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时间:2022-02-04 08:26:18

6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关键词】 机磷中毒;急救;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发病迅猛,病情变化大,死亡率高,如不迅速、及时、准确进行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护理,常可因气管痉挛,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致死亡,结合我科多年来抢救有机磷中毒工作的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20例,女40 例,年龄14-65岁;中毒途径:消化道吸收中毒(自杀和误食)54例,皮肤黏膜接触性中毒6例,消化道吸收中毒者均在急诊室洗胃后入院,其中轻度8例,中度40例, 重度12例,经抢救治疗后治愈54例,死亡6例,后者均因服毒量大,中毒时间长,多功能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2 急救与护理

2.1 尽快清除毒物,避免头发、皮肤、口腔、胃肠等残余毒物继续吸收,如为接触中毒,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全身皮肤及头发。禁用热水洗涤,酒精擦浴,以防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口服者应立即洗胃,抓住时机越早越好,不论服毒时间多久,都应给予彻底洗胃,一般排空时间为4-6小时,服毒后胃排空运动慢,国内外均有报道,毒物可在胃中停留8小时,故洗胃尽可能在6小时之内进行,有少病例服毒时间虽已超过6小时,甚至24小时,但呕吐物或洗胃液中仍有有机磷农药味,因此在临床上不要因为服毒时间大于6小时面放弃洗胃。首先迅速准确插入胃管,合理选择洗胃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温开水,2%碳酸氢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和温开水,适应于未明确何种毒物的中毒。一旦中毒方式明确,则选用相应对抗剂进行洗胃。洗胃一定要彻底,直到洗出液澄清。无农药气味为止,重度中毒者要保留胃管,反复洗胃,必要时加用导泻剂,利尿剂。

2.2 洗胃同时,迅速建立双侧静脉通道,以解磷定、阿托品等抢救药物的实施。应用中必须熟练掌握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及阿托品化的标准。严密观察神志、体温、心率、瞳孔及皮肤粘膜情况,并作详细记录。阿托品化标志是:瞳孔散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腔气管分泌物减少,轻度烦燥、心率加快(可达100至120次/分)。呼吸恢复、肺部罗音消失、神志开始清醒,发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减量维持,避免出现阿托品过量中毒。如果阿托品用量已较大,仍未出现阿托品化或阿托品维持治疗中出现出汗、瞳孔缩小等表现时,应高度警惕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反跳,及时汇报医生,按医嘱作相应处理。在阿托品治疗过程中,患者可出现躁动,此时应加强巡视,必要时专人守护,以防坠床等意外发生.同时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皱,如为昏迷病人,应及时给予留置导尿管预防褥疮发生。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中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多,应立即用吸痰器吸除呼吸道内痰液,同时将后坠的舌头拉出。洗胃时避免洗胃液进气管造成窒息,应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一般为5升/分钟,氧疗是治疗肺水肿的重要环节,最好加压给氧,肺水肿时常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以减低肺泡内表面张力,使肺泡破裂消散,输液速度宜减慢,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中毒病人呼吸明显减弱停止时,立即给予施行正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后,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72小时后自主呼吸仍未恢复要施行气管切开,护理中要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必要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及翻身、拍背等护理。

2.4 正确有效的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脑水肿是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是由于毒物对神经组织的直接损害,以及脑缺氧而致昏迷超过12小时以上多数病人发生脑水肿。护理措施:①头部降温可降低脑组织代谢,提高脑组织对毒物和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脑水肿的纠正。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冰帽、冰袋或冰水浸泡头部,可同时在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②按医嘱正确有效应用脱水剂是消除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2.5 饮食护理,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一般不能进食,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后可服蛋清及温流食,以保护胃粘膜;禁食刺激性食物。

2.6 心理护理,对有机磷中毒病人的心理关怀是十分重要的。意外中毒的病人,清醒后心理上紧张、恐惧,此时应认真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抢救护理工作。服毒自杀患者,由于年龄不同,轻生因素各不相同,他们大多心理处于狭窄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想不开而走绝路,但被送到医院后神志清醒者大都产生了消极悲观、忧郁绝望、羞辱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原因,掌握好交谈技巧,热情接待病人,不能流露出丝毫的厌烦。鄙视态度,要给予同情关怀,避免出现病人拒绝治疗现象。耐心开导他们,用真诚豹心去温暖他们受创的心灵、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忧虑和痛苦,同时也要做好家属及亲友工作,让他们参与护理、促进病人与家属之间关系,使病人得到家庭温暖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7 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两次,注意观察用氧情况,每日更换鼻导管两次,以防分泌物阻塞影响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医生用药提供依据,高热病人除常规按照医嘱给予退烧药之外,还可采取物理降温等方法,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天气冷时,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受冻。

上一篇:浅析早期综合发展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