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学生的故事

时间:2022-02-05 02:43:48

我和我学生的故事

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我教过的学生不少,但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一名长着大眼睛,皮肤有点黑,看上去很帅气,头脑聪明,思维活跃,成绩较好,个性与众不同的小A同学。该生每节课都接话,而且接的话都很不雅,有时故意引起同学大笑。

每次无论什么科目、什么级别的考试,只要一出成绩,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他就会痛哭流涕,哪怕正在上课,他也会泪如雨下,并冲出教室,去操场或越墙逃到街上发泄。起初遇到这种情况,我都马上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并四处找他,安慰他,鼓励他,怕他出意外。久而久之,我发现事情没我想得那么严重,不找他,他过一两节课也会主动回来。但学起习来却又没有耐心,坚持不了太久。

有一次音乐课,老师说:“同学们现在年龄小,体会不到友谊的重要性,等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就能深深体会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老师的话音刚落,他在座位上大喊:“现在谁还唱这种歌儿?我们应该学《结婚进行曲》。”又有一次政治课,老师正在讲着学生应感恩父母的话题,他突然问:“老师,你家是男孩还是女孩呀?”另一同学说道:“这你都不知道?!老师家是女孩,长得可漂亮了。”小A接着说:“老师,我和你家姑娘处对象呗!”之后还说了一些更过份的话。

中考前十几天的一节政治课上,我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看书,政治老师正讲着和中考相关的政治小论文,他一会儿接一句话,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是什么反应,我假装没听见,见我和政治老师都没什么反应,他说个没完没了。我快步走到他座位前,他却一副很无辜的表情,慢声慢语地说:“我——怎——么——了——?”我把他带到门外批评了他,他觉得委屈边哭边往外面跑,我马上追了出去,正好遇见了学校领导,我们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经过商量,我们决定与他父母联系。后来,他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高中,他之后见到我没再说过话。

回想我为他做过的努力,苦口婆心,耐心劝导,严厉批评,为什么总是没有用?为什么每次答应好的却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反思,我有以下感悟:

首先,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我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更进一步地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也没有把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现状搞清楚,没有真正弄明白孩子的内心需求,更没有搞清楚这是孩子内心渴望被他人关注、引起他人重视的一种不合常规的做法。其实当发现他有一些不当行为的时候,应引导其如何去爱,爱自己、爱他人,改变自己,不当让自己和他人反感的人。

其次,对一些行为怪异的学生,仅凭几句严厉的训斥和简单的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要误认为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反应,这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耐心工作,抓反复、反复抓,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逐步提高。

再次,应给他制定短期内的小目标,在规范中求个性,在合格中求特长,短期小目标实现后,再帮他制定中长期目标,不急于求成,使他每天进步一点点,发现了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有长处,也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美,使他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不断改进缺点,走向完美;还应在班级给他找到“角色”,使他觉得自己很重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当他言语不当的时候引导其他学生不起哄或大笑,不要让他觉得有这么多人“欣赏”他、“捧”他的场,而是使他觉得自己的做法无法引起大家的注意,慢慢地他就会败下阵来。同时,应尽量多地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

最后,我觉得尊重彼此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尊重学生作为对教育工作的一种最基本的态度,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的心体贴、关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欣赏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才能沟通心灵,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才能把握好学生的方向,使学生不偏离正常轨道。

小A同学高考那年,我们偶遇,他没有逃避,而是对我说:“老师,你是我见到的最有责任心、最值得我敬重的老师,多亏了当年您对我的教导,在高中如果我也遇到像您这样负责任的班主任,也许我高考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成绩了。”短短几句话说得我非常感动,在感动之余心生愧疚,在愧疚之余再次感受到责任的重大。教师就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包容学生的所有错误,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点亮他们的希望,照亮他们的心灵,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任,为祖国托起明天的太阳。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平日里工作的苦累都一扫脑后。我和我学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改变,但不变的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上一篇:《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实录 下一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