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1-31 04:52:58

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始终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得不到发展,与落后的教学手段有极大关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师 钢琴教学 改革 措施

艺术类高师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水准的师范专业学生。而作为高师院校的学生而言,尽管目前的身份是学生,但是在今后的职业规划中,所处的位置也同样是老师。因此,作为高师院校的任课老师,不仅是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言传身教,其教学手法和方式其实也是学生们所关注和学习的。

一、钢琴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急功近利较为普遍。社会上的一些辅导班中开设钢琴专业的较多,在这种辅导班中任职的话,其薪金待遇比在一般的学校要高很多,再加之就目前的人力资源体系而言,高师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十分紧张,因此许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以短期内满足学生就业为主,甚至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担负起了小学生钢琴考级的家教工作。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和一般的文化课学生有些不同,如果将时间过多地投入到学习之外的事情,过于急功近利的话,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效果。

(二)轻能力重证书现象严重。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钢琴演奏的技术能力按照四个级别来定位,为了能够在就业中提升“含金量”,着力于针对考证要求的曲目进行练习的现象在高师院校中相当普遍。这是应试教育给高职院校钢琴专业带来的最大影响,学生将学习重点过度地放在这些目的性极强的内容上,忽视了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学习。

(三)基本功训练较为薄弱。有些任课老师认为,学生在进入高师院校之后,其个人综合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功的练习已经不再是教学重点内容了。但是这些老师忽视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目前的这些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大多要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不正确的练习方式得不到纠正,薄弱的基本功得不到提升,那么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可能将这些错误的方式延续下去,甚至传播开来。

二、钢琴教学教改工作的措施

以上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的隐患和弊端却是能够引起连锁反应的。作为任课老师,不仅要在教学时对这些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也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改进相应的教学工作。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任何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知道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哪一个层次,钢琴教学也应如此。高师院校的学生,有的可能从小就是钢琴艺术生,这样的学生底子好,但有的学生可能是其他专业的艺术生,对钢琴一无所知,这时候我们老师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了。所以,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对学生的钢琴水平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出实际、有效的教学计划和任务,科学地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钢琴技能训练。

1、曲目的选择。通常,考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入校前都具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但由于入校前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手型不规范、音乐领悟力不强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曲目的时候需要考虑合理安排针对手指基础训练的练习曲目,可以有目的的广泛扩充钢琴练习曲的范围,除了常见的车尔尼599、849、299这样的曲目,教师也可以将《克拉莫练习曲》、《雷蒙钢琴练习曲》搬到课堂上来。如果学生的训练达到了高级阶段,像《肖邦钢琴练习曲》《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等经典作品都可以作为完善学生弹奏技巧的练习曲目。

钢琴历史悠久,钢琴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在钢琴课的教学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类型的钢琴曲目往往体现着不同的音乐织体、和声、旋律等元素,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老师在选择练习曲目的时候,也可以将目光开阔一点,除了几种常见的几大音乐时期的作品外,还应接触一些爵士风格的作品,以及欢快、抒情的乐曲,比如久石让、理查德等钢琴大家的作品。

2、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高师院校的学生钢琴演奏水平不同,安排教学进度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别。水平低的学生,要偏重于基础阶段的训练,如手指、手腕、手臂的运用,踏板的运用,演奏技巧的熟练度等等;高年级(高水平)的学生,已经对钢琴音乐和演奏技巧有了较深的理解,应适当地提高他们钢琴演奏训练的难度,增加演奏的篇幅,让学生在把握作品风格的同时还有助于技巧的提高和作品整体的掌控性。

(二)重视钢琴基本功的课外训练教学。尽管钢琴的基本功练习已经不再是高师院校的必修课,也不是钢琴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但是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基本功练习方面的问题,老师应该在尽量建议学生加强基本功巩固性练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在学生课外的练习曲目上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把一些对基本功要求较高的曲目安排进去,比如哈弄手指练习,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指法基本功。

(三)提升学生对曲目的综合认知能力。钢琴考级的确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但是综合性曲目练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长远。最重要的一点是,钢琴的艺术性和艺术特点,绝对不是单纯的这几个曲目所能体现出来的。任课老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其它类型的曲目,让学生对钢琴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如小巴赫的许多曲目单从艺术欣赏性的角度来说就具有很高的造诣,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中国好声音》和《超级女声》等一系列选秀类节目的红火,给艺术类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一定的冲击,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在这种选秀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势必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而这些选秀节目基本上都是以歌唱的形式出现,钢琴在其中仅仅是起到伴奏的作用,因而认为钢琴的实际效应并不大。再加上一些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对于学习钢琴知识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长期从事高师院校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建议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适度地引入一些心理辅导的内容,让学生焦躁的情绪得到舒缓。其实有些钢琴曲的节奏本身就是较为舒缓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加地明显。

(五)尝试性建立教学“二级平台”。钢琴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在课改工作的推动下,钢琴教学工作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二级平台,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分析和发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不足。而任课老师在这个二级平台上起到的作用基本上是以协调和管理为主,不宜过多将一些课业知识再引入进来,因为这种辅助教学的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以个人兴趣为提前,再融入过多的课业知识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三、高师院校钢琴课堂教学改进的目标

(一) 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课堂形式的改革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比较有效的方式。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别自由、放松的活动,如果还按照传统课堂方式进行钢琴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传统的钢琴课教学,学生呆板地接受知识,整个过程看不到老师和每一位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学效果比较平庸。而当前我们对高师院校钢琴教学课的研究,发现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能有效解决这种“单一式”教学带来的弊端,小组教学给钢琴课堂带来了有效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互相协作能力。

(二)培养具有独立钢琴演奏表现力和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学生,不仅要有钢琴演奏能力,更需要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拓宽艺术视野和艺术修养,具有独立的音乐创作能力。要会演奏作品,更要领悟如何创作优秀的作品。只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这是教育体制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工作中尽管有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整改起来也需要一些时间,但随着教改工作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行,新思路的不断探索,我们的课堂会更吸引人,高师院校的教学工作也势必走上一个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王凤秋.教师职业能力[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4]余文珠.高师钢琴集体课与分级教学[J].丽水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莫奈作品中的意境表现 下一篇:文艺复兴盛期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