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积木”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1-13 07:37:38

“搭建积木”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将“搭建积木”原理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在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段内,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学科基本语汇、动态把握学科构成法则,同时也为丰富健美操教材体系,优化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关键词 “积木原理” 健美操 课程改革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传授动作,学生模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跟老师做几遍就能学会。能力差的学生则往往跟不上。这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积极性下降。另外,常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练熟套路操。课程结束后,套路操也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遗忘,再想利用其健身时感觉无从下手。而“搭建积木”教学法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学习转向主动的创新学习,教师把基本的动作技术、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根据“积木”原理创编组合动作,让他们自己在创编中去发现、探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一、“搭建积木”原理的内涵

“积木”是“儿童玩具的一种,是一套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木块,可以用来摆成多种形式建筑物的模型。”这些模型模拟出实物的某些明显特性及相互关系,从而能对它们实施比照、移动、组合、改变和测量等操作。这种活动的优点是:既有动作的直观特点,容易理解;又能突破实物操作中时空的局限,方便而快捷。尤其是当认识对象涉及事物那些不明显的特性和相互关系时,这种活动便构成了人们理解认识对象最快的可行途径之一。“搭建积木”原理是模型化类比思维方式的典型应用,它是通过提供各种构件,使之按照不同的构想和操作方式,通过动作时空要素的不断分化和多维重组从而快速实行综合组编和应用的基本法则。

二、“搭建积木”原理与健美操运动的结合点

健美操的特点是依据有氧运动的理论,在多种基本步伐的基础上,结合手臂动作并加以变化的身体运动。是通过肢体基本动作要素在三维时空不断变化的多维重组,从而完成整体健美操套路的构建,展示出充分利用空间复杂多变的步伐与手臂动作在内的动作套路组合。健美操套路组合中不可拆解的最基本的动作要素视作是“积木”原理中提到的构件,也就是积木块,这些“积木块”是固定有限的,但它们之间的组合是无限的,这种无限的组合给予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和源泉,而经典组合的提炼却是提供给初学者临摹的字帖。因此,“积木”原理为学生提供了人体基本动作在时空变化的条件下无限组合的思路,为学生学习和创编提供了的最佳思维工具和方法。

三、“搭建积木”原理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首先是基本动作教学,为创编积累素材

基本动作是健美操动作中最小的单位,是健美操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对构成套路组合的最基本的“积木”构件的名称、要领、形式、种类、方向等有清楚的认识。健美操的不可拆分的最基本元件有:基本步伐、躯干和上肢动作、身体变化的基本方位、动作基本路线以及基本图形等。

1.身体基本动作。(1)头部基本动作:前、侧、后屈,转,绕;(2)躯干基本动作:转、前侧后屈、振;(3)上肢基本动作:包括肩、肘、腕的各种结合的动作;(4)基本步伐:按和地面的冲击力大小分为:无冲击力动作(弹动、半蹲、弓步、箭步蹲);低冲击力动作:踏步类(踏步、一字步、V字步、小漫步、大漫步、恰恰恰、三步点地,三步抬腿);迈步类(并步、交叉步、后吸腿、前吸腿、迈步侧摆腿、滑步);点地类(前点地、侧点地、后点地);抬起类(前吸腿、侧吸腿);高冲击力动作:单脚起跳类(跑跳步、弹踢腿、高抬腿、小马跳);双脚起跳类(开合跳、弓步跳、纵跳)。

2.基本方位变化。用逆时针依次45°八个方位的点,来描述动作从开始,过程中、结束时身体面向的位置。

3.基本路线和图形。基本路线——直线、弧线、折线、斜线等;基本图形——三角(正、斜、倒),方形(正、长),菱形(宽、窄),梯形,圆形,“8”字形等。

基本步伐是基本动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构成“底架积木块”,是健美操动作创编的基础;上肢、头部、肩部、躯干各部位动作构成“上层积木块”,在这层中上肢动作是使用频率高的积木块;身体基本方位、基本路线以及基本图形构成“特殊功用积木块”,其中“身体基本方位”是常用积木块。教学中将基本动作库作为一套“积木教材”分发给学生,作为教学进程参照,要求学生牢记每一个积木块的规格,理解它的归类,对动作库的结构了然于胸。教学首先从第一层次的每一个“积木块”讲起,再就实践中最简单的需求,对当堂课上所学的几个基本步法配合不同的上肢动作逐一进行拼接实践。之后再完成初步的步伐与步伐之间简单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模型范例”的学习做自然的铺垫。

(二)利用模型范例作临帖,启发学生对基本动作素材的灵活运用

教师把基本动作教学中所学的“底架积木块”用递加法教给学生,形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范例。在学生初步掌握后,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即教授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二级的套路来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套路组合示范动作,让学生理解编排对称均衡性原则。再把组合动作拆解成若干基本动作,让学生重点观察所要学的组合是由哪几个“底架积木块”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些步伐的名称以便记忆,再由教师把这些基本动作从“底架积木块”开始逐一教授给学生,这样按“积木”原理由分解再逐渐搭建成组合。让学生感受基本步伐(底架积木块)的重新组合衔接;然后是上肢动作(上层积木块)配合基本步伐,使更多的关节参与运动;最后加进“特殊公用积木块”(如身体方位的改变)使搭建的组合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使动作更富于观赏性和娱乐性。模型范例作为学生自由创造前的一种启迪工具,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科基本元素的牢固掌以及对构成法则灵活运用,深入理解健美操的组合规律。

这样有逐步启发把范例模型完整的介绍给学生,为学生进行组合动作的创编带来灵感。这时可布置课下作业,要求每组利用课余时间每次编排出2个八拍动作,在下节课上进行表演交流,老师根据每组的编排情况予以点评。提示各组在动作节奏、动作路线、动作方向上可进行变换,逐步实现动作三维空间的变化,开拓学生的创编思路,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克服了老师是学生单一学习渠道的限制,利用各组间的相互学习使学生看到更多的组合和衔接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自编健美操套路动作,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套路操看似复杂,但可依据“积木”原理将一套完整的模型拆解成几个基本单元,继而再将其拆分到最基本元素,顺利完成拆解后再分步学习,再逐步将若干元素组合成基本单元,再将若干基本单元组合成丰富多彩的套路动作。这样根据“积木”原理拆解再组合套路操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将看、想、学、练、用结合起来,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套路组合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这个探讨实践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和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理清思路在以后自学中,看到一套较复杂的套路操不会产生“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

在学生有了以上的教学过程所积累的创编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各组学生依据“对称均衡”原则把之前创编的动进行整理,最终形成32×8 拍的健美操套路动作,正反各16个八拍。也可从动作库中自选“积木块”再行创编。让学生明白编排可参照范例但不可局限于以往的范例,要大胆创造和突破,在风格上要注意质的特异性,注意不要变成动作的堆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淡化创编的质量;并及时给与启发和指导,解决创编过程中的难题。创编完成后,给与每组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培养表现能力及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好机会。

四、结语

“积木”原理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启发其思维的工具和学习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使学生自动、互动机会增多,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思维空间,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在相对固定的有限的教学时段内,理顺学生纷乱的思路,使其能牢固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独辟蹊径地创编出构思新颖独特、简单易学的健美操套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增强了对动作的记忆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马莉,何幸光等.“积木原理”在健美操课程改革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2] 王丽芝.运用“积木”原理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D].河北示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

[3] 马鸿涛等.健美操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试析体育课多媒体课件使用的优势与误区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