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 C100绘就的暖色

时间:2022-01-20 10:11:27

今年年初我们在北京顺义接触到一群朴实的孩子,他们渴望读书,却难以逾越公立学校高额的门槛。这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他们随父母从天南海北聚到北京,学校的创办者都是从外地来京人员,一部分曾经在家乡当过教师,还有一些则是“半路出家”,从包工头、小贩、厨师、菜农、建筑工、清洁工、保姆等形形的行业转而办起了学校。

在这种背景下,受戴尔公益的委托,我们组队开始拍摄这部微电影,故事采用现实中真实的故事,演员采用真实的原型进行拍摄,由于拍摄中的很多地点选择在故事人物狭小的出租屋内,所以器材选择非常重要,如何找到一台既能满足高质量画质,又能使用便捷的设备进行拍摄?

佳能C100正是这样一台符合要求的机器,Super 35mm的大COMS摄影机,C100有9条Gamma线型,包括EOS预设,可以直接拍摄和单反相同的高反差、高饱和画质。LOG Gamma预设,可以不考虑参数随意拍。最终我们定下来使用佳能C100来拍摄这部纪录风格的微电影。

作为一直工作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的摄影师,每年,我大量时间都是在拍摄纪录片,有长时间的大型设备使用经验,当看到C100上灰片、斑马线、Peaking线等操作控制一应俱全,还能够通过HDMI端子输出无压缩4∶2∶2视频信号,同时内嵌时间码,可以方便地使用第三方录制设备实现高码流录制时,感觉我们确实找对了机器。我们为C100配置了17-40mm和70-200mm两支照相机镜头,又配置了一支T2.2 135mm和一支T1.3 85mm的电影牛头。而声音方面由于有预设的专业卡农口,可以任意接各种专业设备,所以我们就用了zoom h4n录音机加一支挑杆416话筒。

其中有一场戏是在主人公邢娅的家里,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拍摄一场父亲在看电视,女儿做作业的戏,得益于C100小巧的机身,我们轻易地将它架设在一个角落里,还留出两盏LED灯的位置,而旋转屏幕,轻易地解决了拍摄时监看的问题,非常的方便自由。以往,一台大摄像机进去,几乎就占了屋子的三分之一,更别说还要架设两盏灯了。

导演在开拍之前,就希望能将孩子们艰辛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呈现出来,即使打光也要模仿家中昏暗的光线,这样我们的那两支大光圈电影头,再配合C100强大的高感光度,和高档机所具备的Canon LOG曲线,以及12挡光圈的宽容度,保留了尽可能多的暗部细节,着实让整个剧组省去了很多麻烦。

其中的有一场夜戏,讲的是孩子失学之后奔跑的镜头,我们当时把机器的感光度调到了6400,加上一盏微弱的LED提亮了一棵树的部分枝叶,再利用街道上微弱的光源,后期回放依然达到了良好的电影感觉,没有明显的噪点。

导演在创作剧本之后,对这个片子的影像风格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想,大到影片风格,小到道具、场景、演员造型,直至每一个镜头的运动或加什么样的混响,都会有一个风格上的把握,虽然具体的创作是由每一个职能部门完成的,他希望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故事用最直观的镜头,最简单的情节,最直观的情绪,爆发式地传递给观众!所以《邢娅的故事》创作之初我们就将影调,定义为暖色调,虽然他们生活艰辛,但在他们的内心里,他们是阳光的,积极的。

上一篇:散人散记48小时 下一篇:挖掘最潜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