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时间:2022-02-09 05:12:45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单纯地只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阶段,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通过语文教学,不断地进行德育渗透,据此对相应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所谓德育主要指的是思想品质教育,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每一位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实行德育的渗透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意义

1.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这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所接受的德育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很少有中学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语文这门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将德育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陶冶初中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初中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又一次沐浴在教材中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如,鲁迅,为了改变国家危难的局面,毅然选择弃医从文,在他的身上无不体现出优良的个人品德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师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类似的思想教学,则能使他们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鼓舞,并使其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总体而言,这也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1.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的心智整体上还是不够成熟的,因此对身边的人、事、物的看法也不够全面,而且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要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而借助教材中的一些名篇进行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为例,主要讲述的是父与子之间的一种爱,其文章结构围绕亲情所展开。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后去寻找相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一些感人故事。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又能让中学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借助语文课文进行了有效的德育渗透。

2.将古诗词配乐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可以带我们进入美好的时空,让我们忘记烦恼,使我们的精神永远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境界。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熟记品评古诗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将古诗词进行配乐,将枯燥的语文课变成音乐课,在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使德育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

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一首中秋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这是一首中秋月兼思念亲人的典范。初中生如果通过传统方式先背诵上下阕,再逐字逐句解析,那么其难度可想而知。而通过配乐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德育教学,在音乐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背诵记忆,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苏轼在中秋佳节,因望见一轮明月而产生的思念之情,此时学生的内心也将受到强烈的感染。

3.通过大声朗读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由于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以至于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也要为此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冬天的百草园的描写就十分优美,通过大声地朗读,细细品味其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的不同感

情,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育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只停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鉴于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得到深入的推广。不过对于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还有待完善。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挖掘和发现,才能将对学生的德育加以深入的贯彻和执行。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一定要有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田庚.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10-03.

[2]赵亚夫.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06.

上一篇:浅谈班级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下一篇: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