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留五谷丰登年 龙带风调雨顺来

时间:2022-01-20 12:48:59

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也是龙年。龙在中国神话中是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

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这是因为,“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含着中国人、中国文化有的基本观念。中国龙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尤为显著。

龙既为神物,在观念上自然而然地被先民们同祥瑞联系到了一起。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由此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艺术作品中、语言文字中、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如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出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这些龙的姿态各具时代特色,有的曲体盘绕,有的穿云腾越,有的信步前行,有的蓄力待发。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与“龙”共舞,宣泄着欢快的情绪;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文化活动,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

龙的宏伟雄浑、刚健有力、飞动无静,是中华民族阳刚之美的代表性意象。这种意象,往往出现在中国传统的宫殿、坛庙建筑上。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饯脊,其正脊两端与垂、饯脊端共有十个彩色琉璃龙头形饰件,即所谓“龙吻”,被称为“九脊封十龙”;金水河畔,又高耸一对华美挺拔的汉白玉华表,那华表柱身雕刻以腾飞于朵朵云彩之际的龙象,盘旋曲折,十分富于美感。北京紫禁城里,到处可见龙象。太和殿有专供皇帝御坐的雕龙宝座,殿内有六根蟠龙金柱,高约三丈,其柱粗需两人合抱。太和殿的金龙藻井可谓天下无双,殿内所有天花上都绘有龙的图案。故宫三大殿尤数太和殿前的雕龙石阶无比精美。中国传统建筑中包含的龙的艺术,首先是政治、伦理与正权的象征,然而作为艺术形象,它也挣脱了一般政治伦理的观念域限,走向审美。

上有所好,下有所求。两千年来,艺术家以龙为题材,殚精竭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龙的艺术。从古至今,在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下,以龙为题材的艺术大多表现在绘画,雕刻、陶艺、刺绣、剪纸、皮影等上面。艺术界有种说法,画没有看见的东西最容易,因为它是主观臆想,无法考证的。但对于“龙”而言并不准确,因为龙的特殊地位,它的内涵丰富高雅,你可以竭尽充分想象之能事,可以夸张,可以渲染,可以变形,但不能低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的社会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所以我们看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责编 彭庆阳)

上一篇:用尽千般功 只求青瓷美 下一篇:传递内心强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