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方言里的几个特色虚词

时间:2022-01-23 06:19:24

【摘 要】西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漯项片。通过与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的对比分析,重点描写了西华方言里的几个特色虚词,让读者能够对西华方言有所了解,并为河南方言语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关键词】西华方言;虚词;普通话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西部紧邻内陆特区漯河市,东南为周口市。辖19个乡镇,常住人口约87.6万人。贺魏先生在《中原官话存稿》一文中将西华方言划为漯项片,但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现有文献较少,目前可参看的是高向阳(2011年)的《西华方言音系调查研究》。本文运用“方-普-方”比较分析的方法,将西华方言与普通话、天台方言进行了对比研究,描写了西华方言的几个特色虚词。所用语料主要来源于笔者的日常积累以及对祖父母的调查。文中涉及的方言词语使用同音字和国际音标标注,并对个别方言例句进行普通话小字注释。若无特别说明,“方言”一词均指“西华方言”。

一、方言里的特色虚词

(一)程度副词“可”等

方言里,性质形容词进行程度比较,可在其前加“可、老(真)、怪”等程度副词,语气词“着哩”、特殊前缀“老/傻么”以及“哩很”结构。如:

(这饭)吃着可香/老/真香。

她长哩还怪漂亮哩。

这花儿香着哩。

他跑咧老/傻么姑远才给你找着哩。

费咧傻么大哩劲儿,才给 [t?? ](这块)石头搬回来咧。

这一包儿东西沉哩很。

程度副词“可”类似于普通话里的“特别/很/挺”,与“老(真)”均可表示强调语气,加深性状的程度。但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可”的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而“老”多用于特殊语境,通过突出强调事物的性状来吸引对方兴趣,“引诱”对方尝试,如“(这瓜)你不吃我吃。嗯,老香,你不吃可亏咧。”“怪”则表示有相当高的程度,有时含有出乎意料的意味,如上例。语气词“着哩”,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呢”,表肯定,有加深程度,加以夸张的意味。前缀“老么”仅限于与描述距离的单音形容词“远”搭配组合,而“傻么”则还可与其他单音节形容词搭配,如“傻么大/高/赖/笨”等,用法类似于代词“阵[z?n ]/恁[t??n ]么”;“哩很”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得很”,用于表程度高,但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普通话。

(二)呒[?m ]

方言里的呒[?m ],较其他否定词(不[pu ]、[m?u ]、没有[mu niu ])更具特色。它可作动词或副词,用法与“”同,且类似于普通话里的”没(有)“,但又与之不同。表现在:

1.作副词

(1)后接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呒+V/VP”表示对行为或状态已然性的否定,语义与“未曾”接近,如:呒走、呒去、呒上过学。

(2)呒+A,其中A只能为具有状态变化的形容词,其前常带副词“还”,表状态等的还未变,如:病还呒好、天还呒明、水还呒滚。不具备状态变化的A,不能用该格式,除非其后带有助词”过“或者趋向动词“起来”之类的词,如:他上学就没早过。这小伙儿阵这儿上课认真起([? i? ],“起来”的合音)咧。

2.作动词

作为动词“有”的否定式,其用法有:

(1)呒+N。该格式既可否定“具有/领有”,又可否定N所指事物的存在,如“呒儿呒女、呒钱 、呒用、呒事儿、呒人”等。

(2)呒+N+V。其中,N可为V的施事或受事,如“呒人睡觉、呒钱花”。在差比句中,“呒+N+A”可表示X“不如/比不上”Y,且在某些语境中,比较项不言而喻,如:

你长哩呒她漂亮。

(收成)今年呒去年好。

去年呒阵冷。

(三)[kei ]

普通话里有动词的“在”和介词的“在”。而方言里,动词的“在” 都是用“[kei ]”代替,如“[kei ] 家、[kei ]那儿、[kei ]盆儿里、[kei ]白儿里”等等 ;方言里的介词“在”与普通话里的介词“在”大致相同,均可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或在述补结构中做补语,表明人或者事物的处所,但述补结构中的“在”却并不出现。如:

他[kei ]那儿吃饭哩。

她[kei ]学校写作业哩。

书你放桌儿上吧。

你给(把)衣服放床上吧。

(四)给

普通话中,“给”可作动词,表给予义;也可作介词,表示涉及的对象、目的或者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从而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也可作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前面,加强语气,如“您给找个人“等;方言里的“给”亦是独具特色。

(1)做动词,表给予义,用法同于普通话,如“给他一百块钱”。

(2)做介词,做介词时有两个“给”,分别记作给1、给2。给1相当于普通话里表处置、致使义的介词“把”,方言里常用介词“叫”来替换,如“你给地扫扫吧”“小玲给你哩书拿走咧”;介词给2,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跟/和/与”,如“我给小红都是90年生哩”“小玲给小曼是我最好哩俩朋友”“听说你生病咧,他急哩给那猴漾”。

(3)在被动句中做助词,其后可加表人的受事宾语,如“他哩胳膊叫黑社会哩人给他砍断咧” “他给人家打架咧,衣裳都叫人家给他撕烂咧”。这种被动表达不同于普通话,因为普通话里的助词“给”是直接置于具有处置意义的动词之前的,“给”后没有受事宾语,如“他家玻璃叫人给打破咧”。

(五)着

“着”作为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或者状态、形状的持续,同于普通话中的用法,但它在方言里还相当于“住”,有其特殊的一面。如:

他正吃着饭哩。

他穿着女哩哩衣裳。(他穿着女人的衣服。)

俺嫂子家哩小孩儿淘气着哩?

猪 [kei ]圈里圈着哩。

他成天就光看着他那俩猪,啥也不干。

小王叫狗咬住咧。

[n?? ] 小孩儿叫滚水烫住咧。

他哩胳膊[k? p? ]叫火烧住咧。

他找着/到一张纸。(普)

抓住/着别人的把柄不放。(普)

由上例可知,含有“住”的句子多为陈述型的受事主语句,其中,“住”均可被替换为“着”/“到”,且句子都可同义变换为施事主语句,如“小王叫狗咬住咧”可变换为:“狗咬住/着/到小王咧”。方言里一般不用助词“到”,而“着”和“住”中,“着”一般用于简单主动句,“住”则多用于受事主语句。而且,“住”与“着”仅在表示受损、破坏或发生了不好情况的受事主语句中才可作为助词相互替换,简单表进行的主动句中则不行。原因可能是“住”由其动词义“停留”逐渐虚化从而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正在持续,这与“着”的语法性质相同,而且在被动句中,“V+住”结构本身含有一种被迫停止意,如“绊住、挂住”等。

(六)哩

方言特色虚词“哩”既可做结构助词又可做语气词。

1.做结构助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得”和“地“。

(1)在定中结构中,为定语的标志,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可构成形容词性的成分或者哩字词组,同于普通话中的“的”。

岁数大哩人给咱说话不一样儿。(岁数大的人与我们的说话方式不同。)

集上啥都有,卖菜哩,卖面条儿哩,卖衣裳哩,卖肉哩,全哩很。

(2)在含“得”的述补结构中,作补语的标志;且补语省略时也能附着在动词形容词之后,类似于普通话的“得”。例如:

恁老师讲哩你懂哩不懂哩?

他比你吃哩多。

但“哩“与普通话中的“得”并不完全相同,普通话中的“得”有时还能单独做补语,构成“V+得/不得”的可能补语结构,表示“能/不能”的意思,如“吃得/不得”,而方言中却无此用法,方言里的“吃哩”泛指食物,而非“能吃的”的意思,更没有“吃不哩”的表达。

(3)在含状语标记的状中结构中,与普通话中的“地”同。如:

人家大老远哩跑来咧,你不能不见见[?e ](人家、别人)吧?

老师不紧不慢哩往讲台走过去。

2.做语气词时

可在陈述句句末,表肯定或者已经发生的陈述语气,同于普通话的“的“或”呢;也可在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中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亦可构成“着哩”,相当于“着呢”。“哩”和“啊”还可以连用,构成合音词“[lia ]”,用于特指问句句末。例如:

他是外村儿生哩。

他家(是)夜儿(昨天)搬到咱这儿哩。

谁[kei ]地里哩?

你 [kei ]那儿弄啥哩?(你在那儿干什么呢?)

除了表语气外,“哩”在句子的构成和表意上也有重要作用,有些句子若去掉“哩”,句子无法成立或者表达意思与原句不同。如上例。

3.哩还可用在“A哩B哩”的复杂格式中

其中,A、B是相关动词或形容词,其可在句中单独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和宾语。做谓语时,该格式类似于“又…又…”,“哩”后有停顿且不可对译为普通话中的“的”。做主语和宾语时,则是并列结构,相当于“…和…”。该格式要据具体的语境翻译。例如:

他俩回来吵哩闹哩,弄哩我天天不安生。

她哭哩笑哩,精神给那有点儿不正常漾。(她又是哭又是笑的,精神好像有点儿不正常。)

给吃哩喝哩拿出来给大伙儿分分。(把吃的和喝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了。)

4.用在动宾结构中间

哩用在动宾结构中间在句中做谓语,强调该动作的施事、时间、处所、方式等等,且一般是过去的事情,故“哩”有提示时态的标记功能。这种句子可以加上判断动词“是”变成明确的强调句。例如:

是小王帮哩你。

夜儿王校长讲哩话。

我[kei ]电脑上看哩电影。

二、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西华方言口语中的几个特色虚词,由于知识有限,关于方言语法规律的阐释必有很多欠缺之处。而方言音系、常用词的本字、词汇中的文白异读现象以及方言歌谣、戏曲的特色等均未涉及,因此方言特色里的这些方面还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方言特色的研究对影视文化产业等也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梦视域下努力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