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制建设及其启示

时间:2022-02-05 09:29:19

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制建设及其启示

摘 要 创新产学研结合体制,提升农林高校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是现阶段研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通过归纳分析该校产学研体制的构建历史、组织特征,为农林高校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学研 体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04

Impli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LIU Jundi, WANG Jing, SONG Tingting, LI Julan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It's a hot topic that innovate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system and enhance the rol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playing in social service system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history and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implic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system.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mechanism; university

1 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制构建历史

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制的发展经历了近一百年,通过立法与政策支持,建立了独立又相互协调的农学院、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推广系统。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855年位于美国密歇根州东兰辛市的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成立,它是美国第一所依据1862年《莫里尔法案》(Morrill Land Grant College Act,即《土地拨赠法案》)而成立的以培养农工建设人才为主的公立大学。第二阶段,根据1887年《哈奇实验站法案》(Hatch Experiment Station Act)相关规定,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内设立农业生物实验站,实验站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农业和其它实用科学知识,还要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主动为当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阶段,自1914年《史密斯―利弗农业推广法》(Smith-Lever Extension Act)颁布后,密歇根州立大学成立负责推广工作的管理部门,并与当地政府构建合作推广系统。推广部门负责人(称为推广主任)作为学院和农业部的联合代表,负责管理本州内的全部推广工作,并参与农业推广和家政服务的经费使用决策。至此,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系建成,并不断完善至今。

2 密歇根州立大学产学研体制模式

2.1 组织目标

通过提高社区管理、农业、自然资源和食品系统的认知,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人类需求,进而提高密歇根州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品质。

2.2 组织结构

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农业生物研究中心(AgBio Research)和技术推广处(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密切联系,构成完整的合作农业推广体系:

(1)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包括农业经营和食品产业管理、动物科学、生物系统工程和技术系统管理、作物与土壤科学、营养学与食品科学、环境经济与政策等14个专业,旨在培育一种能使学生成为满足食品、农业和自然资源体系需求的产业领导者的学习环境,同时协助社区对影响该体系可持续性的问题作出知情决策。

(2)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包括食品与健康、环境管理、盈利优化、食品与纤维体系安全、家庭及社区活力。协同Kellogg 生物站、水资源研究中心等31个部门,设立15个试验站,其350余工作人员源自学校六个学院: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和艺术传播科学学院。其主要负责农业、自然和社区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科学研究,以提高密歇根、国家,乃至世界的生活品质。

(3)技术推广处下设四个职能机构:农业及农业经营推广部,密歇根绿化部,儿童和少年部,营养和健康部,并在13个区设立负责人,职员遍及全州83个县的各个社区,旨在透过教育,帮助人们通过将知识运用于重大问题、需求和机会,来改善其自身生活状态。该推广处的运作原则主要是:项目需求与社区代表协商确定,信息来源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强调个人、组织和社区的能力构建。

2.3 经费来源

农业生物研究中心年均科研经费总额为1.15亿美元,其中州政府拨款3.43千万美元,联邦政府拨款0.59千万万美元,社区组织、产业组织、基金会和个人的捐赠为7.52千万美元。技术推广处的年均推广经费总额为8.65千万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拨款1千万美元,州政府拨款2.9千万美元,县政府拨款2.15千万美元,社区组织、产业组织、基金会和个人的捐赠为2.6千万美元。

2.4 运行机制(图2)

在该运行机制中,技术推广处将服务对象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转化为研究需求反馈给农业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结合现有研究需求进行问题预测,将前沿研究需求反馈给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负责整合汇集各学院和研究中心资料,形成庞大的数据知识库,并将知识库信息反馈给农业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结合知识库,形成创新型成果,利用会议、网络等手段反馈给技术推广处。技术推广处依据针对性原则,利用培训、网络等媒体将解决方案和服务直接传递给基层服务对象

3 经验借鉴及启示

3.1 技术推广为农场主需求导向型

密歇根州立大学技术推广是以收集并确定农场主技术需求信息为起点,以为农场主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宗旨,通过参与式培训,竞标式决策,多阶段式采用等手段,激励农场主采用新技术。

国内技术推广模式的主要特征为政府主导型,由政府替代农民决策,“一刀切”式强制推广技术。因此,可借鉴其经验,由“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建立技术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围绕新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操作问题,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循序渐进推广新技术。

3.2 实验站内部联系紧密

该校各试验站充分结合各自的区域环境特征,依据严格的实验规程,对能源作物、饲料作物等同类研究对象进行长达10~20年的对比实验并建立数据库,且试验站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借鉴其经验,国内农林高校在探索“试验站”模式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整合科技、经费、人员等资源,对试验站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建立试验站之间的战略性长效协作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3.3 技术推广与社区联系紧密,向综合性、全方位发展

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推广内容主要包括农场管理、转基因作物、能源作物、精准农业和气候变化。在推广过程中,与地区政府、协会和社区紧密协作,不仅教育农场主如何应用GIS等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合理使用生产要素,防止污染,保证食品安全,还注重家政推广,利用4H(脑健、手健、身健、心健)青少年教育培训项目,教育青年热爱农业,向其传授可用的知识和技能。

国内农业推广机构职能单一,更注重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服务供给,轻视农业推广的其它附属功能。因此,在开展实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过程中,可借鉴其经验,采用广播、电影、宣传手册、远程教育等多种传播手段拓宽推广领域。此外,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强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开展农村家政服务教育,以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为当地农民和生产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务。

论文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编号:JY13021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军弟.完善本科生海外访学项目的思考与建议――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暑期实习的经验与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82-83.

[2] 张宝辉,张静.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勒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3(2):4-11.

[3] 刘帆.美国博士生职业发展服务创新: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15-121.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真实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落实中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