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1-25 05:45:19

浅论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在其著作《略谈学习国文》中,曾经强调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得到一种习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都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然而,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它在语文课程中曾与“语文能力”一起被视为教学的两大目标。但新的语文课标的出台,“语文知识”项目被剔除在课标之外,其“基础”地位似乎不复存在。

一、语文基础知识地位的变化

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基”)展开的,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两大目标,在语文教与学中备受青睐。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知识态度的变化,容易使人们对语文课程的知识问题产生疑问:语文课程还要不要知识作基础?语文知识与智力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究竟有没有关系?等等。

二、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论语文课程怎么变革,笔者始终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确有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差,但我们今天不能为了强调提高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就忽视知识的传授,甚至不敢提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敢提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素质教育不应该排斥基础知识,语文知识不应被淡化和割裂。离开了知识的依托,能力只是一副空架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是必需的、应该讲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可以不讲的。要在如何构架知识体系、如何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而不应该因噎废食。

在高考中,经常会让学生辨别近义词、近形字的读音,多音字在构成不同词语中的读音等等这类题目,比如说,“再接再厉”与 “再接再励”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 “臀”和“殿”是怎么发音的,如果教师在平时不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那么在高考中,学生的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在现实中,则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欠缺,念错字、写错词,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笑话。这些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而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出现笑话的事情,让人看了之后不禁心寒。

对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我们会发现对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提法有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原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新课标要求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这里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很明显,“语文素养”这一名称涵盖极广,不仅“语文能力”包括在其中,可以说,凡是语文教育中涉及的内容,这里都包括了。那么,考察解读对“语文素养”一词的阐释,我们不禁要问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习惯、能力的形成等等,需不需要一点依托?以什么为依托?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知识和能力割裂开来,似乎知识的完整性是教学内容的事情,而能力的培养则是由教学过程来完成的。这种知识能力的二元分离论,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使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油还油,水还水,难以达到水融、互相促进的境界。

三、小结

新课标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概念,实际上对“语文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应该因为原有的语文知识过于陈旧、繁难而轻易抛弃它,而应该改造更新原有的语文知识系统,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携高效阅读之风 促语文能力提升 下一篇:如何解答诗词鉴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