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中国人的感恩节等

时间:2022-01-21 07:30:22

寒食节:中国人的感恩节等

嘻嘻哈哈愚人节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守旧者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4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便在每年的4月1日互相愚弄,并成为全世界流行的风俗。

愚人节那天,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到来时,就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子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4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fish)先生或莱昂(lion)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减少麻烦。

总之,每到愚人节,总有些童心未泯的人大开玩笑,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涮的对象。愚人节又到了,你可要小心哟!

摘自《中学英语园地・初一版》

寒食节:中国人的感恩节

寒食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二日。寒食期间禁止烟火,据《左传》记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高尚之士介子推。

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在重耳被迫流亡的19年里,一直跟随在重耳身边,帮助重耳渡过重重危机;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国君并大封功臣,在众人纷纷表功及众星捧月的颂扬声里,晋文公忘记了不肯言禄不愿自我表功的介子推。没有得到任何封赏的介子推回到家中,背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后来晋文公想起了子推,派人到绵山呼喊寻找,子推坚不肯出,晋文公求其心切,于是焚山以求之,子推竟抱木而死。为了纪念子推,文公将“绵上”之地封作子推的“禄田”,下令国人于子推烧死之日禁火、冷食。从此汉民族就有了这样一个让人想起就感慨万千的感恩的节日,并且一直延续下来。于是崇尚高洁,懂得自尊、自责、悔过、感恩的道德追求,就成了这一节日的深层蕴涵。

文公的自悔给世人以警醒:为人不可昧心,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否则会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寒食节的来历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意识浓重的民族,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寒食节是一个汉民族感恩的节日,只是她更含蓄更沉痛更深刻。

寒食节是汉民族较早的民族节日,由于介子推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因此,寒食节早于为纪念战国时代屈原的端午节;寒食节在唐极受重视,有数量可观的唐诗为证,官方规定的节日时间就长达三天;寒食节的民俗蕴含的忠贞、刚毅、隐忍、淡泊、宽容、悔改、感恩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十分可贵并值得发扬的。

摘自《文艺报》

妙趣横生的求婚方式

难呷的咖啡

在波黑,男青年倾心于一位姑娘要主动到姑娘家里登门求婚,并会得到热情的招待。不过,不管餐桌上放了多少美酒佳肴都不是真正的信息,关键是饭后的咖啡。饭后,姑娘会亲手端给你一杯咖啡。这时候,你呷下的如果是苦涩的咖啡,你将带着同样的心情离去,因为它意味着姑娘拒绝了你的求婚;如果你呷下的是加糖的咖啡,你就可以去布置新房了。姑娘的用心是良苦的。如果她同意你的求婚,一杯甜咖啡是一个绝妙的幽默;倘若她不同意,也顾及了青年人的面子,因为谁也不愿意听到心上人对自己说“不”字。另外,苦涩的咖啡也有利于小伙子重新打起精神。

求偶卡片

德国的父母们大概也很害怕自己的女儿砸在手里。女儿到了该“出阁”的年龄,他们就会定做一些漂亮的卡片,上面印有女儿的简历,当然最重要的是相貌、身高、年龄、特长、性格等等有利因素和男方的基本条件。这些卡片被分发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和值得信赖的人。

先斩后奏

印度尼西亚的马布尔人有着一种更奇特的求婚方式。当姑娘对一位男青年倾心以后,她会选择一个良宵逃离娘家,跑到心上人的家里住下。三天以后,男青年会例行公事似的去姑娘家求婚,不过,他肯定会被“奏准”。马布尔人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蜜月”,因为婚后的一个月是新婚夫妇的“试婚月”。在这一个月里,如果双方满意,尽可白头偕老;如不满意,女方需要退还订金,并接受订金三倍的罚款,双方就此告吹。

摘自《家庭保健・生活版》

“约会浴”终结单身

在日本,男女共浴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少酒店,你都能找到类似的活动。酒店经理会说:“要不要到我们露天‘约会浴’泡一泡?说不定你会遇到理想伴侣。”多年来,很多年轻男女就这样交上朋友,甚至共结连理。

“浴池约会”是集体而不是个人活动。男女双方分别由房间的两面进入浴池;浴池用一扇水底闸隔开。就位后,拉门打开,双方正式见面。浴客浸在摄氏37度的水里,聊天,喝米酒,或在浮在水面的桌子上玩牌。

为了增加气氛,有些酒店还供应香料汁、水果和餐酒。男方或女方只要把拉门关上,便可结束约会。年轻客人多是来找结婚对象的。

“浴池约会”时谈得拢的男女,稍后会到酒店大堂谈话喝酒,或者到河上划船。当年23岁的东京接待员泽井知子便是这样找到如意郎君。1985年,她和两位朋友到一家酒店打网球,顺便到寂寞之心浴池浸了一浸。她看上了一个25岁的行政人员。今日他们已成夫妇。

泽井知子说:“因为我们是在乡间一个自在的环境上结识,所以我们一开始便很轻松。”浴池结缘后,他们回到东京继续见面,很快便结婚了。

这样的美妙约会,花费是多少呢?尽管每家酒店不同,但拿两日一晚为例,加上两顿膳食,一般三十美元就够了。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男女双方坦诚相见,不会为昂贵的服饰和炫目的化妆蒙骗。男人依然相信女人最重要的是面孔,但女人在浴池里会多用耳朵,少用眼睛;吸引她们的最有趣的是俏皮谈话。“浴池约会”为新建立的友情带来温暖,因为日本人在浴池里最无拘无束。

世界上各种

爆笑的离婚理由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有一个男子向法院陈述他的离婚理由――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她4个前夫的照片,这让我实在无法忍受。

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文市有一个女士向法院申请与丈夫离婚。她的理由是――军人出身的丈夫总是要求她称他为“上校”,而且坚持每天让妻子给他敬礼。

英国伦敦市的一名妇女要和她丈夫散伙。她的理由是――每次她与她的丈夫开车出门时,如果在途中遇到她丈夫的前任女友,她的丈夫就会命令她伏下身子躲起来。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一名妻子向法院陈述离婚理由――她的丈夫吝啬成性,她的牙齿不好,而她的丈夫却总是坚持要她戴他的旧假牙。

比利时的一名男士向妻子提出离婚。他的理由是――他的妻子在一次外出旅游的途中,买了一份航空保险。不过,这份航空保险的受益人不是他,而是他家的那条狗。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女人要与自己结婚三年的丈夫离婚。她的理由是――她的丈夫每周都会送三次花给她。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丈夫送她的花都是从离家不远的一处墓地里偷来的。

泰国有一个快到60岁的老人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要求。他的理由是――他妻子的一切行为都像个孩子。经过调查,法官发现,这个老人的妻子只有16岁。

在美国的新泽西州,一个新婚只有三周的妻子要求与丈夫离婚。因为她的丈夫在结婚的三周里坚持只同他的冲浪板一起睡。

摘自《家庭生活指南》

日本兴起婚前契约

而今,在日本不少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女人们开始兴起“婚前契约”。她们的意见是:“就怕所‘结’非人,所以事前订好契约,免得到时后悔来不及!”

在东京,一对在杂志社上班的日本夫妻就规定,周末时把两人一个星期的收据都拿出来核对,然后记到各人的户头里,目的是要掌握彼此的财务状况。两人还规定:家务活要平等分摊,每个星期妻子想听提琴演奏,丈夫想看足球赛,时间都要一样长,并且要陪对方去。

家事的分摊就更加精细了,一对日本夫妻凡事都采取“两分法”。譬如说:“究竟是做早餐?还是照顾小孩?”“要清扫地板?还是要洗衣服?”两人商议好后,写在一张契约本上,还郑重其事地画押为证,并注明:“该契约1年有效,1年到期后协商修正续约。”

最近,日本市面上还出现一些专门教人如何写“婚姻契约”的书,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例如,有的契约规定:“谁把床头灯打开,就暗示今晚谁有要求。” 还有的契约是这样写的:男方体重不能超过女方20公斤以上;女方体重不能和男方一样,更不能超过男方;男女双方绝不能对彼此家人口出恶言,两人的家人必须每年至少访问一次;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时,女方必须和男方亲吻才能出门;晚上有宴会,一定要以短信联络;男女双方如果一方有外遇时,外遇的一方要完全负担房贷费用……

这种契约看似斤斤计较,但实际上,订下契约的夫妻的离婚率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数。

摘自《郑州日报》

上一篇:并不是爱更多就能获得更多爱 下一篇:张晓风:你在地毯的那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