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时间:2022-01-30 07:39:53

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导致高中化学教育质量偏低。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课程较为枯燥,课程安排较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受课程进度限制,课堂中所安排的活动较少,教学化学实验无法与教学课程主题有效联系,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不同观点的重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在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学应遵循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为实现高中化学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创设新颖、有差异性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并产生创造性想法。例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硝酸强氧化性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硝酸与多种金属进行反应,可以产生氢气,然而为什么在进行氢气制备时,却不用硝酸,而是用盐酸或稀硫酸呢?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教师发挥引导和解惑作用。又如在学氧化氮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如从物质分类上思考二氧化氮属于哪种类型的物质,其物质存在的属性特征是什么?从原子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氮元素可能出现的化合价,还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对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选择一个知识点切入,从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一种连续性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与思维创造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备新异性,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较为抽象死板的问题情景化,确保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与理解。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

在高中教学中,为了确保升学率,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知识传授,依据课程安排采取快餐式教学方式,虽然这种一言堂式教学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提问,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能力,争取更高分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积极转换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针对一般的化学问题,依托思维定势去解决较为方便,面对难度较大问题时,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综合考虑问题与问题条件,联系相关化学知识点,通过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实现化学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网络媒介与多媒体设备,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元素展示,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影像。例如在开展氨气的制取及喷泉实验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解读;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列与分布状况时,可以通过图片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知其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产生相关的疑问,在追求疑问答案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应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组织与教学引导的自身作用,依据课程安排选取一个主题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能够有效地激活教学氛围,在潜意识中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融洽的氛围。融洽和谐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4.重视并灵活应用化学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新奇与兴趣,化学实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趣味性与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引发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与喜爱之情。通过开展化学实验并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例如在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注重观察浮(钠浮在水面上)、熔(钠熔化成小球)、游(钠在水面游动)、响(反应剧烈同时快速放出氢气)、消(钠消失)以及红(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发生各种化学现象的原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依托化学实验装置,进行装置用途创新。在化学教育中,一般较为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与仪器设备均存在着特定的或相应的用途,然而并非所有化学实验装置在用途上都是单一的或唯一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在教学中进行化学实验装置用途创新。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装置球形干燥管及其用途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固体干燥剂,进行气体干燥,还可以应用装置防止化学溶液倒吸问题的发生。又如化学实验装置锥形瓶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容器,它能够作为酸碱中和滴定的容器;在锥形瓶上装设双孔橡皮塞和导管时,锥形瓶便具备了安全瓶或洗气瓶的功能;此外在锥形瓶上加设量筒,此时锥形瓶又具备了排水量气装置的功能;在锥形瓶上加设分液漏斗和双孔塞,锥形瓶又具备了制备二氧化碳、氢气以及乙炔等气体的功能。

(3)设计具备探究性的实验。在落实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时,化学教师应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上,应尽量体现探究性,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进行实验观察与实验研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推理与验证,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开展“原电池”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在稀硫酸中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实验观察会发现铜片没有气泡冒出,而在锌片中存在气泡。如果通过导向将锌片与铜片相连接重新放到稀硫酸之中,又会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以更为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化学课的学习之中。在新课教学时,可以依托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主题实验设计,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进行实验创新,依据已有的知识动手进行实验,更深层次地掌握化学原理,并体会到化学学习所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感。

5.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评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在开展学生创新精神评价时,应当充分体现综合性原则,并注重实践性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中,应当注重评价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以及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积极鼓励在探究过程中提出具有创新性问题的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同时注重各项课堂活动的合理利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江苏 赣榆,222124)

上一篇:年级组组长负责制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近十年儿童发展评价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