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改进提升策略思考

时间:2022-01-28 02:27:46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改进提升策略思考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课的重点是讲授妇产科护理基本理论,但一些与医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往往枯燥难懂,如果在讲述的过程中结合临床实例,能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并突出人文关怀的理念,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专业理论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改进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护理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创造,尤其是注重临床实践的妇产科护理学,对护理工作更有特殊要求。因而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例如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课程薄弱,课程体系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着重素质、面向临床”的基本理念,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改革妇产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模式。

1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妇产科护理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临床护士作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中坚力量,这部分护士通常临床护理技术过硬,但是往往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虽然代教教师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且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及人文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或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提炼课程的关键所在,对实习护士缺乏启示性的引导,从而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

(2)自身抵触情绪。护理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一直较大,加之近些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且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部分年资较老的护理人员不愿意在休息时间进行授课,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而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1.2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学生即护生,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生由于多为应届毕业生,自身的专业思想尚不稳定,尚未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同时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难以合理的解决护患关系,易于患者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自信,由于护生在学校内专业课结课的时间较早,因而导致大部分患者进入临床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不自信,基础的专业技能更是生疏,从而导致对大量常规处理不了解,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的影响了实习的继续进行。

1.3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患者存在的问题

患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妇产科患者传统观念较重,因而难以配合临床教学。

(2)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多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因而导致患者不愿意在操作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护生。

(3)患者普遍存在信任老师的心理,大多不愿意让护生为其进行护理操作,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护生的实践机会。

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由于相关知识的繁琐与枯燥,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障碍,不能够很好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对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妇产科护理教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 对妇产科护理教学改进提升的思考

2.1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可观察的画面与图像,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像,演示护理技能,为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如在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一章中,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了分娩机转讲授困难、学生难以理解这一难题。分娩机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过程,我们制作成三维动画清晰地展现整个分娩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内容与信息量,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时间效益比。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擦黑板的时间, 解决了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2.2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提供了声、光、电等各种信息源刺激。这种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降低了粉笔的使用量,实现了“绿色教学” 。

2.3 整合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讲正常分娩时,老师让同学们观看正常分娩的录像, 看后从专业的角度写一篇观后感,那种真实的视觉效果不仅使我对正常分娩过程有所了解, 而且使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生命来之不易、感受到了母亲生养哺育的艰辛,同时从护理的职业特点出发也领悟到应该珍惜所有的生命、尊重全天下的母亲”。 妇产科护理学是直面生命的科学,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人群,因而要想培养出现代社会所急需的护理高层次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将专业护理知识与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气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 注重提问的技巧,与学生有效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课堂上复习旧课、引出新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课堂提问得当,能引发学生的回忆、联想,进行积极的思维。被访者认为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其提问技巧则是关键。“老师在上课时边讲边机械性地问“是不是”,“对不对”,同学们就懒得回答,老师也只有自问自答了;而老师用提示性语言“还有什么,再想想,有点接近”,同学们就会积极思考。”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改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问题非常重要。

2.5 注重反馈,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节自己的讲授,从而使讲课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有研究者观察到老师讲课时提到“无血分娩”,同学们在课堂上窃窃私语,老师注意到并马上询问,当得知同学们说话是因为对所讲授的内容不太清楚时,随即对“无血分娩”详细讲解。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反馈能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和结果,获得相应的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改进,并激起上进心。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多而复杂,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有效解决方法,促进妇产科护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继芹,王翠,卢晓霞.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249

[2] 李秋萍,胡昕,蒋玉宇.护理本科专业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 (22):326.

[3] 张丽梅,贺三英,李秋萍.课后临床综合轮转学习带教老师对护生期望的质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03X):825-826.

[4] 李峥.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4):318-319.

[5] 孟凡洁.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培训,2014,9(8):18-329.

上一篇: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安全护理加强措... 下一篇:中医护理干预治疗64例干眼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