切开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09 05:45:26

切开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切开挂线疗法;肛周脓肿;肛瘘

[中图分类号] R6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038-02

Application of incision lin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LAI Riyuan, ZHANG Ji, LAI Linsheng

(Xiaolou Hospital of Zengcheng City, Zengcheng 5113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 of the incision lin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from September 2001 to June 2009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was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Incision line therapy; Perianal abscess; Anal fistul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1-2]。本病多起病急、变化快,临床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治疗。我院近年来应用切开管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肛周脓肿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6~56岁,平均(34.5±12.7)岁;病程4~15 d。其中低位脓肿(肛提肌之下脓肿)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9例;高位脓肿(肛提肌之上脓肿)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10例,高位马蹄形脓肿7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7~57岁,平均(35.5±11.8)岁;病程5~14 d。其中低位脓肿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0例,高位脓肿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7例,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10例,高位马蹄形脓肿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肛周脓肿部位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应用骶管麻醉,会常规碘酒消毒。

1.2.1 治疗组应用切开挂线方法治疗示指探入肛内,查清脓肿的部位及范围,仔细检查是否有原发内口。采用分叶状镜观察脓肿部位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性硬结,轻压脓肿观察溢脓的位置,即可以判断内口的位置。在脓肿波动最明显的皮肤及黏膜最薄部位处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脓腔,用止血钳钝性分离并充分排除脓液,用示指探查脓腔走行及分离脓腔间隔。用碘溶液、生理盐水依次冲洗脓腔。若脓腔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则于左右两侧距肛缘约2.5 cm处,避开坐骨结节,由前向后各行一弧形切口,并使3个切口底部互相交通。两侧弧形切口下端与后位切口间皮桥不小于2.0 cm。左手示指探入肛内做引导,右手持缚扎一橡皮筋的球头探针,沿切口基底部缓缓向肛内探查,寻找内口,如未找到内口,则于脓腔最高点、最薄处齿线上1.0 cm处(内口)穿出,通过脓腔后将橡皮筋拉出切口,橡皮筋两端合拢并牵拉出约1.0 cm,保持适宜的松紧度后结扎。将切口修剪成梭形,彻底止血后进行包扎。

1.2.2对照组于脓肿中央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避开脓腔,排尽脓液。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脓腔。若脓腔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则于左右两侧距肛缘约2.5 cm处,由前向后各行一弧形切口,切口应避开坐骨结节,3个切口底部互相沟通。两侧弧形切口下端与后位切口间皮桥不小于2.0 cm。左手示指伸入肛内探查内口位置,右手以球头探针沿切口基底部缓缓向肛内探查,双手配合将探针前端引出外,沿探针切开内口与脓腔之间的组织,并将切口向肛窦上方延长,清除基底坏死组织,修剪切口成梭形,使之引流通畅,可用砂条填入脓腔协助引流。切开操作过程要注意保护括约肌。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足量抗生素,以防止切口感染,每次排便后清洗,每日换药2次,直至创面愈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病灶彻底清除,创面愈合;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病灶基本清除;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病灶存在或后遗肛瘘。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术后肛瘘形成率及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预后情况

治疗组有1例复发,3例形成肛瘘;对照组有4例复发,有8例形成肛瘘。

3 讨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大部分为瘘管性脓肿,多由于肛隐窝损伤,肛腺、肛窦感染所引起。高位肛周脓肿其部位较深,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史不典型,最容易误诊。若脓肿延误了早期手术治疗,则感染灶就很可能向周围附近间隙转移,形成范围较大的脓肿,脓液可从皮下蔓延到坐骨直肠窝,从患侧经组织间隙蔓延到对侧,又可经内外括约肌之间进入内,向上穿破提肛肌进入盆腔形成腹膜炎,或向邻近组织器官如直肠、膀胱、阴道、尿道等侵蚀溃烂穿破,形成多种类型的复杂性肛瘘。因此,本病一旦确诊,就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脓肿成熟期行切开引流术是其必然的治疗措施。以往治疗肛周脓肿多采用单纯脓肿切开排脓术,术后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高,故大多需再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我院应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一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确切、可靠,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切开引流法后遗肛瘘的发生,同时亦未出现术后出血、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此法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0-201.

[2]李春雨,张有生.实用手术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8-150.

[3]朱镇宇,刘敬国,宋修歧.切开引流加挂线治疗肛周脓肿29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6):646.

[4]李淑芬,李玲.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36例[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8):1708.

[5]张军.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79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37-138.

[6]王廷杰,李振宇,李莉,等.一期旷置引流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31-132.

(收稿日期:2010-04-14)

上一篇:PCA术后镇痛副作用\并发症及对策 下一篇:120例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