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1-10 12:18:30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顽固性腹水多见为45例(87%),腹部压痛、反跳痛28例(54%),而发热仅有12例(23%);腹水PMN≥0.25×109/L患者39例(7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者19例(36.6%);经抗炎治疗病愈出院35例(67.3%),死亡17例(32.7%)。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凡出现顽固性腹水,无诱因出现腹泻、肝性脑病者应警惕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PMN≥0.25×109/L作为诊断标准较为合理。合理抗生素治疗能提高治愈率,但最终预后仍取决于肝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29-0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SBP起病急缓各异,且受大量腹水稀释、机体反应性差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52例SB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SBP临床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0-69岁,平均为43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例。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SBP的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上制定的参考标准[2]。

1 结果

1.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

1.2 腹水细菌培养结果 52例患者中腹水培养阳性者19例(36.6%),其中5例为复数菌感染,余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10例,克雷伯杆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

1.3 治疗与预后 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静脉注射,严重者采用二联或三联,疗程2周。同时针对肝脏疾病给予保肝、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对症治疗。多数患者于4~10天病情开始缓解。52例患者中35例(67.3%)病愈出院。17例(32.7%)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肝肾综合症8例(15.4%)、肝性脑病5例(9.7%)、上消化道出血3例(5.8%)、感染性休克1例(2%)。

2 讨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机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易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既往有肝性脑病,新进有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血管加压素或奥曲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3]。本组52例患者中有45例(87%)腹水蛋白定量

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是诊断SBP的重要依据。由于腹水细胞学检查受腹水量、药物及腹水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腹水细胞学检查在SBP的诊断中尚未统一。如国内部分学者以腹水WBC≥0.5×109/L为诊断标准。200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肝硬化腹水指南对SBP诊断标准定义为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计数≥0.25×109/L[4]。本组资料显示,在腹水WBC≥0.5×109/L的13例患者中,腹水细菌培养2例阳性。而在腹水PMN≥0.25×109/L的39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故我们认为以腹水PMN≥0.25×109/L作为诊断标准较为合理。但也应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尽早使用抗生素是治疗SBP的关键,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兼顾革兰阳性菌。本组资料表明,第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有较高的抗菌疗效。临床上多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腹水PMN计数、细菌培养作为疗效考核指标。用药至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体征消失、腹水PMN计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毒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 肝脏 . 2000,5:257-263

[2] 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中华消化杂志,1989,9:359

[3] 杨大明,孟宪铺 . 医院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探讨 .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1:417-418

[4] Runyon BA . Management ofpatients with ascites due to cirrhesis Hepatology,2004,39:841-856

[5] 张继明,翁心华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459-460

作者单位: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1

11000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

上一篇:招风耳整形术64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