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创新及实践探究

时间:2022-02-05 11:35:09

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创新及实践探究

【摘 要】施工现场管理的活动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整体效益,为了提升施工现场的整体管理效果,必须立足于实践,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应用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实践需求,确定管理创新模式和实践体系。当前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机制比较复杂,竞争规模也逐渐扩大,为了促进施工现场的整体化管理,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达到提升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管理模式;实践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有助于在塑造企业的管理品牌和管理理念。对施工企业来说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提升工程质量为目标,明确基本管理理念,并按照既定的管理程序和规范标准进行实践,达到提升企业发展形象的目的。同时对于招标企业来说,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现场管理不当,则直接对企业中标率和现场管理模式造成不良影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1 当前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施工现场管理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明确创新管理体系,并按照既定的管理模式对其详细的分析。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工程创新管理面临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以下将对当前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施工技术比较低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很多因素,要求施工人员在整体化管理过程中控制器应用方式,并结合管理创新发展趋势确定技术的应用类型。但是当前在实践中由于管理疏忽,对技术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施工技术应用不当,甚至存在应用失误的情况。施工技术是提升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应用不当,则直接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1]。

1.2 安全意识不到位

施工现场涉及到多方面管理在内容,如果稍有不当则直接对施工现场的有序管理造成阻碍。但是当前在实践中,对建筑企业来说,安全意识不到位是重要影响因素,其主要和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有一定的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忽视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无法做到有序控制。其次为了提升施工进度,追赶工期进度,部分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专业的安全意识教育,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比较弱,长此以往,滋生很多安全隐患因素,直接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2]。

1.3 建筑材料和设备管理不当

施工材料和设备是施工场地常见的物品,工程量大的施工体系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同时强化材料和设备的管理成为当前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材料和设备乱放的情况,部分材料安置不当,直接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其次建筑工程部分员工都是农民工,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教育,技术水平比较低,操作能力受限,进而导致部分工程无法达到理想的标准[3]。

1.4 监督管理不当

政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现有发展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其整体应用强度,必须在现有监督管理基础上对应用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监督管理不当的情况,具体施工实践中,管理模式流于形式,存在违反规章制度和施工制度不严谨的情况,无法贯彻全面的管理内容,进而存在相关安全隐患。

2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创新模式和实践体系建设

针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现有发展体系入手,按照既定的应用模式和管理形式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下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创新模式和实践体系建设进行分析。

2.1 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是保证施工现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需要按照既定的操作规范和应用机制进行管理。首先要重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现场管理的发展前景,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为了保证相关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素质教育,进行管理素质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实处,起到提升施工程序顺利进行的作用。其次施工人员除了掌握常规性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感,强化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经验,形成规范化施工的发展趋势[4]。

2.2 强化材料和设备管理

基于材料和设备对施工场地的重要性,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入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图纸有全面的认识,并根据发展形势和变化模式,仔细查找材料的应用方向。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则需要在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对应用内容进行有效的检测,使其和国家标准体系相符合。针对当前基本发展形势的要求,要提前对工程体系进行监测,并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对造价成本进行控制。材料和设备必须按照市场要求对其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管理,促使成本最小化。对于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的应用特点,在实践中需要合理用药资源,并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其符合建筑施工的本质性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

2.3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根据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结合应用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首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发展要求和管理基础,在现有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管理责任,根据实际要求,加大处理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升处罚力度,并认识到违章操作的危害性,发挥自身主导性地位,不断提升审核高度。针对操作情况失误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坚决不允许进入建筑领域,对整体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进而达到提升建筑质量的目的。

2.4 创新计划管理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应用方向和发展形势,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创新。在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要求下,为了对整体应用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需要按照固定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同时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创新管理理念,按照固定的应用方向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其工程管理的质量。

3 结束语

针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如果存在严重的问题则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以现有发展形势为研究点,按照管理需求建立健全应用形式,并开展创新管理的形式,使其适应实践探索的具体要求。创新工程计划、人员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创新管理模式的发展效果,必要时要致力于提升技术应用规范,探究切实可行的创新模式,实现施工现场整体性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昝廷全,金雪涛,张立宇.工程管理分析―――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国传媒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03):202-204.

[2]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李丰年.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和建筑施工管理所面对的困境[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12(03) :90-92.

[3]涂立群.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其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9(21):80-82.

[4]王永平,周玲飞.对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思考[J].商情,2012,09(23):207-208.

[5]许良.浅析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9(2):290-293.

上一篇:加强建筑质量监督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探索技改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