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品种黄杂1号

时间:2022-01-31 04:20:43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在《本草纲目》等古医籍中称之为“合欢花、忘忧菜、宜男生精菜”,属百合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供食用部分为金黄色花蕾,营养丰富。北海市蔬菜研究所于2008年从湖南引进黄花菜杂交品种“杂黄1号”试种示范,经2年多的观察试验结果显示,最大花蕾达10 g,最小2.97 g,平均为3.05 g;当年移栽平均667 m2产鲜花达1 333.33 kg,第二年宿根667 m2产鲜花达

3 632.48 kg,667 m2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

1 特征特性

叶片四季绿色,花枝梗一般高100~130 cm,花蕾金黄色,气味芬芳,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成干黄花菜上市销售。

杂黄1号品种具有品质好、角长肉厚、味美爽口、高产、抗性强等优点,在烹饪食用前用沸水烫一下,然后用清水漂洗几分钟,按口味做成各式菜肴,很受市场欢迎,鲜花产品供不应求,是农民增收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理想栽培作物。

在广西北海地区种植第一年667 m2即有500 kg以上产量,第二年就可进入丰产期,667 m2产鲜黄花菜3 000 kg以上。开花早,采收期长,在肥水管理得当的前提下,5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摘,采收期可延迟至11月上中旬,且一次栽种可连续收获20年,种植管理成本低,花工少,不需要较大劳动强度。

在亚热带沿海地区栽培常年油绿、具有早花、产量高、采收期长、基本无病虫害的特点,是发展绿色蔬菜栽培、调节蔬菜品种结构和用于城市农庄绿化观叶、观花较好的一个蔬菜与绿化植物兼用型的优良蔬菜品种。

2 栽培要点

2.1 整地施肥

①选地 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黏土、砂质壤土均可种植。因其喜水喜肥耐盐碱,所以在靠近海边耕地也可种植,选择在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能排能灌土壤栽种最为理想。

②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深翻晒土有利于根系生长和防治地下害虫为害,耕翻前667 m2撒施石灰粉100 kg,耕翻深度30~40 cm,晒土15~20天后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3 000~5 000 kg、过磷酸钙50~100 kg,打碎耙平整畦,畦宽包沟180~ 200 cm,高标准开好“三沟”,即围沟、主沟、厢沟,以利于排灌。

2.2 栽植

①选苗 黄花菜苗一般从生长多年的宿根黄花菜地挖出1/3的老根或用切块分芽繁殖的秧苗作种苗。如用宿根头作种苗,要将挖出的老头按单个或双个掰开芽,把根茎芽下面烂根去掉、剪短主根及其他须根。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种芽苗种植。

②种植时间 黄花菜有较好的耐寒特性,在亚热带沿海地区除黄花菜开花生长期、采摘期外,均可种植,一般以春秋两季为好,秋植可在采收期结束后进行,春栽在2~3月进行。

③栽植形式 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距100 cm,窄行距60 cm,株距40 cm。单芽或双芽种植,栽后踩实,芽苗露出地表1 cm,淋足水定根缓苗。

单株苗栽培法667 m2栽苗2 000株左右,目前采用的“三角移栽法”能较快地在第二年获得较高产量,方法是每穴蔸种3株苗,栽成三角形,苗距约15 cm,667 m2栽苗3 000~4 000株。移栽的第一年可适当间套种低矮蔬菜品种,如叶菜类或辣椒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适当浅栽 为让黄花菜提早进入开花产期,适当浅栽,根据几年的实践,栽植深度约为20 cm,其分苗快,进入盛产期早。

3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追施水肥,可促使一、二年新植的黄花菜苗及早进入盛产期,宿根黄花菜能不断延长采摘年限,增加产量。因此,要重点抓好以下的几项田间管理工作。

3.1 中耕除草

春苗芽还未露出土壤或刚露出地面时,应进行松土除草。以后结合浇水施肥,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防止土壤板结。

3.2 合理施肥

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因此,在施肥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黄花菜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施肥原则是重施冬肥、早施苗肥、促施薹肥、定期根外补肥。

①重施冬肥 每年采收花蕾产品结束,修剪清除花枝、病枯黄叶后在12月到翌年1月重施1次冬肥,667 m2施农家肥3 000~4 000 kg,并加入磷肥50~100 kg,为下年度丰产稳产打实基础。

②早施催苗肥 黄花菜出苗后到花茎抽出前,可667 m2施尿素15 kg。

③促施催蕾肥 当黄花菜植株叶片出齐旺长、花薹抽出15~20 cm时,结合浇水667 m2撒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0 kg。采收旺盛期,结合浇水,每667 m2可再撒施复合肥20 kg。

④定期根外补肥 黄花菜在采摘到中后期时蕾大花多,因此,可每隔7~10天进行1次叶面喷施微肥,可选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液、或新鲜沼液,沼液与水按1∶10配比进行根外补肥,使黄花菜小花蕾不易凋谢。

3.3 浇水

黄花菜喜湿润土壤,所以,在黄花菜生长发育期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于丰产高产。在出苗后至抽薹前,第1次水必须浇足;抽薹到整个采摘期,每隔1周浇水1次;终花期在保持土壤湿润前提下采摘结束后浇水1次,保证功能叶片在越冬季节仍能正常生长,为翌年提早抽蕾丰产积累养分。

3.4 合理间作

新栽黄花菜在前两年,植株分株少、苗小,产量低,可在大行间种一些低秆作物,如辣椒、叶菜类、野菜类蔬菜等,以提高土地产出率。

3.5 剪割老叶

在采收结束后,应及时割除枯薹、枯叶和枯枝,同时清除杂草并集中烧掉枯草、烂叶,减轻翌年病虫为害。

3.6 适当松土

清园结束后及时翻松土壤,行间深翻掌握在深15 cm左右,植株蔸边浅翻,翻松的土壤要打碎。

3.7 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抗病虫害,目前在北海地区栽培未发现有大的病虫害影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和锈病;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蚜虫、红蜘蛛和金龟子等。黄花菜在春季返青时,可用敌百虫、辛硫磷等灌根防治地老虎,在夏季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防治蚜虫、红蜘蛛。春季苗期及采收后易发生锈病,可用代森锰锌或25%三唑酮(粉锈宁)2 000倍液防治。

3.8 采收

花蕾含苞待放时为最佳采摘期。一般最好在10:00、17:00后采摘花蕾。采收后的新鲜黄花菜及时加工处理,一是就近上市销售;二是立即进行预冷包装后进入冷藏保鲜库贮藏,产品保鲜期可达20天以上;三是直接加工成干花产品销售。

上一篇:广州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政府监测研究 下一篇:鲜食蚕豆//毛芋—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