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课余组织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习惯”思想影响力的研究

时间:2022-01-24 06:35:17

体育活动课余组织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习惯”思想影响力的研究

【摘 要】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现阶段小学、中学、大学普遍在思考、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探索了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习惯”思想影响力的作用,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余 体育活动 锻炼习惯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16-01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点是,学生身体刚刚长成,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学生的思想没有定性,再加上刚刚离开父母的监管和督导。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陌生的新天地,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一个“领”字体现的就是教师的师德和修为。学生何以学习好、身体好、道德好,笔者以为以学为乐方能学习好,何以以学为乐,即道德追求与所学紧密相连其乐自生。保证学生好学、想学、学习好的必要条件是身体的健康,健康的体魄来源于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积极参与。

学生走进大学的目的很明确,但他们缺少对学业学科的合理安排和认识,尤其难以养成良好的锻炼、提高、陶冶自己的习惯。这就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者的个人魅力

大学体育活动课余组织者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爱美向上之心人皆有之,好的习惯、好的体魄、好的运动方式方法,是青年人向上心理的追求。追星、追求时尚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心灵向往,每一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混迹其中。所以,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自身素质是对大学生“锻炼习惯”思想影响力的旗帜,没有旗帜,人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何谈习惯养成。

二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

对事物的追求是人生习惯性养成的原动力。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无利不起早”,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逐利。养成锻炼习惯目的是有好的体魄,是追逐利益的先决条件,是间接地逐利。大学生们都明白这一点,但人生天生的懒惰不利于养成人的锻炼习惯,那就要求课余活动组织者要把课余活动安排得富有活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和锻炼中增长知识,育人诱之以理、利并行,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以近处以利益着眼;育人诱之以理、利并行,让人感觉到长远“理”字内涵中道德的丰满流畅。

三 课余体育活动的创新、改革与发展

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何在差异性中找到共性,把课余体育活动创新、改革发展搞得生动活泼,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是组织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停留在历史留下的遗产和已知的知识条件下的文体活动不能全面满足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因此一个“新”字,是养成习惯的方向。新要新在知识上、新在可操作性上、新在大学生喜闻乐见上。如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在一项新的活动项目进行前,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比赛、有检查评比。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种合力。让学生在心理上感知呼唤习惯的养成是生命的一部分。

四 课余活动组织者自身业务素质的锻炼与提高

课余活动组织者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领头羊”。人们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在于此。组织者应是不断进取,与时代同呼吸,要求进步,有上进心的工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既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他们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也就知道他们该做些什么。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读出结论,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习惯”思想影响力主要得力于丰厚的体育活动形式,人是主要因素;方式方法是客体,客体作用于主体发生作用产生的后续作用的影响大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上一篇:数字家庭中UPnP与IGRS互操作性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英语听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