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十二五”之霍山篇

时间:2022-02-06 07:39:06

霍山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霍山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名胜荟萃,旅游风光优美,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

“十一五”期间,霍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改革机遇,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县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明显加快,五年间,全县呈现了经济大发展、建设大提速、民生大改善、社会大繁荣的喜人态势。

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迅猛提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1.33亿元;财政收入12.13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2945元增加到2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44元增加到5010元,多项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在全市保持领先。

转型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大力实施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佛子岭、大别山主峰和南岳山3个国家4A级旅游区,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县。

创新发展,动力活力充分涌现。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启动区项目基本布满,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金融创新成果丰硕,农村合作银行、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全省县级率先组建,成为全省6个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试点县之一,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

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启动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政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燃气管网等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卓有成效,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县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和谐发展,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卫生、人口、文化、广电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民生工程四年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综合考评一等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县城、全省文化先进县、全省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生态六大工程持续推进,顺利成为全国第四个、中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十一五”期间,霍山书写了精彩,积聚了力量,步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霍山将继续以转型升级、和谐崛起、强县富民为主线,强力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文明育县战略,全力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实施旅游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信用建设工程,本着“全市创一流、全省进十强、中部争百强”的要求,围绕“综合县力超一番、居民收入近翻番、再造一个新霍山”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突破2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65:27;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总量超5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超30亿元;全力建设以318省道为轴线的五百亿长廊,打造装备制造、食品酿造、光伏光电、农林产品深加工四个百亿产业;培育上市企业5家。招商到位内资超过220亿元,到位外资达到1.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亿美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超过4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县城区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逐步把霍山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别山明珠。■

上一篇:脸上皱纹看健康 下一篇:明晰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