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01-30 07:52:52

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配电网投资的增加,配电网投资效果越来越受到各级决策和管理人员关注,然而目前配网后评价方法尤其是配网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还不成熟。鉴此,本文提出了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科学可靠,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对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后评价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As rapid increase of invest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the investment effec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ut post-evaluation method of investment effect ofinvestmentis not mature yet. So this paperestablishes a post-evaluation method of investment effect ofinvestment, which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so this method possesse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practical work of post-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effect ofinvest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关键词: 配电网;后评价;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post-evaluation;investment effect;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324-02

0 引言

根据国家电监会2013年1月30日《2012年供电监管报告》,首次对主要供电企业电网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主要地方供电企业分别从2011年、2009年和2008年开始,配电网建设投资额超过输电网投资。近年来,配电网投资总体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供电企业配电网、输电网投入比值逐年增大。根据中电联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电网总投资2.55万亿元,投资偏向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主干网投资力度下降。预计“十二五”期间配电网总投资9050亿元,年均1810亿元。面对如此巨量且不断增加的投资,其投资效果到底如何是各级决策和管理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工程项目科学化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促进电网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2008年已有学者率先开展了配网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并且在相关供电企业推广应用,配网后评价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然而由于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后评价工作在供电企业推广应用时间比较短,后评价方法尤其是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还不成熟,因而对此进行研究非常迫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专门对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反映配电网运行能力、电网结构、安全可靠性、节能环保等相关指标值由于配电网建设改造而发生的变化,综合地体现对配网建设改造的功能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的总体效果好坏及其结论质量和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所以,要高质量地完成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套科学、完善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独有特点,按照适用性、完整性、要素性、易操作性、推广性原则[2],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建立一个完整的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评价方法

2.1 指标具体计算方法 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可以将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设完成当年即能产生效果的指标,另一类是建设下一年才能产生效果的指标;同时,从指标属性方面又分为指标值越大越优和指标值越小越优秀。本文根据不同分类组合分别确定其具体计算方法。

1)当年产生效果且越大越优型指标,包括“10千伏典型接线比率、线路环网率、架空线路绝缘化率”,其计算方法为:得分=权重1*当年指标值/基准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前一年该单位指标值)/前一年该单位指标值*权重2;

2)当年产生效果且越小越优型指标,包括“高损耗变压器比率”,其计算方法为:得分=权重1*当年指标值/基准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前一年该单位指标值)/前一年该单位指标值*权重2;

3)下一年产生效果且越大越优型指标,包括“停电可转供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得分=权重1*运行年指标值/基准指标值+(运行年该单位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权重2;

4)下一年产生效果且越小越优型指标,包括“重、过载线路比率、重、过载配变比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线损率”。得分=权重1*运行年指标值/基准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运行年该单位指标值)/建设年该单位指标值*权重2。

2.2 权重的确定 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的正确与否,不仅受到指标项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指标项相对重要程度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运筹学家A.L.Saaty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3]。它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对定性问题作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该方法目前在许多决策规划中得到应用,本文也采用此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结合计算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①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②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相互联系的层次模型。③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的各目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本文中判断矩阵根据专家咨询得到,矩阵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计算得出。通过计算,得出指标的各个权重。

2.3 综合评价 利用以上方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乘以各自的分值得到各指标的分值,再分别乘以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相加即得总评分数。

3 实证研究

本文以某供电局为例,对其2010年配网投资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价。2010年该供电局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实际实施1560个配网工程,竣工决算金额为18亿元。项目建设年2010年,建设前一年2009年,运行年2011年的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201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建设,该供电局整体基本实现了工程效果目标:①进一步简化明晰了该供电局配网的接线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配网网架结构;②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③进一步提高了配网运行的经济水平。但诸如2011年重过载线路比率、重过载配变比率都较2010年反而升高的问题,需进一步增加配网投资力度,加大对线路、配变重过载的改造工作。从上表可以看出,该供电局201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总评分数为80.86分,根据五级评分法,其评价等级为1级:完全成功。表明投资建设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评价结果来看,利用本文提出的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对配电网投资效果进行后评价基本真实系统地反映了项目的投资效果。

4 结论

目前,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后评价方法尤其是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后评价方法还不成熟。利用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指标评分方法、权重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能对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某供电局201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投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基本真实系统地反映了项目的投资效果情况,方法科学可靠,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对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后评价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倩容.广州供电局10千伏及以下配网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力与能源,2009,(31):302~303.

[2]王婧,寇凌岳等.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后评价体系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2,(3):67~69.

[3]蒋琼,罗日成,刘从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负荷组合预测[J].电气技术,2012,(3):10~13.

上一篇:连云港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城市规模扩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