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开门八极拳“开门”二字

时间:2022-01-09 11:18:53

“开门”八极拳,仅两个字,就把八极拳的整个要义的真谛涵括了。用字简朴,精确明了,玄机深处觅真谛。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开门”就是开个门立个户,广收门徒而矣。如果粗浅的理解为“开门”是为广收天下门徒的话,中国历史至今已有近二百个拳种。哪一个拳种又不是立了户广收天下门徒呢?何需解释。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不知不怪,千万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随随便便的说。以免误导于人。造成“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傅钻地狱,徒弟跟着拱”。

“开门”二字,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还是那句老话,古先贤用字简朴,精确明了。文字深处内藏玄机。

“门”户者,建造构筑,立个门成个户。而后是关门闭户或开门出入。建门是为了立户,更重要的是为防盗贼和安全。总之是为了一个“防”字。因此,“门”就成了“防”的代名词。立门是为了“防”。排兵布阵也是首先为了防。小说中常有两个高手对搏,首先各自亮个门户,然后待机进行厮杀。两军对阵或武术高手对搏,在激烈而又残酷厮杀中,可以说诡诈而又奇狡,瞬息万变,均要根据实际的动静之态势亮门户,布阵势。以防对方强行进针破门,打个措手不及而败北。

所布之阵或所亮之门户,首先要牢坚,要有气势,要有“机关”和“机密”,又不可外显;所亮门户要有威严,要有气魄,目要射人,神气罩人。又要防对方窥察而破隙。武者的亮势,有防有打,能随机而动,随遇而发。总而言之,“阵”内有“机关”,“门”内有“玄机”。“门”字诀,以此理解,才宏观才真实,才有实际的搏击意义。才能力笃而能抗衡一切进攻、破隙、搏击。“抗衡”就是不怕击打,能抗击打,这才是“门”字的真正内涵。所以修炼开门八极拳者,首先要把自己的“门”修造好。既把自己的身体修炼改造成百柔似刚,才能随时应付任何险恶之情,保护好自己,免受伤害。

回来再解“开”字。

为什么祖师把“开”字放在前面,不放在后面。如果放在后面,就成了门开拳了。门开,才授拳。不开门就不授拳了。这不就成了“笑话”了。将“开”字放在前面为首,是因为在搏击中,打与防,进与守,主动进攻更为难一些。 敌对双方为保护自己,有利地打击对方,就必须攻防兼备,防就是立门守护,排兵布阵。利用自己所立的门户或阵势,诱敌深入,在运动中露出破绽,为我所乘;那开门进攻一方,又不能为对方所惑,利用阵法的变化,在充分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攻破对方之阵或势。打与守,开与闭,攻与防,布阵与破阵,立门户与开门均是辩证的关系,既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统一的关系。

“开门”,“破阵”是在对方有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开、破为主。也就是说以进攻为主为上。如果不识阵,遇到迷魂阵对搏时,技术难度大,胜算不果。遇到非常坚固之门,“石门”、“铁门”钢筋水泥筑构的门,技术难度就更大了。要破,就需要强大阵容,有抢兵好将,多兵种,有好帅,有智谋,战略,战术超长;如果是搏击高手对阵,要有心智和百倍的威风,有浑争盈冠之神功娴技,打开破袭,要有力度,速度,角度等等。一句话,是以实力和谋略为基础的。说道开门八极拳的搏击高手,力量不足,基本的态势不浑厚,没有通达八方之劲,又没有瞬息变转娴熟之技,如何谈开门进门,搏击取胜。

对搏时,敌不动,我沉静;我先发。既敌已发而未到之间或同时,我近取尔。并非在敌未动的情况下,愣头愣脑的先打硬开。有人称开门八极拳属“愣八极”。我看还是不耍愣为好。否则是蛮干胡闹。从道义上讲野为失礼。 从武术的攻击性来讲,借法容易上法难。(比较而言)上法既是开法,是指主动进攻。敌无备,我突袭,是措手不及;敌有备,我要主动攻击。就必须首先打开对方之门户,破坏敌人的阵脚,闯入对方之腹地,抢占地方之中心,“脚踏中门开为钻,缠绵不断机为先”。才能任我发挥。

上述理解,先贤所以将八极拳定为“开门”拳,是有其深层含义的。修炼者当深悟“开”之功理、法则。参透其意,穷尽其理,方能功就。

开法:可正开、侧开、上下开、滚动摇旋开等。“生打硬开”,以速惊为上。当以提、拍、截、抱、顶、滚、胯、掸、缠,虚实并举,动似蛟龙蛇扶浪,又似猛虎川林窜涧扑食,飘然而果。

习者,如得法,当受益匪浅。否则可能伤及身体,甚至致残损命。习拳之利弊,当在静动攻防之间体察。静态的内涵是什么?动态的外延是什么?动静之间的转换过程又是什么?都应合乎人体结构及阴阳虚实的巧妙变化;合乎人体的生理卫生;合乎人体后天的再造工程。以培养精神,强化形体,挖掘潜能,达精气神力圆满。周身处处都含有力学的本领,方能见机而动,随遇而安,破门而入,承隙而攻,任己挥洒。一步一击,数步一杀,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彰显开门八极拳的威风;才能真正实现“武有八极定乾坤”。

(作者黄玉柱,74岁,河北省沧州市人,自幼习武,原河北省沧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他致力于传统八极拳的继承与发展,弟子遍及海内外。)

上一篇:陈氏太极拳 文化与健身 下一篇:浅论“立身中正守规矩”技术在推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