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玉米套作大豆生产中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时间:2022-01-19 06:09:02

西充县玉米套作大豆生产中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摘要]近年来,西充县玉米套作大豆发展势头良好,在生产中,但也存在玉米对大豆荫蔽、旺长、倒伏、病虫危害等突出问题,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套作大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套大豆;主要问题;技术对策

近年来,西充县大力推广玉米套作大豆,大豆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水平也逐步提高。2011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9.26万亩(2008年7.86万亩),其中套作大豆7.12万亩,占76.9%。但由于玉米对大豆荫蔽较重,旺长、倒伏普遍,病虫危害重等问题,导致我县套作大豆产量年度间、种植农户间差异较大,持续高产稳产高效难以突现,制约了西充县套作大豆的发展潜力,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套作大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带植不规范

据调查,西充县套作大豆有31%带状种植不规范,规格为:67:67cm、83:83cm、50:83cm等,导致大豆种植密度不够和玉米对大豆荫蔽。

2.玉米对大豆荫蔽较重,大豆苗架细弱

造成玉米对大豆荫蔽的主要原因:一是带植不规范,玉米自然荫蔽;二是60%左右玉米品种植株高大、松散、成熟期迟,共生期太长。有的玉米植株高度在3m以上,成熟期在8月中旬左右,玉豆共生期60d以上。

3.旺长、倒伏普遍

造成旺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播期过早,营养生长时间太长;二是雨水天气多,水肥过于充足导致旺长和徒长;三是植株密度过大,在密植条件下大豆快速生长形成旺长和徒长;四是部分旺长田块N素含量过多;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在玉米荫蔽和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形成细弱苗所致。

4.根腐病、豆杆黑潜蝇等病虫危害重

据南充市农科院大豆所2011年调查,大豆根腐病发病率达15%~71.7%,发病指数8.3~35.0,发病地块占87.5%。近年来,豆杆黑潜蝇和蚜虫在西充大豆生产区普遍发生,已成为西充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

5.部分农户除草剂、化控剂使用不当

部分农户大豆使用除草剂、化控剂和玉米使用化控剂不当,造成大豆、玉米生长严重受阻。

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优化带植

采用100:100cm"5~200:200cm带状种植模式,玉米与大豆行间距控制在45~55cm,第二年玉米和大豆换茬轮作。

2.选用配套高产良种

玉米宜选用中早熟紧凑型品种,如川单418、登海605;大豆宜选用耐荫性好、抗倒力强的中晚熟或晚熟类型品种,如南豆12、贡选1号。

3.在大豆高产播期及时播种

大豆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播种,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播种。套作大豆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

4.合理密植

玉米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大豆种植密度:中上肥力地块5000株/亩左右,中等肥力地块6000株/亩左右;贫瘠地块7000~8000株/亩。

5.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田间长势情况,足施底肥,酌施追肥。底肥亩用过磷酸钙30kg,氯化钾4kg;追肥于玉米收后视田间长势亩施尿素5kg,个别长势较差地块可在开花期雨后亩撒施尿素3~4kg。

6.控旺防倒

视玉米与大豆长势情况,及时对玉米和大豆实施化控处理,控制旺长,防止倒伏。玉米在11叶期用矮丰625倍液喷雾叶片。在大豆2~3叶期或分枝期用5%烯效唑1200~1500倍液均匀喷施茎叶。

7.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因病虫危害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重者可以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无收。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400~500倍液喷雾根部防治;豆杆黑潜蝇、蚜虫等害虫:在2~3叶期、分枝期、初花期用2.5%臭氰菊酯乳油、吡虫啉1000~12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草害:在杂草2叶期用盖草酸或高锄防治;兔鸟害:用“一闻避”等避免鸟药防治野兔、飞鸟危害幼苗。

上一篇:华北地区绿色食品香菇种植操作规程 下一篇:乙烯利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