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涉农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01 07:22:06

财政涉农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要:本文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在财政涉农补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即农资价格上涨削减了补贴效应、补贴范围亟需扩大、个别村干部、农村金融服务尚需改进、家电下乡产品进城、产销与售后脱节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涉农补贴;问题;对策

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8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对农业补贴支持的政策,且补贴比例逐年提高,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这一强农、惠农政策,赢得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已经成为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凌源市实施涉农补贴政策七年来,全市上下联动,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到2010年末,全市涉农补贴范围已扩大到所有乡镇,涉农补贴总额达36,793万元。使全市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此项政策带来的实惠,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农村得发展的目的。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陆续出现一些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涉农补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价格上涨削弱了补贴效应

粮食直补政策目标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农业生产资料上涨,使这一目标效应缩减。据了解,凌源市粮补已由2004年每亩3.09元提高到了2010年每亩53.87元。但随着化肥、柴油、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以及农机、家电购买、维修、使用等费用的增加,致使价格上涨“吃”掉了政府的补贴。由于补贴力度弱,不能平衡粮食收入,致使外出务工人员增加,部分村组出现了撂荒、抛荒或是租给别人耕种的现象。为此,广大农民盼望国家提高补贴比例的愿望比较强烈。

(二)补贴范围小,亟需扩大

一是现行家电下乡产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一些中高档的家电产品不在补贴之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购买产品的选择权。从调研中得知,目前很多农民购买家电在很大比例上都是更新换代,而不仅仅是购置、普及家电下乡产品。农村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家电品种,更优的产品性能,更大的选择自由。二是目前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长期失业人员、城市低保户没有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他们的收入水平甚至低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无力购置或更新家电,他们希望国家能够“雪中送炭”。三是政策规定,农村菜农、果农、林农等未纳入涉农补贴范围,致使这部分农民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补贴。

(三)受信号弱、费用高影响,造成家电产品的闲置

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通讯(转播)信号不强,导致手机通话效果差,电视节目观赏效果不佳,降低了电视和通讯设备消费品对农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普及,农户用电量不断增加,由于部分农村电价较高,有的甚至高于城市,往往引发农村家庭买得起家电却用不起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不仅使部分农民家庭家电闲置,造成消费资源的浪费,而且对进一步推进“家电下乡”政策带来一定影响。

(四)基层经办部门经费不足,上级补贴资金划拨不及时

一是由于涉农补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基层计算机、打印机又严重不足和老化,给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为了使涉农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培训、管理等工作,各环节中都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部门开支。三是上级财政资金划拨时间不固定,给商家资金周转带来困难。据某海尔专卖店统计:一个月最多卖出家电下乡产品700台,每台仅挣到50元利润,但垫付的资金达15―20万元。基层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甚至两、三个月仅能兑付商家一次。

(五)农村金融服务尚需改进

一是领取兑付过程中存在种种不便。种粮农民很多不习惯使用密码,而农信社又要求设置密码,从而加大了兑付难度。二是信用社服务不到位。涉农补贴大都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因为网点少农户多,农民经常排队等候。良种补贴财政部门与农业部门协调,应由银行打入卡中,但有的信用社因为嫌麻烦,没能将涉农补贴以存折/卡的形式发放到户,而是以现金形式由财政所经村发放到农户,使涉农补贴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隐患。

(六)政策不透明,个别村干部

一是部分村组政策执行缺乏透明度,少数村干部对于应给农户的补贴不及时“告知”农民,不征求农户意见,擅自作主。二是个别村干部虚设补贴户头,擅自扩大补贴面积,挪作它用。三是有的村干部为自己的亲友虚报面积,套取国家资金。四是擅自克扣农民补贴。

(七)家电下乡产品进城现象

调研中发现,家电下乡规定每个农户可以同时购买两件家电下乡产品,因为凌源是城乡一体,有的城镇居民家庭借用农村户口有效证件乘机办理购买“家电下乡”商品,最终家电下乡商品和财政补贴流入了城镇居民家中。部分商家为了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也在家电下乡产品进城上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成人之美”。

(八)销售与售后服务严重脱节

走访中发现,家电下乡和农机产品存在销售与售后服务严重脱节的问题。一是由于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网络。目前,下乡产品售后服务在农村基本是一片空白,销售商只注重产品销售,忽视售后维修,使农户缺少一定的维权机会或错过最佳更换产品的时机。农户想要维修还要自己出钱运到维修点,加重了农户负担。出现售前是“买方市场”,售后是“卖方市场”的情况。商家自建售后服务网络,又受到资金和选址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二是部分农机具产品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零件损坏后,市场上很难买到,只有等厂家发货,致使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贻误了农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

二、完善涉农补贴的建议与构想

(一) 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一是根据我国“三农”基础薄弱,财政投入欠账较多的实际,国家应进一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可考虑适时将菜农、果农、林农等纳入补贴范围,以扩大惠农人群和政策效应。二是将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户等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国家惠农(民)政策的好处。三是适当增加家电下乡、农机具产品的多样性。四是提高涉农补贴标准。补贴标准也可以适当灵活,不同价位可以尝试不同的标准,而不仅仅是一种标准。在补贴幅度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地方政府适当放宽产品补贴的最高限额,将中档以上电器纳入家电下乡目录,进一步扩大惠农、促农、强农、富农的政策效应。

(二)将各种补贴有机整合,实现一折多用

目前,农户涉及的良种补贴、农机器具补贴、粮食直补及家电补贴等,发放时间不固定,具体发放要求不同,可发放对象基本相同,经常出现重复操作现象,增加了基层相关部门和银行的工作量和监管难度。对此,可将各种补贴的管理加以整合,做到涉农补贴资金一卡(折)发放,简化中间环节,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检查和监督。对于偏远和人口分散地区要定期定点上门服务,人口稠密地区建立分片网点。同时,应根据农村享受补贴人员相对比较固定的特点,尽量简化兑付程序,有条件的可引进指纹识别系统,使农民都能顺利地拿到补贴。

(三)增加涉农补贴配套资金,改革补贴拨付方式

一是增加财政配套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必要的工作支出和涉农宣传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以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健康、有序地开展。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通讯、转播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收听收视效果。在农户电费标准上“让利于民”。在家电下乡等网站的投入与管理上加大力度,增大服务器容量,建立家电系统免费升级机制。三是改革补贴拨付方式。可通过政府与银行签订协议 ,搭建银行与财政合作平台,由银行定期垫付补贴款给商家,财政再定期向银行拨付,以此解决财政与商家资金兑付的不及时问题。

(四)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出台鼓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体化种植的奖励措施,发挥粮食补贴的规模效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撂荒、抛荒土地集中管理,可以考虑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的直接补贴,鼓励该种组织的发展,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的专业化。

(五)加大公开力度,实行阳光操作

一是基层财政部门会同审计、纪检、农业等部门定期开展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乡镇要不定期的开展自查、抽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二是乡镇在审核村上报的基础数据时要事先进行核实,切实把好“入口关”,确保准确无误。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落实惠农政策工作的问责机制,并将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纳入乡镇考核内容,做为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涉农产品售后服务,建立售后服务长效机制

首先,严把源头审核。在下乡产品的招(投)标上,政府、财政部门对投标企业及其产品要严格把关,对涉农产品的来源、质量、价格、经营行为进行认真审查,要求中标企业真心扎根农村市场,将售后服务的时间、地点、责任同时纳入招投标体系。其次,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于不讲诚信,损害农民利益的企业和产品,不得列入招、投标目录,对于已经列入的及时清退。工商、质检、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商品价格、质量的检查、监督,建立公开举报电话。政府应构建农民消费纠纷调解机制,畅通农民维权通道。再次,鼓励企业设立农村家电、农机具维修网点,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改变商家对农村市场“重销售、轻服务”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张卫群 惠农政策实施的绩效分析 中国农业会计 2010(9)

[2]严若林 惠农补贴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 农民负担管理 2010{10}

[3]刘成玉 杨建利 杨琦 粮食直补研究进展与政策改进 专家论坛 2010(5)

[4]马晓旭 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6)

[5]宗 禾谢旭人对北京调研财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财经2010第4118期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下一篇:浅谈生物公司资产会计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