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08 02:29:56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摘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指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九华示范区项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此以后,建设“两型”社会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并逐渐受到了各阶层日益广泛的关注。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采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措施,规范和约束资源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小消耗。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

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概括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其目标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人类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过周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发展绿色科技,实现生态文明,坚持合理规划、有序开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此同时,在资源使用方面,从勘探、开发到利用,走的一直是高消耗、粗放式的路线,投入高、产出低、浪费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对资源造成巨大损耗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增长迅速,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些都深刻地表明了,我国在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危机和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要实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首先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各级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都要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要抓紧研究制定资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规范,严格控制高能耗行业的准入,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行严格控制。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检查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二)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在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甚至浪费为代价,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要真正实现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制定和坚持合理的发展战略。

以九华示范区为例,九华示范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央,既是长株潭的绿色生态屏障,又是长株潭未来发展的生态型功能用地,同时作为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使用。在九华示范区的规划中,我们通过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能充分利用地区现有基础和集群优势,具有生态性,且符合“两型”社会的特点,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适合九化示范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建议九华示范区应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大力营造产业氛围;同时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职业教育、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进一步营造产业成长空间;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九华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内在升级动力。

九华示范区规划时确定了以下经济发展战略:一是以开放带动发展,通过营建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塑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环境;三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九华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功能互动,构筑分工明确、开放和谐、有序推进的空间结构,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些战略的选择,为实现九华示范区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三)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消耗。合理、健康的消费方式,必须基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受度;过度的、不合理的消费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长期来看,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消费品质。因此,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合理、节约的消费方式。

在九华示范区的规划中,我们充分运用了现代的节能方式,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中水回用和清洁生产;同时利用地势构筑小型湖泊,调节径流,蓄洪补枯,减少核心都市区的热岛效应;我们将废弃的锰矿化废为宝,将其转变为科教、创意、探险、休闲的大本营,在更深层面上体现“两型”社会主题。

五、小结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高度重视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应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中央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相关指示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为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

[2]张东明.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 江东论坛,2006(01).

[3]任勇,夏光俞,海李霞. 解读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N]. 中国环境报,2005(3).

上一篇:结构改造加固施工过程难点控制分析 下一篇:道路桥梁在施工的问题及可持续性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