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补片修补术在胃肠疝气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1-31 05:22:05

疝补片修补术在胃肠疝气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疝补片修补术治疗胃肠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疝补片修补术治疗的89例胃肠疝气患者作为补片组,以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89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率情况,以评定其疗效。结果: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

【关键词】 疝补片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胃肠疝气

中图分类号 R6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146-02

胃肠疝气是指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的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胃肠部位,有直疝、斜疝、股疝等多种,其形成多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常见疗法为修补手术,近年来疝补片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该手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证率和复发率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对收治的部分胃肠疝气患者应用疝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胃肠疝气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肠疝气诊疗指南》中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均已排除肺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肝功能不全、慢性肝炎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均无手术禁忌证和下腹部手术后粘连[2]。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补片组89例患者中,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3.01±9.71)岁;病程1~33年;斜疝71例,直疝11例,股疝7例;疝分型方面,I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58例,Ⅳ型4例。传统组89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94±9.79)岁,病程2~23年;斜疝64例,直疝14例,股疝11例;疝分型方面,Ⅰ型10例,Ⅱ型14例,Ⅲ型57例;Ⅳ型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常规补液和抗生素抗感染处理,并按照卫生部疝气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换药等临床护理[2]。补片组行疝补片修补术,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从腹股沟内侧选择切口,对造口处消毒后,切入腹股沟管后游离精索,寻找疝囊,高位游离颈部至暴露腹膜前脂防,某些过大的应先横断,将疝翼逆行还纳腹腔,将备好的充填物充填到疝环处,外瓣与疝环平齐,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用连发钉合器固定数针,再于精索后方置入另-平片,覆于直疝和斜疝的缺损部位加固腹股沟管后壁。传统组患者根据疝气类型选择合适的的疝修补术,用已经缺损的组织进行修复,将联合腱拉拢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术后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年内复发率等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

3 讨论

胃肠疝气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外科疾病,多因咳嗽、喷嚏、用力排尿、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使腹腔内产生负压[3],导致腹腔内的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小肠、盲肠、膀胱等游离脏器见孔就钻,脱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4]。疝气多发于老年人与少儿人群,治疗如果不及时会引起局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肠肿胀缺血而发生坏死,引发脓毒血症,威胁生命,且长期不治疗的疝气还会对患者的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疝补片修补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腹外疝手术方法,手术需要借助聚丙烯材料等人工编织合成的补片,可以极大地避免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造成的张力。补片具备良好的抗拉力和抗折叠性能,方便水分的渗入与组织长进[5],置入体内后数分钟后即可与组织发生黏合固定,且术后可长期保留在体内,相容性良好,抗感染能力较强,异物反应极少。该术式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6],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30 min~1 h即可完成,患者术后痛苦轻微,通常在术后1 h左右可进食,5~15 h后可下地活动,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出院,术后的总复发率低。

本研究数据显示,疝补片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胃肠疝气修补方法,但应用疝补片修补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由此可见,应用疝补片修补术治疗胃肠疝气,患者创伤更小,手术方便快捷,恢复更快,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国良,姚琪远,陈浩,等.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47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21-23.

[2]梁伟潮,朱应昌.完全腹膜外疝补片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传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487-490.

[3]殷红专,闫兆鹏,苏琪,等.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2):149-151.

[4]丁国飞,田文,马冰,等.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43-45.

[5]谷春伟,吴浩荣,钟丰云,等.Miles术后造口旁疝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6):55-56.

[6]全宝库,禹宏,郑宇,等.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应用体会[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4):31-33.

(收稿日期:2013-11-16) (编辑:朱姣)

上一篇:36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门诊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