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

时间:2022-01-31 02:16:27

高校科研项目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

【摘 要】学术团队在项目的申请和结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协作直接影响到项目申请是否获批,也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结题。本文以项目组的学术团队建设为立足点,重点阐述项目组学术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实现高效的分工和协作。

【关键词】项目组;学术团队;分工;协作

0 引言

学术团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本组织形式,以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取重要奖项,培养优秀学术梯队为主要任务,以建设高水平学科、学位点为目标。项目组的学术团队以项目的成功立项、结题甚至获奖为共同目标,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知识层面和技能,有不同的年龄构成和教育背景,有不同的爱好和偏向。项目组学术团队的分工和协作对项目的获批和结题都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团队的成员团结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既有各自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学术团队的构成

学术团队是自然形成或有效整合的学术梯队。学术团队或者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或者是瞄准某一研究方向,经过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研究群体。学术团队研究方向应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已有优势,彰显学科特色。并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团队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主持完成过省部级以上项目,在本方向取得过重要成果,在省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学术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团队成员拥有各自的优势。

1.1 学术带头人

学术团队是应以中青年教授或副教授为主,学术带头人是学术团队的核心。第一,他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已在该研究方向获得一定的建树或学术成就。这是其学术地位、学术威望、学术声誉的基础。第二,他必须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首先要有无私的人格魅力和民主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学术眼光。其次是奉献精神,应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再次是实干精神。第三,他必须拥有与自己联系紧密的团队成员。学术带头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自我磨砺与修养以及组织培养与引导的结果。

1.2 团队成员

学术团队以学科或交叉学科为背景,以学科方向为基础组建。团队成员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应该在突出已有的学科优势的同时,至少选择一个新的跨一级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团队所要解决的难题常常是非常复杂多样的,需要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格特质、不同专业能力和知识素质的成员相互协作与配合完成。如在一个教学法的课题中,会涉及到课程中提到的文学背景,这属于文学的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法、词汇和修辞,这又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因此,项目组的成员不仅要探讨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也要研究文本和修辞等,这就要求在项目组的成员构成方面体现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有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师,也应该包括研究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师。

2 学术团队的分工

在人员选聘中,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强强”组合即为最佳,应注重技能的互补性。项目组的学术团队中,既需要有能引导科研活动走向,提出创新构想的学术带头人;也需要其他拥有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才。项目组的学术团队还应该注重合理的分工,明确责权.根据每位成员的专业及个性特征,扬长避短,分配以适宜的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促进团队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团队效率是与团队成员的职责状况直接相关的,要使团队有效率,条件之一是团队成员明白并接受各自的职责。职责不明、职责混乱,最终势必降低团队效率。所以,项目组要想达到高效工作,都必须做到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明确。

在申请项目的准备阶段,项目组要明确每个项目团队成员的角色、主要任务和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承担的任务。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组的负责人要与项目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完成项目的各阶段目标,实施细节等,以便取得一致意见,保证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团队精神的培养

建设高效项目团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依赖于团队的士气和合作共事的关系,依赖于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依赖于依靠团队解决问题的程度。项目学术团队的发展,是以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作为其桥梁,而良好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又取决于合作、沟通、主动信任的团队内部人际环境。

3.1 创造宽松的环境

在项目组的团队中,成员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他们掌握着各自领域的知识技巧、诀窍和经验等,这些对于团队以及个体自身的发展均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当学术团队内部人际环境充满信任和谐的气氛,成员感情融洽时,成员间更倾向于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合作,以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转化。团队中信息的有效传递,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相反,如果团队内部人际关系不和谐或不信任,成员便易互相猜疑、戒备、敌视、争权夺利、拉帮结派,压抑的人际氛围使得沟通合作受阻,成员不愿意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交流和转移,这将制约学术团队科研工作的进行、科技成果的诞生。加强团队领导,鼓舞团队士气,支持队员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鼓励成员依照共同的价值观去达成目标,依靠团队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去申请项目、完成课题是取得成果的必由之路。

3.2 营造沟通合作的环境

有了出名的专家并不等于就成功地建设了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术团队。建设学术团队需要组织的协调与引导。团队负责人要尽量减少指导性工作,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确立团队规范的同时,要鼓励成员的个性发挥;培育团队文化,注重培养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努力营造出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努力奉献的精神氛围。学术带头人必须明确,带好一帮人,建设好一支队伍,团结凝聚一些学术骨干,增强学术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项目组的成员目标一致,共享利益和成就,他们相互依存,共担责任和风险。因此,项目组的成员要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弥补知识方面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顺利获得项目的立项和结题。

【参考文献】

[1]赫尔雷格尔.组织行为学[M].俞文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4]王磊.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62-64.

[5]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7,9.

[6]邬小撑.关于构建学术团队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2).

[7]李晓轩,等.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团队建设及学术交流现状研究[J].科研管理,2002(4).

作者简介:王民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众健身操的创编及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