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2-06 01:36:41

追求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唱独角戏,要带动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变枯燥的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其次要求学生变,变观众为演员,变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从而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

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理想的好课?如何上好一堂理想的课?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在一堂课中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有幸听了一节高效的“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课,在此展示一下,并谈谈此种高效课上法的好处。

1 不一样的座位

首先一进教室就看到课桌不一样的排列,采用八人为一组,学生围着课桌坐一圈。教室里围了6大桌。

2 自主预习,接触新知

学生手中每人有一份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提纲,是课前发的,学生已对新课进行预习,且完成了导学题,且教师也批改好。

3 师生共同分析“课前参与”中的有关内容

其实确切的说是以学生为主,就导学稿中的问题予以分析和解答。给我们印象最深是一组选两人到讲台上去分析,一人动笔,一人动嘴。动笔的人会根据动嘴人的分析相应的把题目分段分析,从而划出关键句,分析画出表格,写出等量关系,最后完成正确的解答。两人配合的相当默契,我们听课的教师禁不住为动嘴学生的口才和动笔学生的配合惊呆了,看来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随之教师引导大家得出分析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关键和注意点。即本节课的重点。

4 问题的展示

由学生通过对“课前参与”提出对列表格分析方程组解决问题的疑惑。学生踊跃的提出了自己的各种疑惑。

5 问题的解决

通过学生再次对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再由学生亲自对刚才的疑惑逐一解决。难点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轻松的突破。

6 检测反馈

采用测试的形式完成两道练习,再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出每组的正确率,以便在学生中形成组与组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学生组内的“优生”主动去帮助“差生”。

7 课后参与

精选三道习题,以便学生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一节对学生来说几乎人人畏惧的方程组应用题就这样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方式下让学生掌握了。它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成功的造就了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有:

1 教学的方法变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而这节课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或生成的疑难进行点拨。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指导者,评价者。

2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将学生置于一种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下,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整堂课所体现的是:教师讲的话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

3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逐步培养了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

4 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学生能够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纠错,针对问题,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如果课堂上不让学生看书,思考,练习,尽是叫学生说这说那,怎么能培养出会思考,会学习的学生呢?由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许多问题不需要在课堂上大费周折地展开,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 能够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当堂检测马上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错误或疑难问题。师生都紧张起来,再通过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精讲),当堂一个一个地解决,这样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如果课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6 能够培尖补差,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理想的提高

“优生”通过自己看书,练习,做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教师,帮助别人学习,“优生”就会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地培了尖,同时,“差生”的问题也能当堂达标,力争一个也不掉队,也就真正地补了差。

7 训练考试一体化

学生当堂检测训练及课后作业的题型,结构,难度系数,区分度,尽量与试卷形式相仿,同时要求学生练习时提高效率,讲究规范答题,加快速度。这样,学生到真正考试时,心理上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应试技能,技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考试成绩自然就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学生像饭店的食客点菜一样,选择学习的方法,而我们的教师,在学生的要求下从容地引导着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孩子,在课堂上历险,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在培养素质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2]王军。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智慧。

[3]杨九俊,彭钢,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14151)]

上一篇:“中国印象”审美的室内设计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数学互动学习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