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你关注“为什么写”了吗?

时间:2022-01-30 06:22:42

活动作文资源的开发着实为孩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活动“热”的后续状态常常是作文“冷”。备受追捧的“活动作文”为何激不起孩子主动习作的需要?我们不妨从写作的原点出发来审视这一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如果按写作的逻辑顺序,写作应该包括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最不缺的是“怎么写”;活动作文只解决了“写什么”;而对写作的本源(原动力)――“为什么写”(写作目的)则很少问津。写作理应从记忆呈现的角度(告诉读者什么)和交流的角度(考虑读者对象),也就是说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确“我们为谁写作”“习作写给谁看”,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一、读者理论呼唤我们关注“为什么写”

“读者意识”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唯有激活学生强烈的读者意识,他们才能产生“为什么写”的内驱力。

1.为什么写?我是学校活动的策划者。

案例1:《我的春游建议》系列活动

春游前一个月,我们发动孩子结合游览经历查阅资料,策划春游线路,然后引导他们从时间、经费、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证,以倡议书、宣传海报、新闻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问卷调查确定心仪的路线,向大队部递交提案。

如此种种,都从不同层面丰厚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用饱含情意的笔触抒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校园舞曲。

2.为什么写?我有千言万语想与你交流。

东汉王充从交际对象的反映角度提出“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体现出很强的表达交流意识。儿童习作就是用文字与人“交流”和“沟通”,赋予习作更多的交际功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写作的动机。

案例2:“老师,收到我的信了吗?”

对于书上要求的书信写作,我们往往只限于如何把这封信写好,很少去追问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于是书信写作就成了学生的自言自语,应付了事。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就告诉他们写好的信是要寄出去的,于是孩子的激情在第一时间内被调动起来了,随即他们便在脑海中搜索写信的对象;为使对方欣赏到自己的第一封书信,他们一遍遍地修改都是不厌其烦的。他们亲手写好信封、亲自寄出第一封信,便进入了幸福的等待回信时光。此系列活动,无论是他们的选材、构思、起草、修改,还是情感日益丰满的“期待”都是他们的自觉行为,他们真诚地渴望与他人交流。

2.为什么写?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文字。

案例3:“老师,什么时候评讲周记?”

习作要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

我班学生对周记迷恋、追捧,一谈起周记兴奋之情便溢于言表。原因何在?我的做法是,让他们的自我言说拥有听众,给他们自我言说的力量。每周一次的星级习作交流展示让学生品尝到了言语自信,学生的周记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荣登“星级榜”,只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原有水平就能得到认可。一学期一次的“习作新星”“习作能手”“习作高手”“班级小作家”“金牌作家、银牌作家”的不断跟进,让多数同学能昂首面对每一次的习作。习作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表白自我情感、丰盈精神生活、与他人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

二、需要理论引领我们关注“为什么写”

激活习作需求,是启动学生动力系统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习作任务的良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存在性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中,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则是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内生力。

1.为什么写?发泄情感需要。

儿童习作就是让儿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心灵的喜怒哀乐。习作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盈孩子的情感源泉。当他们的情感蓄积到巅峰状态时,他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释放的路径,此时的“顺情而写”不是“应师之作”,而是“情动辞发”。

案例4:《哑剧游戏》

为缓解孩子课间吵嚷现状,我和孩子们策划了一次“哑剧游戏”。规则是一天在校期间除了上课、与老师交流可以说话,其他时间都不可以说话。虽然第一次做“哑剧游戏”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新鲜,但时间一长,学生难免憋得难受。可碍于规则,想讲又不能讲。待游戏结束后,他们便将情感发泄在纸上。

“哑剧游戏”结束后的自由写作最大限度地催生了孩子言语生命的自由生长,尤其是我们平时苦苦追寻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在此游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实乃妙哉!

2.为什么写?思想表达需要。

案例5:《叶贴画创意说明》

人类有用有声语言交流思想的需要,也有用无声方式表达思想的需要。作文作为一种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理应成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实表达与真情交流。

鉴于在以前已写过树叶,我们备课组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视角,运用“陌生化”教材资源开发理论对既定内容进行了适切化改造,将此次的习作主题定位为“叶贴画创意大赛”。要征服评委,必须从灵感来源、创意说明、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构思与讨论。讨论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读者阅读目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定位的过程。作品创意有表现李清照词的《如梦令》,有为亚运献礼的《广州加油!亚运加油》……

此情此景的创意说明是随顺学生情感发展需要,是彼此之间表情达意、书面交际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如果“创意叶贴画”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其为叶贴画写说明则是顺应学生表情达意之需要的。

3.为什么写?价值认同需要。

案例6:《为班级奥斯卡的各类最佳写颁奖词》

要实现学生自我言语生命的价值认同,最有效的方式是给他们自我实践运用言语的机会,想方设法为其搭建生长自我言语生命的平台,让他们在言语活动中挺立言语人格,催生言语智慧。

在“班级奥斯卡”颁奖盛典举行之前,我在全班同学中征集“各类最佳颁奖词”。所有颁奖词从自主申报撰写到查阅相关资料,再到反复修改,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极力彰显言语生命的无限魅力。他们能为写准一句话去反复阅读原有作品和剧本,也能为将颁奖词写得入木三分去仔细斟酌相关颁奖词,更能为写活一个角色来征求同学、老师的意见。这样的活动,从小处看是他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人生历练;往远处看,这样的学习经历有可能奠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一生的价值追求将由此起航。

4.为什么写?存在性需要。

案例7:《给张老师写封信》

写作能为人建构精神家园,使人获得真正的归属感,使短暂的生命超越时空,让宝贵的精神长存。这就是基于“存在性需要”之上的写作动机。

春游建议被大队部采纳了,同学们经过共同讨论、全面考虑,最终决定通过书信来表达心中的万语千言。很快,《给张老师的一封信》便送去了同学们的心声。他们的言语生命有了安全感、归属感,更为巧妙的是此种书信又与教材中的一篇书信习作无缝对接。

5.为什么写?自我实现需要。

案例8:《个人童话文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当孩子们展示自主策划的《人鸦》读书成果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采用了改编故事结尾、续编故事结尾、创编新版《人鸦》等方式。在讲评他们创作的一篇篇富有个性特色、形式新颖、角度各异、价值多元的童话时,我对其中一篇题为《瑞夏德新传》的童话进行了重点点评,对他故事结尾的“未完待续”充满期待。小作者异常激动、自豪,第二天他就将其续编的故事交给了我。再一看扉页,居然赫然写着“目录”二字,顺着目录向下看,真是让人惊叹:他居然写了二十个小标题,显然,他是要将此故事进行到底了。于是我当即在课堂上宣读了该同学新编的故事,特别对他富有创意的作品和积极的创作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班级刮起“长篇童话”创作风。于是,我利用“天天故事会”“博客赏评”等平台为创作者与阅读者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时间睡着了》《超级战士》《谜之雪莲》等长篇故事的新鲜“问世”让他们的心灵在此处交汇,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次激情飞扬。班上两个合作创编童话的同学一有时间就聚到一起交流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个人童话文集”让多数学生成了探索者、研究者,既保护了学生的言语自尊,又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将习作的着力点引向“为什写”这一习作的逻辑起点,从孩子的生活需要出发,催生他们自我表达与交流的生命欲求,我们的习作教学才能为孩子的言语生命蓄积自由发展的精神力量。

注:本文获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 下一篇:真生活:呼唤儿童习作的现实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