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2-02-05 02:15:37

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70例。A组采用益脑推拿法,B采用常规推拿,疗程结束后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王楚怀等制定的颈椎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整体疗效、症状和功能综合评分以及体征改善程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A组显效率为72.9%,显著高于B组的48.6%(P

【关键词】

椎动脉;颈椎病;益脑推拿法;常规推拿

本研究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通过对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采用益脑推拿法和常规推拿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门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男67例,女73例,病程10 d~7年,年龄(48.1±4.2)岁,临床症状有头痛、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耳聋和棘旁压痛。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间盘突出、急性颈椎外伤、严重骨质疏松症、由内耳疾病或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眩晕和骨肿瘤,所有患者近期及研究期间无服用扩脑血管药及抗眩晕药物。1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7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和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采用益脑推拿法,B采用常规推拿。

1.2治疗方法A组给予益脑推拿法:①患者俯卧,参考杨新平[1]的方法用一指禅推法、揉拿法和法于颈项、肩和上背部常规推拿10 min,再用指端按揉或点式按压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和阿是穴各1 min,有酸胀感为度;从上往下推拿颈项部,拿风池及肩井穴,各1 min。②患者仰卧,医师于其头端分推前额及面部五次;按揉印堂穴、太阳穴、四白穴和百会穴,得气为度;右拇指桡侧及其余四指的指端从前向后拿五经,重复六次。③医师双手重叠从C3~C4下微托起颈部,使之和水平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在棘突间,至少持续1 min,重复五次,再以食指~环指指腹用力,从下向上平推,两手协同并相互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及两侧的膀胱经的颈部,每条线作六次,共十二次。每次治疗持续25 min,2次/d,十五次为一疗程。B组给予常规推拿:①患者坐位,推拿操作同A组①。②患者坐位,给予坐位颈椎拔伸:头前倾5°~10°,医师位于其后以双手拇指按压枕骨下方,用掌根将两侧下颌角托起,医师将两前臂压在患者双肩上,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下压,作方向相反的间歇性拔伸,可同时让颈椎作轻微前屈和后伸活动,约3~5 min。每次治疗持续25 min,2次/d,15次为一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王楚怀等制定的颈椎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症状和功能综合评分以及体征改善程度。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治疗一疗程后,A组显效率为72.9%,显著高于B组的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倦鸟回巢 第21期 下一篇:综合业务培训制度对提高ICU新入护士技能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