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时间:2022-02-06 07:59:31

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摘 要 澳大利亚在高职教师选聘与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借鉴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构成、来源、建设、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应在遵循统一标准――构建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联动――建立培训共同体等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高职教师;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76-04

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庞大、教育教学质量高,是促进该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职师资建设也有着先进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对于我国高职师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高职教师的选聘

(一)澳大利亚高职教师的构成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全日制的专职教师和具有部分课时的兼职教师构成,而且以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在整个高职教育领域的人员比例较大,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约为1∶3。

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组建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澳大利亚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对专职教师有一定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应具有澳大利亚教师资格认证“培训与鉴定”体系中的四级资格证书。所谓四级资格证书是指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培养及成绩评价能力的标准[1]。第二,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其所教授的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还应具备更高的文凭和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等。第三,高职院校专职教师还应具有至少3~5年的相关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此外,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到企业单位一线进行生产实践,企业的专家能手会对专职教师的生产实践工作展开评估与考核,高职院校将不再续聘那些实践操作环节不及格的专职教师。

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在加大力度选聘专职教师的同时,为弥补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不足,也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企业单位、人才市场选聘优秀的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第一,兼职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第二,兼职教师应具备至少三年以上的专业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第三,兼职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澳大利亚有一些高职院校明确规定高职教师在被聘任后,先做兼职教师,经过3~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历练,通过高职院校专家的评估,只有符合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评聘要求才可以转做专职教师[2]。

(二)澳大利亚高职教师的来源

澳大利亚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从源头入手严把高职教师的质量和来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申请者不但应具有本科学历,还应获得高等教育院校的学位证书,此外,高等教育院校还为高职教师申请者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学位证书。同时,高职教师的申请者一方面应具备高职教育教学的上岗能力以及高职教师资格证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技能上还应达到甚至超过专业技师的水平。

澳大利亚高职教师聘任工作由学院自行承担,行政管理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教师招聘评估小组,教师招聘评估小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资格审查,符合要求的可以进行高职教师公开招聘[3]。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大,而且一些通识课兼职教师是横跨几个高职院校进行授课,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高职院校需要从企业行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澳大利亚的高职教师能够承担行业企业举办的培训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来聘任教师,并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实用性特点,对高职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在聘任教师时更倾向于聘请那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如金融类高职院校会招聘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来担任会计专业课教师,很少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高职教师。澳大利亚高职院校要求专职教师上岗前必须参加领地或各州大学举办的师范技能的系统培训,兼职教师在上岗之前不需要参加师范技能的培训,但必须参加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法的短期培训。

二、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

政府与行业引领、公立与私立高职院校并存、拥有国家统一高质量的培训框架是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其中,国家统一的高质量培训框架包括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澳大利亚高职教师资格培训框架和包括能力标准在内的澳大利亚培训包三部分[4]。全国统一的质量培训框架是高职教师资格鉴定和培训达到全国统一标准的重要保障。澳大利亚高职院校根据国家具体的高职教师职责标准对教师资历统一基本要求。澳大利亚高职院校为保障高职师资队伍的质量,在计划与实施教学、考察评估教学效果、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三方面做了统一要求。

首先,澳大利亚高职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来实施教学。高职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学院教学大纲安排授课计划,并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编写授课教材,同时高职教师能够在实训基地或课堂上,采用展示、讲座、讨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指导。其次,澳大利亚高职院校定期考察评估教学效果。高职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评估考核体系,通过测评、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改进学生学习状况的策略。再次,澳大利亚高职教师与行业联系密切。高职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至少3~5年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而且还应随着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实践操作技能,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此外,高职教师还应严格把握培训包中的每一个标准,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训练项目,编著或推荐最实用有效的教学资料,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套完整的高职教师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培养计划。其高职院校师资培养重点在于激励高职教师紧跟行业领域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而不是单纯侧重于高职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的提高。澳大利亚国家教育部为了促进各地区各高职院校师资发展,按照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体系对高职院校师资发展实施监控。澳大利亚高职院校教师质量培训框架明确规定,各高职院校如果没有将高职教师的进修、福利等落到实处,联邦政府将不给高职院校拨款,这种做法保障了高职教师的权益,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

澳大利亚高职教师受聘于高职院校后,既可以参加相关行业协会所举办的活动,从而有机会学到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信息,还可以成为相关专业协会的会员。此外,高职教师每年可以有两周时间到行业企业进行业务学习。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通过严格的教师年度考核评价,联邦政府和高职院校对专业发展优异的教师给予政策奖励,为优秀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自主研发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具,组织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以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发展。

(三)构建高职教师资源整合与共享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高职师资培训与企业行业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各个行业或企业单位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对其起到积极的经济收益,他们不仅定期接收高职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工作锻炼,以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各行业企业单位还积极吸收高职教师作为行业委员会的会员或企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人员,安排企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做兼职教师,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协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企业和行业可以拥有较稳定的教学专家团队,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拥有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教师队伍,将企业行业与高职院校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

澳大利亚高职院校为了保证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够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促进高职教学课程发展,高职教师不但可以参加行业新技术培训或新知识讲座,而且可以定期去参加企业培训,参与技术实践。澳大利亚各高职院校规定高职教师每周在相关企业单位工作十小时,高职教师经常参加校企合作的各种活动,加入相关协会或专业委员会。此外,澳大利亚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培训不但费用由企业承担,而且企业为高职教师提供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为企业单位提供培训教材与师资力量,双方实现共赢。

三、澳大利亚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迪

(一)统一标准――构建师资培训课程体系

鉴于高职教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根据其特点创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机制,制定独特的高职教师管理与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借鉴澳大利亚高职教师培训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应建立起适合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的高职教师师资培训体系[5]。

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分析高职教师上岗前及入职后的培训需求,了解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操作技能等。其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社会对高职教师的需求,制定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标准,从而使高职教师准入资格和高职教师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统一标准。再次,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设计并组织以人为本、多样化的教师职业能力学习活动,在让教师了解和熟悉职业活动情境的同时,从安全、生态、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等多个层面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把握整个职业行动的整体状态,从而提高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最后,高职院校通过对高职教师学习成果的鉴定,促进高职教师整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帮助高职教师获得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能力。

(二)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澳大利亚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实践应用型与专业技术型人才,十分重视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有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要求更高。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教育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结合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根据实际国情,我国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个独具特色的概念。应整合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双师型”高职教师的资格标准,支持并积极鼓励高职教师按照资格标准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其次,高职院校在制定并实施高职教师培养策略时,要注重高职教师个体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再次,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走出学校,与社会接触,使其有机会了解企业生产现场的新信息、新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和未来职业环境,增强自身操作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最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与章程,使此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校企联动――建立培训共同体

我国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联动作用,建立师资培训共同体[6]。首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重要性,并加强落实建设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与企业合作组建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供高职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进修培训等。其次,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师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引进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制。再次,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师范素养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加强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互动,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来,安排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培训与锻炼,熟悉社会的就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同时,聘用企业或行业的专家能手到高职院校指导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并与高职教师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技术优势,建立校企联动的高职教师培训共同体。

参 考 文 献

[1]郭晓垒.澳大利亚高职教师准入制度与其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1(7):30-32.

[2]廖波光.澳大利亚职教师资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启示[J].广州教育,2011(5):15-16.

[3]李全意,,郭琳.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66-167.

[4]丁钢.比较视野中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18,51.

[5]闫艳.问题与对策: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资源整合的探索[J].船舶职业教育,2014(10):22-24.

[6]闫艳.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17-21.

Abstract Australia has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hiring and training vocational teachers. Learning from Australia's advanced experience composition, orig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of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omb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should follow uniform standards to build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part-time and full-time combination mechanism to build“dual-quality”teachers, an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to establish training community.

Key words Australia;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dual-quality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现学分积累和转化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下一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