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解析

时间:2022-01-25 04:35:58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解析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社会职能。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因此,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事业单位当前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办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预算管理;问题解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满足国家和社会在文化、教育、卫生和科学等方面的社会需求上的作用也更加的明显。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增加意味着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活动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主要依据,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紧跟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经过管理思想的深入和提高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资金合理分配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由于其社会公益性单位和非盈利性单位的经营特征,其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依托于当地和国家政府部分的拨款。因此,资金管理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包括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两个大方向的内容。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社会职能和经营实践的不同,政府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如何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有助于事业单位各部门和项目之间的互相牵制,通过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金、信息和财力的平衡计优化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最大化。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其预算管理能力,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实现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资源在收支上的平衡,并保证事业单位各经济项目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上不乏出现预算管理的重点偏重于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认识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阶段性工作,只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出来了,预算管理工作就告一段落。而在实际的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上,则部分或完全脱离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事业单位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部分事业单位忽视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作用,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资金管理中人为性因素仍占主要地位。

(二)预算制定编制过分依赖于财务数据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观的理解,一些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闭门造车,预算编制的内容同事业单位实际经济活动和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脱节。财务部门由于受到自身工作范围的局限性,缺少对事业单位其他业务部门的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报表的内容。同时,由于受到了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乏存在多报、漏报、少报资金收入和支出项目的情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出现了预算内容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差异较大、执行率偏低的情况。

(三)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虽然事业单位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但预算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中超越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部分依旧大量存在,无法做到根据上报的预算编制和上级批复的预算范围进行明确的列支。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源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管机制,预算资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预算资金相互挤占、公用经费项目被私自挪用,导致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开展预算管理思想和内容的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首先要建立在事业单位整体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之上。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财政预算教育培训工作,和预算管理思想宣传工作是奠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深入日常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础。只有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正确理解并掌握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管调动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推动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综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预算落实的基础。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新《预算法》等相关管理文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认真核实本单位的基本数字、固定资产数量,包括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公务用车和各项费用等,并根据现行的政策进行定员定额的编制,为本单位预算年度预算编制任务和预算执行任务的顺利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

全面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稳定有效进行的保障。只有不断根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管理需求并符合国家财政、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资产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人员分配制度和完善的奖惩制度等方面。通过制度的保障,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能过切实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明确预算管理工作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从而落实责任到人,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的采购计划、资金领用手续、资金的使用和保管都能够有据可依,避免盲目、违规等不规范的资金使用情况出现。

2.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

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在保障预算执行和落实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监督和考核机制落实的不到位是造成预算执行过于松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为基础,预算执行结果同年度绩效考核相协调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试单单位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通过成立专门的预算执行审查和监督小组,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项目资金同预算内容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记录在案,并计入直接责任人的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中去,从而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岗位对于预算执行工作的认识,从自觉提高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预算管理实施的真实有效。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和开展的项目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对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履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责任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合作和协调,通过建立全面、科学和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效率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只有不断认识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引导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走上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李志忠.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54-55.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养护队)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会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探究 下一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对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