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建构方法新探

时间:2022-01-16 07:29:22

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建构方法新探

摘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总结以往大学生素质模型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相整合的研究新途径,并指出了这种方法在研究大学生素质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其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素质素质模型 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以后,在教育界陆续引发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理论研究出现了繁荣的局面,1997年后,原国家教委召开的烟台会议标志着素质教育真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理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本文将从素质这一基本的概念着手,尝试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来整合已有的研究,并尝试用这种新方法来构建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

一、素质与素质模型

国内外的学者们对于素质的概念的理解各自的角度不同,但是均有共同之处。加以归纳,素质这一概念具有如下三个核心:第一、素质是人的深层次的内在特性,是人的身心组织结构整体的要素,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动机和价值观等,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二、素质与有效的完成工作,或者高绩效的区分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素质表现在人的行为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可以测量的。

素质概念和素质模型被提出来以后受到了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并被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关于素质模型的研究以企业中的研究居多,而对于教育部门、政府部门、非盈利机构、媒体等组织形态中人员的素质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大学生素质的研究,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备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大学生素质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大学生素质模型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薄弱。素质要素的界定模糊, 研究零散、不系统,且彼此之间不一致。大学生素质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实现大学生测评活动。

(2)素质模型构建没有严密的科学方法。大多数研究者对大学生素质模型的结构分析主观性较强,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够,缺少数据支撑并且实证研究较少。

(3)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现有的研究大都是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定性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方法。

(4)预测性较差。多数研究重大学生的外显特征和行为的考察,忽视其内隐特征和行为的测评,因而对其发展潜能的预测性差。

(5)测评工具贫乏。目前还没有配合大学生素质模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工具。

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大学生素质模型的缺失,也是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说明构建大学生素质模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大学生素质模型的建构应当采用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质化研究

1、界定研究现象。主要是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在大学生素质模型研究中,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内涵,在前文已有说明,故不赘述。

2、文献探讨。Struass认为文献可以分为技术性文献和非技术性文献。在扎根理论中,非技术性文献比技术性文献占据跟重要的地位,而且大学生素质模型研究的技术性文献本身就较少,因此需要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来获得非技术性文献。

3、 资料收集。扎根理论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为访谈与参与观察。因此可以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扎根理论在抽样上主张采用理论抽样,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取样本,此外扎根理论主张小样本,只是选择几个个案作深入的研究。因此应当选取少数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

4、资料分析。第一,开放登陆。在这个过程中将原始资料打散,并且不要遗漏任何有用的信息,对现象加以标签并将访谈中所反映的同一类的现象归类。第二,成轴登陆。在前面已经形成的大学生素质的类属的基础上,发现这些类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是将已分散的资料再次组合,通过对每个类属的逐步分析,最后建立主要类属和次类属之间的连接。经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类属就是大学生的素质特征。第三,选择登陆。前面成轴登陆所形成的众多类属之间的关系在其重要性上是不同的。

5、初步形成理论。经过选择登陆,寻找到的核心类属因为具有关联主要类属的能力,并且能够将主要类属包含其中,因此,核心类属应是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及大学生素质模型的维度,从而构建起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目的是对大学生素质模型理论进行验证,并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调查。其具体步骤为:

1、 效标样本的选取。目前大学生毕业流向主要以企业、学校、行政单位为主,可以将这些行业表现优异的大学生为样本。为了确保选取的样本有效,在问卷编制中将设置具体的项目区别在表现突出和表现平常的员工,并且尽量平衡研究中人口学变量。

2、问卷的编制。利用前面质化研究中访谈获得的资料,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并结合相关文献等多种方法收集问卷项目,形成大学生素质模型的初始问卷。

3、验证大学生素质模型。选择效标样本进行施测,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筛选出不适合的项目,同时用分半法、克龙巴赫α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评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寻找大学生素质模型的基本结构,并形成正式的大学生素质模型问卷。

4、大学生素质现状的调查。利用上一步形成的正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施测,将测试的结果与效标样本的结果利用t检验进行比较,寻找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每种素质成分上的差异,从而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素质状况。

概而言之,素质模型概念的引入和大学生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步骤,也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尤其是大学生素质测量工具的开发使企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有了一套可遵循的操作方法。同时大学生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丰富了素质教育理论的内容。

(1.广东商学院 广州,510320)

(2.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州, 511442)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现状浅析 下一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