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信息素养 升华创造思维

时间:2022-01-21 03:23:30

培育信息素养 升华创造思维

摘要: 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人的素质要与之相适应,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 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是难以实现的。本文就在信息化教育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素质;创造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58-01

一位牧师正在专心地写讲道稿,他的儿子约翰却总是不停地在身边打扰他。牧师为了不受打扰,就拿了一幅地图,撕成几片,让其儿子把它拼好。牧师认为这下可以让约翰忙一阵子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小约翰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并呈上拼好的地图。牧师很诧异,就询问约翰这么快拼好地图的做法。小约翰说:“因为地图的背面是人,我只要拼好这个人,就拼好了这幅地图。如果这个人是对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对了……”小约翰运用这种独特的、新颖的方式拼好了这幅他可能从未接触过的地图,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真正的素质教育正是把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中心,它与把知识的系统积累作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我国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适应当前知识体系的高增长速度。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革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了信息化社会。面对铺天盖地迎面而来的信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人的素质要与之相适应,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是难以实现的。

一 培养信息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并且一整堂教学设计都是由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只能照单全收。当今社会,信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也每时每刻都受着不同信息的影响。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就像一条深不见底的河,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想法、主见。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只来自于老师的信息,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并且学生仅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体系,那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因此,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思维,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以一种问题的信息这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新知识这种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信息建立起人为的或实质性的联系,使学生能通过运用各种策略活跃思维、获得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使之有“物”可思,并且更深层次地需要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奥斯本提出了一种名叫“大脑风暴法”的训练,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

二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教育应具有超前意识,运用网络教学,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处理各种信息。如果仍然以完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学生,这将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学生离开校门后就不可能适应社会。并且,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取相关内容加以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学习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计算机网络能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等特点服务于信息化教育。因此,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 培养信息素养的认知技能,完善创造性思维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股风,不是一曲高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而信息素养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教育信息化恰恰可以为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最理想的信息化智能教学环境。因此,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终身学习的有力工具。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学生处理信息来源的渠道、信息的辨别、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等内容的培养,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信息素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创作出信息技术作品或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另外,通过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搜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并能通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等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经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信息,不断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我们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充分建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唯如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上一篇:不同面域的形式美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心理体验 下一篇:产品色彩设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