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方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1-31 12:45:02

肾炎方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肾炎方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57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肾炎方。结果治疗组32例患儿在血尿、血压及血沉的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干预小儿急性肾炎在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治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自拟肾炎方;急性肾炎;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多见于3~8岁小儿,是以血尿、水肿、高血压、常伴有少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主要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亦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死率为0.5 %~2.0 %。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来,我们自拟肾炎1~4号方联合西药对小儿急性肾炎32例进行干预,并与仅采用常规西药干预的25例做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57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5岁,平均 (9±3.6)岁;病程1~8 d,平均 (3.5±2.5)d;风水相搏型14例,湿热内侵型11例,阴虚邪恋型4例,气虚邪恋型3例;抗“o”升高者22例,血清补体下降者25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升高者18例,血沉增快者20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对照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5~15.5岁,平均 (10±3.5)岁;病程2~8 d,平均 (3±2.4)d;外感风寒型9例, 湿热内侵型10例,阴虚邪恋型3例,气虚邪恋型3例;抗“o”升高者14例,血清补体下降者16例,cic升高者12例,血沉增快者13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抗“o”、血清补体、血沉和cic等指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1]

急性期分2型。①风水相搏型:临床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全身浮肿、肢节酸痛、尿少、或伴有发热咳嗽,舌苔薄白、脉浮。②湿热内侵型:临床表现为尿血、面肢浮肿、头身困重、脘腹痞满、纳呆、小便黄赤而少,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恢复期分2型。①阴虚邪恋型: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手足心热、腰酸盗汗、小便短少或反复咽红,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②气虚邪恋型:临床表现为身倦乏力、面色萎黄、神疲、纳少便溏、自汗出、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1.2.2西医诊断标准[2]

患儿发病前1月内有明显的前驱感染史,尿检发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少量蛋白尿,补体水平下降,同时伴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

1.3纳入病例标准(自拟)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年龄在16岁以内者可纳入本观察。

1.4 排除病例标准[2]

①合并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者;②不符合入选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在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具体如下。急性期风水相搏型:治宜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方选肾炎1号方。处方:麻黄(炙)8 g、桂枝8 g、炒杏仁10 g、防风8 g、苍术10 g、连翘15 g、金银花10 g、白茅根10 g、赤小豆10 g、白术10 g、茯苓皮15 g、鲜玉米须20 g、茜草10 g、仙鹤草10 g、黄芪8 g、太子参10 g、姜枣引。湿热内侵型: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血,方选肾炎2号方。处方:野15 g、紫花地丁10 g、紫贝天葵1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茯苓皮15 g、桑白皮8 g、大腹皮8 g、白茅根20 g、益母草10 g、仙鹤草15 g、大蓟15 g、生甘草10 g。恢复期阴虚邪恋型:治宜滋阴益肾为主、兼清余热,方选肾炎3号方。处方:生地黄8 g、山茱萸10 g、淮山药10 g、茯苓10 g、牡丹皮8 g、泽泻8 g、鹿衔草12 g、车前草8 g、白茅根15 g、小蓟8 g、黄芪8 g。气虚邪恋型:治以健脾化湿为主,方选肾炎4号方。处方:党参10 g、白术10 g、山药15 g、茯苓10 g、薏苡仁8 g、砂仁8 g、白扁豆10 g、丹参8 g、川芎8 g、当归8 g、黄芪10 g、炙甘草10 g。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3~5 g;血压明显增高,加钩藤(后下)10 g、10 g、夏枯草10 g;血尿,甚见尿色紫暗,加生三七粉(冲服)1~3 g;水肿重,加猪苓10 g、泽泻10 g。以上剂量为12岁以上儿童用量,临床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病情程度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

同时嘱注意休息,饮食宜富含营养和多种维生素、易消化;水肿和高血压者应控制钠盐和水摄入。同时进行必要的西医对因、对症处理:如有感染灶存在者予以青霉素静脉滴注(20万u/kg,每日2次);水肿严重者予以速尿(1~2 mg/k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氨体舒通[(2 mg/(kg·d),分3~4次服用]等利尿剂;血压明显增高者(学龄前儿童高于17.3/12 kpa,学龄儿童高于18.6/12 kpa)给予开博通[开始1 mg/(kg·d),最大6 mg/kg,分3次口服]等降压药,同时服用维生素c(50 mg,每日2次)等。

2.2 对照组

除不给予中药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案同治疗组。

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天监测血压、水肿情况;每周检测血沉、补体及小便、肾功能等。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中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水肿等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定性检查持续阴性,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有效: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改善,肾功能正常。无效:水肿及其他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3.2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治疗组在血尿、血压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1。

3.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1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急性期多属“阳水”)“尿血”范畴。在治疗方面,西医除采取对症处理外,迄今尚缺乏特效药物,但如单纯用西药治疗则尿蛋白、红细胞难以清退,或愈后容易复发。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优势,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表现合理准确地辨证分型后,采用相应的方药并结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在血尿、血沉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急性期,病位主要在肺、脾,治疗多以发汗利水为主,以祛邪外出,故用肾炎1号方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用于风水并盛、脾肺受损者,与此同时注意加用祛风药物,如麻黄、防风等。水能化气,气能化水,气滞则水不行,水不行则气愈滞,故在治疗上应注意治水先治气,益气则水自化,常在主方中适当加健脾益气药如黄芪、太子参等;而肾炎2号方则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血,适用于湿热邪毒浸淫者。肾炎恢复期以虚证为主要表现,病位主要在脾、肾,治疗多采用补肾健脾、调补阴阳的方法,以扶正补虚为主。属于阴虚邪恋者,治以滋阴补肾法,用肾炎3号方治疗;属于气虚邪恋者,则以健脾化湿为主,用肾炎4号方加减治疗。中医认为血水同源,“血不利则为水”,且常“瘀而化热”,故于病程中常在主方中加入凉血行血之品,如白茅根、大小蓟、丹参、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实践证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缩短血尿与高血压的病程。恢复期治疗应既注意肝肾阴虚,也应重视湿热未清,慎用苦寒,养阴避免滋腻,祛湿宜于淡渗。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3

上一篇:脑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 下一篇:盆腹腔结核1例的误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