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林荒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模式试验

时间:2022-02-08 03:40:12

宜林荒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模式试验

[摘 要] 宜林荒山地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从造林季节、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宜林荒山地做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造林经验。

[关键词] 宜林荒山地 树种选择 模式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19-01

宜林荒山地造林是国有林场造林的重要工程。由于我县荒山立地造林条件差、土壤贫瘠、无灌溉条件,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造林任务难以完成。尽管各承造单位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但仍然难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之荒山造林工程国家补助资金少,所以选择一种即经济又有效果的造林方法,成为绿化造林工程的当务之急,技术关键所在。

随着造林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国有林场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和任务逐渐增多。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基层单位,国有林场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造林任务,直接影响到林业重点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加快林业发展的进度。从2010年开始,庄浪县桃木山林场为了破解宜林荒山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采用林场出资一点、职工集资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组织林技人员试验宜林荒山地造林技术,重点解决宜林荒山地造林困难问题。在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造林方式、造林模式方面做了试验研究,总结分析出适合本县荒山造林技术。为加快造林工程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荒山三大效益有效发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造林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具有代表性的庄浪县郑河乡上殿村。该村荒山地年平均太阳辐射在每平方米4800-5800兆焦耳之间,年平均降雨在358毫米左右,降雨期集中在5-7月、9-10月,日平均气温在20℃的持续树木生长期为140天,累积温度为2400℃。极端最高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30℃。试验地坡度大于45度,土层厚度30厘米以上,造林地无灌溉条件,植被分布有苦豆子、芨芨草、白蒿等。此地为典型的干旱区域。

二、树种的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刺槐。抗严寒酷热,耐瘠薄,耐旱力强,夏季能耐48摄氏度地温,不见日灼。造林苗木选择1-2年健壮播种苗。

2.野杏。为我县西部山地特有的野生树种,具有抗旱、耐寒、抗逆性强的特性。选择当年成熟饱满杏核。

3.油松。耐寒、抗旱、抗风、耐盐碱。在降雨量100毫米的干旱区能正常生长。造林苗木选择两年生健壮播种苗。

4.落叶松。抗干旱、耐盐碱,属根系发达树种,苗木选择2+1健壮苗木。

三、造林季节

造林季节选择秋季10月中下旬,造林地封冻之前。此时土壤含水量较高,苗木已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完全木质化。次年开春后,融化的雪水可渗入造林苗木的根部,树木发芽时土壤墒情好,有利于根系生长。且秋季为农闲期,容易筹措人力,保证造林工程质量和进度。

四、造林方式

1.植苗造林。油松、落叶松、刺槐选择植苗造林,采用鱼鳞坑造林,深坑栽植,且原来多深栽多深,植苗后坑深度保留20厘米,有利于保存自然降水,利于苗木生长。栽植油松、落叶松3株为一丛。造林密度均为1.5×2米。

2.播种造林。树种选择野杏,筛选当年饱满野杏核,除去有虫孔种子,进行点播。播种穴深20厘米,每穴点播2粒种子,种子覆土2厘米,播种后坑深8厘米。出苗后留壮去弱,播种造林密度为1.5×2米。

五、造林模式

为了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依苗木的生物学原理,采用混交林为主:乔灌混交;不同树种混交相结合。为了便于混交密度设计为1.5×2米,混交方式为落叶松、野杏,混交比为1:1,即1行落叶松,1行野杏;刺槐与油松混交比为1:3;落叶松与油松混交,混交比为1:2。上述造林模式为试验最佳结果。

六、结论

由于荒山宜地造林立地条件差,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适地适树、选择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在造林栽植时要求造林质量过关,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营造混交林。最好不要破坏原有植被在实施造林时;在造林地管理上采用封育管理,禁止人畜破坏;在造林人力筹措时,利用秋季农闲时间,实行林技人员责任目标栽植,造林质量与单位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一篇:我镇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