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地理教学的创新思路研究

时间:2022-01-29 04:25:06

新形势下高校地理教学的创新思路研究

[摘要] 世纪之交,地理教育如何进行新的改革,培养新的地理人才、发展21世纪的新地理学;就成为我们当前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地理教学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分别从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积极改革现有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拓展与延伸地理实践教学空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地理教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字] 新形势 高校地理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K909 [文献码] A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75-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被称为"科学之母"。其研究的地理空间内时空跨度很大的各类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原因和形成的机理,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出现后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掌握地理学知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1 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

在高等院校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之培养已受到了高度关注。为了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们真正取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校和每一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实践能力之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地理实践环境建设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能力等多方面状况,让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全面指导之下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出其实践学习之积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快速引导,并且及时调整体的教学方法,对于少数创新性较高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并且注意有针对性地解答各位学生分别提出的疑问,从而维护其提问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十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地理实践性技能。为了更好地实施地理实践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出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学生们往往会在兴趣和意义的推动之下参与到提升实践能力活动当中。通过这些实践性活动,不仅能够认识到一些未知事物而有所收获,而且还能促使其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在中实践遭受挫折的原因所在,从而通过实践探讨教学新方法。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化,就能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有必须通过实施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们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

2 积极改革现有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实践能力,一定要彻底地改革以前所固有的教师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从而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大学生们能够做到既动手又动脑,使其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均能得到展示。实际上,高校地理课程当中的大量内容均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亲身实践。比如,以往的地理课堂演示活动一般都是由教师一个人进行操作,而学生的任务则是纯粹的观看。如今,高等院校的实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验设施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用的仪器设备也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方式改为由学生进行演示或者分组开展演示,而教师则进行巡回指导、讲解。同样,在各类标本、模型与教具的使用中均可这样进行操作。地理实践性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学习理论知识,一部分则倾向于实践技能,还有一部分则是兼而有之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内容情况,尽量争取让学生们能更多地投入实践,从而提升其感性认识,并且有利于学生们对于地理知识以及原理加以理解与掌握。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设计出更为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当中学习到各类地理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并且立足于眼、手、脑等多种器官的使用,提升实践教学之成效。

3 努力拓展与延伸地理实践教学空间

因为高校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学生们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之后,还必须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走向社会,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实践中,学生必须注重于把个人生活实际当中有价值,并和地理教学有关的课题融合到地理实践教学之中,通过关注现实以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例如,东南亚海啸现象、汶川大地震、日本核危机、厄尔尼诺现象、三峡工程等众多重大实践均和地理学科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高校地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们责任感强、关心时事这一显著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应用所学地理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加以思考与分析,并且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让学生们参与到野外考察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并且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但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而且还能提升大学生们学好地理课程的自信心。

教育实习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综合技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校综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高低,与硬件设施相比,其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要选聘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担任实验中心主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通,核心骨干稳定,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政策上,充分肯定实践教学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合理测评他们的工作绩效,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优机制,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提拔干部和业务进修等方面享受与理论教师同等待遇。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业务培训制度,提供机会参加培训、研讨及学习考察活动。要加强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实践教学研究,鼓励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推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能力是高校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一定要不断加以提升的重要素质。提升实践能力无法离开地理理论知识、实际技能以及实践性活动,而实施各种类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有鉴于此,在实施地理教学与组织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切实依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群体在地理学习中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 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驱动因素及其趋向探析 [J]. 中国大学教学,2008.9.

[2]曹志刚,吴国玺.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3]尤瑞玲.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上一篇:基于MAPGIS平台的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及异常图绘... 下一篇:应急监测中几种重金属分析仪器的应用及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