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02-02 11:58:44

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并未予以足够重视,严重缺乏环境绩效管理意识,环境绩效管理能力不足,环境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环境绩效 环境污染 环境管理

目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约为60%和50%,因此,无论从其总数还是对GDP的贡献来讲,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了明显的“外部不经济”,然而中小企业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严重缺乏环境绩效管理意识。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政策主要是针对大企业设计并同时运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依据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各类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和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项治理。受各种因素制约,中小企业难以适应针对大企业制定的各种环境法规政策,也使得其环境绩效管理活动缺乏明确有效的法规或制度依据。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分布在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而基层环保机构设置较少,资金投入不足,环保队伍不健全,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这使得对中小企业的有效环境检测无法保证,也使得中小企业进行环境绩效管理的“压力”和“动力”不足。

(二)环境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关心和关注的重点是产能、产出、产值的增加以及收益和利润的增长情况。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无论是购置、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还是改造生产工艺流程,都将增加企业短期内的经营成本,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期较短,一般低于污染治理设施的折旧期,无形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治污意愿。因此在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要么不进行污染治理投资,要么在投资建成污染治理设施后不运行或者是很少运行,仅仅把它当成是为应付环保部门检查的工具。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环境绩效管理意识,只看到了治理环境污染对企业利润的短期负面影响,不能洞察环境绩效管理可能为企业带来的长期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环境绩效管理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能力不足体现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融资能力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大企业相比,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筹集满足正常的业务发展需要的所需资金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用于治污设备的购置和运行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且由于营运资金、专业人才、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技术更新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不但污染严重而且难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减少或避免污染;另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水平不高,员工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环境保护和参与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意识淡薄,企业缺少环境绩效管理的人文环境。

二、加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环境绩效管理的宽松宏观环境

各级政府应结合各省市、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效实用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并加强环境绩效管理,促进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等;其次应通过环境规制机构和环保社团、行业协会等向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改造或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支持;最后还应对购置环保设备和进行污染治理投资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融资优惠,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

(二)逐步完善环境规制体系,促使中小企业加强和完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

现行环境规制政策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并难以有效遏制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小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并提高政策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提供基本的政策标准;其次应提高环保机构及其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的基层环保机构的整体执法能力和权力,并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行为,还能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施加压力;再次应加强环保信息披露,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硬性要求企业公布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等,并为每一个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中小企业施加法律压力以促使其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环保管理组织机构并设定环境管理目标

除了在宏观上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法律约束之外,中小企业本身还应当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尽快开展并逐步完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建立环保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公司经理、董事长、主管生产的副经理、车间主任、部分董事会成员、企业一线职工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的环境绩效管理事宜,包括制定公司的环境管理制度、详细的操作指导书,发现和确定每一个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环节,组织进行产品、设备的技术改造,开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其次应设定每个年度或生产阶段的环境管理目标,该目标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终极目标,二是具体的、分阶段的目标,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可以设定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或者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等,而具体的、分阶段的目标应当根据每一个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以设定为:某项或某类排污指标下降百分之多少、3年(或5年)内部分或全部污染物排放达标合规、通过ISO14000认证等。

上一篇:金融企业绩效评价浅析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