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要拔根,春风吹不生

时间:2022-01-31 01:40:17

在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就担任了58名学生的班主任,同时兼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初出茅庐的我,一下子要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层出不穷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知如何下手。平时,我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可以冷静下来好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那时,我们学校的科研气氛不浓,同事之间缺乏互助互学的风气。每当我遇到困惑时,很难得到有效地指导。为了尽快成长起来,管理好班级,我尽量利用空暇时间看一些班级管理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尤其仔细研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如果觉得书上描写的某个案例与自己班级的某种情况相似,我就依葫芦画瓢地进行班级管理。然而,在安排座位这方面,我无法照搬,因为魏老师的座位安排法是建立在一套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他本人的班级管理能力之上,显然当时的我丝毫不具备这样条件,所以我只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尝试。

在座位安排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考虑的是利于课堂教学效果。为了使全班同学在课堂“静”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方法。首先,我发现在这样的一个58人的集体中,说闲话、做小动作的学生特别多,而且大部分属于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双差的学生,他们聚在一起会让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展下去。在初步了解学生的习性后,我就采用“分离法”将这批“双差生”安插在各个角落。可这样的学生,确实就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就烧到哪,班级的纪律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碰到不怎么“管”的科任老师,这一批学生几乎不“理”课堂纪律那一系列规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为了改善班级课堂纪律,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与这批学生“思想斗争”上了。由于当时我急于求成,缺乏耐性,并未对他们问题行为的成因进行细致有效地分析,发生问题时,往往本能地采用了“狂风骤雨”式的说教,直至他们“弃械投降”或自己“元气耗尽”,可是他们一出办公室就把自己的保证抛掷脑后了。随后几年,我也运用“隔离带”“梅花座”“其他款式专座”“游击位”等方法,但只是“换汤不换药”,都没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生”座位安排这个问题。

直到去年新学年伊始之际,一个陆陆续续被我“隔离”了近三个学期的男孩林的一句话一“老师,请给我—个同桌好吗?”深深地震醒了我,使我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我意识到,只有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彻底地转化这些“问题生”,才能实现好的课堂纪律,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可是转化他们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个漫长的过程,而班级纪律也刻不容缓。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呢?我想起学生那近乎哀求的话语和发自内心的渴求,仿佛是对我过去无数次的“有意”忽略和麻木的控诉。我反思自己之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为其中的功利心态而感到无比羞愧和自责。为了对得起班主任这个“称号”,我不能再漠视这些“问题生”的心声了。

记得王晓春老师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绝不能让教育工作简化、公式化、模式化。”作为教育从业者,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承担着帮助和引导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义务,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正确对待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和行为问题,应将这些视作个体学生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只有根本理念正确,我们才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正确地深入思考和分析,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甚至医学等方面专业知识,寻找科学方法,才有可能做到“对症下药”。在班级位置安排中,不只是利于课堂纪律,还益于所有个体学生的发展,既达到改善课堂纪律的目的,又没有牺牲任何个体的自我发展,这才是“拔草要拔根,春风吹不生”。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的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理:对学生问题行为科学地引导和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无论“隔离带”“梅花座”还是其他“专座”,都脱离不了“堵”的本质,只是掩盖问题本身,因为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使多数班主任们误以为解决了问题,可能导致某些学生错失教育时机,酿成严重后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班级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存在不同发展性问题的学生,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模式,尽可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和自我规范,引导他们实现自制。

作为班主任,今后我们将可能碰到许多个“林”,我们必须给他们同样发展的机会,不能因“集体利益”牺牲个体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林固然爱讲话,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但是应该思考是什么导致他注意力不集中。除了他本人的原因,还可能是教师授课方式或内容的问题,导致他分心跟同桌聊天。总之,只有正确分析学生的个别问题的形成根源,才能让他在与同桌交往和合作过程中真正做到自我控制,实现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中学)

上一篇:深化数学课室中和谐、民主氛围的营造 下一篇: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评审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