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01-19 05:29:39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68例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进行治疗, B组68例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及羟氯喹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联合用药方案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但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物进行治疗起效较快。

【关键词】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慢蚀的特征[1]。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 以及由于滑膜炎病变造成的关节软骨及骨质损害, 最终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变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正规治疗, 3年内会有将近3/4的患者出现残废。研究表明,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联合用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现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不同的药物组合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80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5.5±8.5)岁;病程2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3±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诊断RA的标准, 患者持续晨僵1 h, 出现关节炎的区域包括3个或3个以上, 患有手关节炎, 对称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类风湿结节, 发现有X线改变。排除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应用激素或生物制剂、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68例, B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的5~6周内均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者小剂量的泼尼松, 并给予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补充叶酸和钙制剂, 保护胃肠道功能。A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进行治疗, B组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及羟氯喹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药治疗, 甲氨蝶呤用药剂量为每周10 mg, 来氟米特20mg/d, 白芍总甙胶囊0.6 g, 3次/d, 柳氮磺胺吡啶1.0 g, 2次/d, 羟氯喹200 mg, 2次/d, 以上药物均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

1. 3 疗效评定 对患者的疼痛及肿胀关节数有20%的改善以及以下标准中至少3项得到了改善:①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②患者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③健康状况调查问卷;④急性期反应物, 如血清C-反应蛋白(CRP)或红细胞血沉降率(ESR)[2]。

1. 4 安全性评估 随访记录患者血常规, 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压异常, 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不良反应指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将检查前, 治疗前A组患者CRP为(40.31±8.64)mg/L, ESR为(59.53±15.03)kIU/L, 类风湿因子(RF)为(76.30±34.51)mm/h, B组患者CRP(39.57±7.37)mg/L, ESR(60.60±16.31)kIU/L, RF(77.00±33.65)mm/h;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CRP(31.45±8.36)mg/L, ESR(42.32±14.23)kIU/L, RF(56.75±20.42)mm/h, B组患者CRP(34.77±8.28)mg/L, ESR(51.241±1.54)kIU/L, RF(68.70±28.46)mm/h;3个月后A组患者CRP(25.45±6.79)mg/L, ESR(22.65±6.39)kIU/L, RF(37.57±14.47)mm/h, B组患者CRP(26.77±8.41)mg/L, ESR(28.45±7.54)kIU/L, RF (46.38±15.22)mm/h。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A组6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 发生率,7.4%, B组有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 两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 RA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3], 但在我国, 生物制剂由于其价格高昂、应用指征受限制等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临床上使用率较低。大多数RA患者仍应用较传统的DMARDs联合用药治疗。

DMARDs联合用药治疗RA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机制的DMARDs在不同环节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以协调药效, 而不良反应不发生重叠, 既能对患者的关节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又能起到防止及延缓关节结构破坏的抗风湿病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在应用时不良反应较非甾体抗炎药还轻, 安全有效, 且较经济, 二者联合能有效提高缓解率。白芍总甙胶囊是一种较新型免疫调节剂, 毒性较低, 经口服后能在肝脏及肠壁内迅速吸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从而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嘧啶的合成途径产生阻断作用,影响了嘧啶的合成, 抑制了增生较活跃的T细胞、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 对处于RA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迅速缓解了病情。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两组联合用药方案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但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白芍总甙胶囊物进行治疗起效较快,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联合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乐天,段婷,宋淑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45):75-76.

[2] 纵瑞凯,刘健.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研究进展.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9(45):78-80.

[3] 蓝丰华,汪一波,马立军.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临床医学, 2007, 4(42):49-51.

上一篇: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