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凭什么不救市?

时间:2022-01-22 07:19:36

股指逼近2000点大关时,投资者又被“证监会召集基金公司开会救市”的传闻忽悠了一回。事实上,市场都在盼望来自监管层的救市措施,毕竟股指下跌的幅度超过62%,即使是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的跌幅也高达57%。并且,这还是在短短的八个月之内完成的。

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整个市场的信心已经崩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救不救市,主动权掌握在监管层的手上。投资者目前唯一的办法只有等待,或者仍然遭受套牢的煎熬。

但显然监管层并没有救市的意识。在“市场化”的大旗下,我们看到的是监管层在睁只眼,闭只眼。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文章,更让投资者感觉到,证监会是不会救市的了。除非股市再次连续出现非理性的暴跌,或者另当别论。

尚福林在《中国金融》撰文,其题目为《统筹兼顾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通篇看,也就只是年中证券期货监管工作讲话的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意。市场期待已久的融资融券制度、股指期货等,至少在目前看来还犹如镜中花、水中月。而关于大小非的问题,证监会的相关人员已经表态:不征收暴利税,不改变现行的大小非政策。至多也就是来个“二次发售”,或者伴以可交换债券的方式而已。

以“市场化”的名义为幌子,认为市场的问题应该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在股市已陷入困局的背景下,这可能吗?实行“市场化”,那也应该是在股指平稳运行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可目前A股市场因暴跌已经失去了“再生”的能力。而且,透过证监会所谓的“市场化”,也凸显出其监管能力的低下,对市场极端不负责的态度,并且,在真正维护市场稳定方面,证监会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不错,A股终有一天会步入“市场化”,但决非现在,况且股市已跌得面目全非。退一步讲,如果市场的问题让其自生自灭的话,那为什么去年低价股疯狂时,监管层又要来一声“半夜鸡叫”?为什么在去年股指泡沫吹大时又突然停止了新基金的发行?为什么这个时候又不是让其“市场化”了呢?

可见,目前的“市场化”,仅仅只是在证监会调控下的“市场化”而已,“市场化”已成为监管层掌控市场的工具。因此,监管层的“市场化”,本质上是“伪市场化”。

尽管如此,这也不能成为证监会不救市的充分理由。客观地说,股市步入目前的格局,作为监管者的证监会是有责任的。首先体现在当初股改的制度设计上,大小非的后遗症导致市场不堪重负,就是由于股改的急功近利造成的。股改虽然基本完成,但其后续效果却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消失,并且,此种影响在今后还会被放大。另一方面,监管上的不足同样难辞其咎。市场利益再分配机制的失衡,成为投资者信心丧失的根源。无论是新股发行的“现金为王”,还是上市公司的首发新股与再融资,以及大小非的套现上均莫不如此。

当前的股市早就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冀望市场实现咸鱼翻身,无异于自欺欺人。正如“半夜鸡叫”扭转了低价股的疯狂,并将其打得趴下一样,只有通过外力的作用,股市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证监会又凭什么不救市?

“政策市”的阴霾从来就没有散去,即使在目前亦同样如此。想想看,从股改启动后的牛市行情以来,“有形之手”仍然在挥舞。既然如此,监管层又何必忌讳于所谓的“政策市”而将“市场化”作为“遮羞布”?在事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与整个市场的大局利益上,监管层又怎么能无动于衷而不闻不问呢?难道说某些小打小闹式的“治市”措施,真的能够达到救市的目的?

上一篇:中国欧盟商会投资《建议书》 下一篇:CPI下降 调控或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