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等通知的时间抓牢offer

时间:2022-02-08 07:42:22

用别人等通知的时间抓牢offer

无论是名牌高校毕业,还是普通大学背景,无论是拿奖拿到手软的“牲口”,还是学业一般但喜欢折腾的“行动派”,在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眼里,刚毕业的学生都拥有统一的标签——“新人”。

当很多毕业生求职时习惯于“等通知”,投完简历等笔试通知,笔试完等面试通知,面试完等终面通知,等录用通知……其实这一“等”也许等掉了很多机会。你有没有认真想过,用人单位如何从成百上千份求职简历中“发现”你?

“孙叔叔”

十年前我从一所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具备求职的一切“劣势”——普通本科毕业、从未获得奖学金、英语四级考了5次勉强过关、两门功课重修、不想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从四川到北京求职、无任何人脉……但我也有一个极其强大的“优势”——当了3年学生记者站站长,口才不错、具备逻辑思维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我非常反对满世界投简历,“给自己多一个机会”的说辞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借口。你想谈恋爱会同时给50个姑娘写情书么?但求职半径也不能太窄,“兴趣+能力=工作方向”,千万不要被“专业对口”给误导了——除非是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之外,绝大多数工作都属于事务性或者创造性的工作,你的专业背景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反而是跨界的思维能力时常能在工作中闪现火花。我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和热爱文字的兴趣特长,使我将工作方向锁定为“IT领域的市场部宣传推广或媒体记者”。

在来北京前一个星期,我在《大学生》杂志——没错,就是你现在看的这本杂志——读到对现在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先生的一篇采访稿,他当时是一家名为乾坤时尚电子词典的创始人。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将这个公司锁定为头号目标,并花了一周时间去电脑城详细了解文曲星、名人、步步高等电子词典品牌的价格、产品特点等信息,写了一份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尽管专业性不够,但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很用心地分析。恐怕很多“海投族”都做不到这一点,一来简历投多了,连公司名字都记不清何谈“个制化求职”,二来是想不到,想不到除了说“我真的非常非常想去贵公司”外还能找到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诚意及价值。

来北京第二天,我就根据官网的招聘邮箱地址,发了精心设计的简历,简历内容无非就是对大学经历的描述。在写邮件正文时,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家公司肯定会有很多人投简历,我怎么才能保证我的简历能被HR看见?

别觉得网撒得广好歹能中一个,你会海投简历别人也会,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如果单纯排队等,你可能连面试的可能都没有!

大多数学生的求职简历邮件主题都是“XX大学XX求职简历”。说句残酷但现实的话,你的名字是什么对HR一点都不重要,HR每天打开邮箱看见几十封主题雷同的简历,能否打开你那封就要看你的人品指数啦!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对方先要打开我的邮件,我才有下一步面试的机会。

于是,我的邮件大概内容如下——“主题:孙叔叔,我来北京找工作啦!

正文:孙叔叔你好,我是赵晖,前些天您分享了您的职场经历,我很受启发。附件是我的简历,您若能抽空帮我看看指点一下,感激不尽!向您全家人问好!”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对方HR的面试通知。到了现场,对方有意无意地问我,“你是我们老板的亲戚?”我否认。对方很诧异,“你邮件里面又是称呼孙叔叔,又是问全家人好。我还以为你是老板的亲戚或者朋友的孩子呢,就约你尽快过来面试聊聊。”我如实相告并不认识,只是刚在杂志上看到采访,而且孙总的年纪我喊他叔叔也合理。对方HR十分友善:“看见你的邮件主题就打开了,你脑子很灵活,有做市场的潜力。”接下来的面试非常成功,我此前一个星期的市场调查起到了关键作用,让HR一直在感叹“你做了很多功课,真不错!”于是,在20多个面试者中,唯一的一个现场拿到Offer的人就是我。

过来人提示:注意力即筹码,让简历被对方看到,才有沟通的机会,但这不意味着吹嘘或造假。HR经验丰富,简历造假很容易被识破,那无疑自掘坟墓。

老板不能拒绝的硬理由

HR见多识广,你以为很牛叉的地方,HR也许觉得很平常;你恨不得把简历写成《史记》,面试官却只给你5分钟。不要觉得受伤害了,这很正常——作为面试官,我只关心你的能力、潜力,嘛要关心你哪年小学毕业?干嘛要关注你是否军训优秀学生?告诉我你有什么不一样,这才是最关键的。

求职者A:“我熟练使用电脑,包括Offic、FoxMail……”瞬间被面试官打断,“熟练使用电脑是基本技能,这不能作为你的职业优势”。

求职者B:“贵公司在西班牙有业务,我本人恰好是学西班牙语的,特附上西班牙语的简历请过目。” HR血喷屏幕,“你发个中文简历会累死吗?西班牙语的技能可以面试时和相关负责人沟通啊,我连你简历都看不懂,怎么通知你面试?”

求职者C:“我在可口可乐公司任职三年,被评为优秀员工。”面试官:“你才大四,就在可口可乐工作了三年?”“嗯,我做了三年校园促销员……”面试官,“如果你去香港或者上海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和奥巴马合影,是不是要在简历里面说被美国总统接见呢?”

我曾经遇到一个印象极深刻的面试者Echo,一个90年生的小姑娘,从简历上看成绩一般但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从世博志愿者到Cosplay社团的创始人、豆瓣深度用户等等。面试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我要录用你?”Echo给了我三个不可拒绝的理由——“首先,我了解到贵公司专注年轻人营销。我是90后,我的所有朋友都是这个年龄段,我了解作为年轻消费者的我们在想什么、关注什么,能感受到什么样的营销动作能打动我们;其次,我当志愿者,组织Cosplay、天天泡豆瓣,我能帮助客户在年轻人主要的聚集社群去推广,做口碑传播;最后,我热爱动漫和韩剧,自学了日语和韩语,而动漫文化和韩流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年轻人的主流文化之一……”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一家做年轻人营销的公司老板,面对这样的求职者,你可能拒绝吗!

过来人提示:有创意的求职成功率可能会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都可以剑走偏锋。适合的行业集中在广告、艺术、快速消费品、IT、互联网等行业,而公务员、律师事务所、医院等需要严谨、严肃、专业性强的工作也许并不适合哦!

“勾搭”行内人的方法

很多同学在求职时找各种关系,七大姑姨、发小闺蜜网友……无所不用其极。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推荐你的人是否足够分量?光顾谢谢亲戚朋友推荐,你是否想过这份得来太易的工作是否适合你?

我有个学妹,先后换了三个工作,都是各种亲戚推荐的。在小公司做业务员工资都不能保证按时拿到、跟着亲戚卖过安利但没有客户业绩惨淡,还去过朋友的咖啡馆帮忙。没有一个是真正想明白的工作,不但自己不开心没有学到东西挣到钱,还欠了人情。

一个卖水果的亲戚推荐你去服装店你会觉得不靠谱,那么做了一辈子公务员的亲戚推荐你去公司就一定可靠么?他从来没有对商业有真正的了解,怎么能够判断公司的好坏、行业的潜力?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有人推荐你去“传呼机”公司,你肯定不去,这个行业都几乎倒闭了。那么推荐你去做“小灵通”呢?你肯定也不去,没有前途啊!所以,推荐你去什么公司的人最好是对这个行业真正了解,这才更值得信任,也更能够从前辈身上快速学到本事。

怎么才能认识这个行业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个神奇的东西叫“社会化媒体”,你完全可以用微博、人人网、豆瓣网、博客等“法宝”去和行业人士互动求教。

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找到想“勾搭”的行内人后,不要太急功近利,先多学习多请教,再发表自己的想法但要听取对方的建议。也可以一边关注行业动向,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转发给你互动的业内人士,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存在,

互动一二十次后算比较熟悉,可以私信请教具体的职业规划,试探是否有实习或者招聘的需求,把自己的简历递上,请对方帮忙提提意见。

如果能严格做好以上步骤,得拿到面试机会的可能性会领先于只是通过邮件发简历竞争者50公里……如果能通过对这些人的持续关注,有机会参加到一次他们的行业聚会,那么恭喜你,那一次你就可能认识10个以上的从业者。

过来人提示: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从菜鸟走过来的,都得到过前辈的提携。因此绝大多数人对新人是友善热心的,愿意去挖掘好苗子。

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行业,否则就算前辈有心帮助你,却发现你一问三不知,再高涨的助人为乐热情也会如冷水泼面一样。

上一篇:撒哈拉三天四夜 下一篇:从形式到本质:对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