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自律”思想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05 01:15:14

“以人为本”“自律”思想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自律是班级管理的高级境界,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班级制度、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里形成班集体独有的精神,进而实现班级群体学习成长目标。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人为本;自律;运用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是展开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笔者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学生“自律”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建立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机制的基础。

一、班级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1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管理,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班级、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1] 。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班级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2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他律结合

班级管理从班级的德育功能上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境界。他律是通过外因条件发生作用来规范、约束个体行为,是成本相对高的管理;自律相对于他律而言,是个体自觉地约束自己,是低成本的管理,是在“他律”基础上的升华[ 2] 。自律、他律,虽然有不同的内涵和诠释,但我认为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自律是对学生在班级生活学习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提高认识和觉悟,是能够自律的。在要求学生自律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他律。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是建设和谐班级的第二道防线。

二、建立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机制的途径 1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时师生和谐的关系有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2建立健全班级奖惩机制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为使班级每个成员的档案中的德育分有考核依据,必须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级情况的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把学习态度、学习情况、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学生的评优选拔挂钩。制度一定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要知道本班学生的特点,如优点、突出人物、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奖励制度、惩罚制度等,内容切合实际,学生能够接受并严格执行。

3构建平等、民主、全员参与的班集体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健康的班级。在班级管理中,主动权属于学生,教师是协调者,师生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实行民主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这是班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三、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重视过程与方法,深入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把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真实的表现纳入班级奖惩范围,体现教育评价的公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他律结合。

参考文献:

[ 1] 佟 瑛.“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J].成才之路,2012(11):52.

[ 2] 田子俊.管理的最高境界――从他律到自律 [ J].领导科学,2008(16):54―55.

上一篇:学生“称象”给我的启示 下一篇:浅论高职院校班级之“硬”管理与“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