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地震看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建立

时间:2022-01-31 10:30:17

从大地震看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建立

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选址原则

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目的是避开同一灾害对档案造成的破坏,所以备份基地应该选择于该灾害所波及的范围之外去建设,这样,才能对档案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基地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不同地震带原则。哪些区域属于同一地震带,哪些区域才是不同的地震带?这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或许比较陌生,因此,国家档案部门应该与地震部门合作,绘制出全国地震带示意图,并明确标注哪些区域的档案馆(或者档案备份基地)建筑应该达到哪一级防震标准,规定位于强震地区的档案馆,须将珍贵档案进行备份,异地存放于不同的地震带(或者弱震区域)的备份基地中。

2 不同流域原则。这主要是针对洪涝灾害而采取的措施。人类至今仅对洪水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而对洪水的特殊规律却没有更多、更深的认识,还没有能力预测哪年哪月将发生特大洪水,无法事先作出防御特大洪水的准备,只能尽一切的努力去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一般地,同一流域内,如果上游发生洪涝灾害,下游就难以幸免,甚至损失可能更为严重,因而,档案备份基地应该建于不同的流域,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开同一洪涝灾害对档案造成的破坏。

3 不同气候类型原则。建于与原档案馆不同气候类型区域的备份基地,可以避开同一气象灾害的袭击。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就有很大的不同,两地档案馆的备份档案可以考虑互存,同样的道理,东部与西部的备份档案也可以考虑互为保管。

4 地理远缘原则。备份基地与原档案馆的距离相隔越远,二者的地质构造、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就越大,无论对地震、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还是对火灾等突发性社会事件,都有很好的回避作用。

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的建立方式

1 档案馆之间相互保存对方的备份档案。根据前面所述的几项选址原则,选择最合适的异地档案馆作为备份基地。这一方式最经济、最实用,也易于操作,只要各自将备份档案送到对方档案馆即可,前提是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档案库房。这样,既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灾害,又可充分利用各个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2 租借现有的其他建筑。若由于某些原因(如库房不足)没能利用异地档案馆建立备份基地的话,则可以租借其他部门的工作用房作为档案备份基地。这种做法同样比较简单易行。

3 在异地专门建造独立的档案备份基地。对于需要异地保存的珍贵档案数量较多、要求较高的备份基地,可以采用这一方式。选址时注意不要靠近容易发生滑坡的山体,并且远离江河、湖泊。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建造最合适的备份基地,日后管理、操作的自由度大,可以充分满足自身保存备份档案的需要。其缺点是建设成本较高,开支较大,适于经济实力较强的档案馆采用。

异地备份基地保存的档案类别

档案异地备份基地由于受到库容等因素的影响,保存的档案数量受到限制,一般只用于存放重要的珍贵档案,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别:

1 重要档案的缩微件。重要档案经缩微技术处理后,体积大大减小,有利于备份异地保存。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

2 档案数字化文本。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后,不但方便异地保存,而且检索查阅时也变得非常快捷,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 重要档案的重份或者复制件。为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防范各种冈险,各级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应尽可能地多接收一些重份,将重要的重份或者复制件分别存放于多个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安全系数较低的电子文件,更要实行异地备份,以保障档案的安全。

上一篇:灾区档案重建要科学规范 下一篇:灾后声像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