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1-28 03:22:1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仍存在大学生业意识不足,缺乏系统性培训等问题,需要全方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媒体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将体验式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小微企业为切入点高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高校教育路径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即失业”现象频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开始转变就业思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模式,而是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因此,高校有必要继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解放与发展,敢于创新,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就业岗位与发展方向的选择方面,具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目标追求,希望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华体现其人生价值。而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它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更为有效地普及创业教育知识,更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现实需要。

第二,有利于快速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骤增与并无明显增加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必然会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第三,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进行着相应调整,就业力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备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新产品研发等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从业能力。因此,现代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诸多需求,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新时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在资金和政策对高校提供多方面的扶持,许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的重要课程来开展。其中包括: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比如“挑战杯”、“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借助课堂教育和课下实践的结合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教育体系,通过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通过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立,既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高校建立创业园区或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校通过创业园区或者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同时将创新创业实践与社会联系起来,为大学生增加在社会创业中的实战机会。

尽管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及其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由于基础教育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只要掌握了考试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就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加之繁重的学习任务,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只关注课本知识,对于实践类及创新类的领域涉足较少,往往在大学教育阶段才逐步开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

第二,传统观念中对于创新创业理解的偏颇。由于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往往以就业为主要导向,无法就业才创业的观念影响较深;另一方面,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创新,片面地将创业理解为“摆摊”、“开铺子”、“不务正业”等,而始终忽视创新创业与大学生自身的关系。

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缺乏。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大学生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及就业技能等的教育及辅导,缺乏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科学指导,特别是对于创业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主题,缺乏科学有效的平台及教育途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误读,也在操作层面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阻力。

第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氛围不够浓厚。尽管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教育的鼓励及扶持力度较大,然而近年来进展始终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高校中,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仍然不够浓厚,大学校园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仍然较为单一,对于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类人才的鼓励力度尚不明显,将创新创业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

第一,利用互联网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更新观念、获取知识、开展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作用。基于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论坛以及手机等先进传播载体,逐步占领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阵地。高校可利用互联网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途径,例如定期开展讲座、创业竞赛等活动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从而使学生更为详细地了解、关注、学习并实践创业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向学生宣传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外可利用互联网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创建社区论坛或与著名的论坛合作,使学生充分交流创业经验、分享创业心得,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构建。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高校应在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将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逐步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导师团队,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邀请成功的创业者走进校园,同广大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从实践角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由于创业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工程,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仅包括了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心理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的运用,因此,在不断加强技能技巧性培训的基础上,应同时注意对大学生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综合培训,从而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

第三,将体验式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的新思路,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由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动提供体验场所,由高校以及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以成立公司或学生创意团队的形式来开展创业体验活动。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团队组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总结提高等活动内容,让大学生真实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并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创业认知与独特的实施方法。体验式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真正走人了社会、了解了生存环境、体验了生活,同时,通过创业体验既检验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其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能力。将体验式教育理念植人高校整体的育人体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以就业市场环境变化为导向,开设体验式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设置参与实践体验的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吃苦精神。通过体验式创业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慢慢就会具备基本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后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开始真正创业。

第四,把小微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切入点。小微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政府政策帮扶、人员和资金投人少、易于管理等特点。对于创业经验缺乏、资金实力薄弱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小微企业是其创业的首选。高校通过将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做为创业教育的切人点,既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实际,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创意多、头脑灵活等特点。通过政策讲解和小微企业创业辅助、引导,可充分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降低其创业风险,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完善科学的小微企业创业教育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加大投人,鼓励教师开展小微企业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模式探索,对小微企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讨和发掘,以小微企业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微型企业创业的实战感觉,实现以小微企业创业拉动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上一篇:儿童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探究导入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