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痛100例

时间:2022-01-09 02:38:03

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痛100例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疗效。方法:针刺压痛点、十七椎、气海俞、肾俞等穴,针刺的同时选上述诸穴中一个或几个施以热敏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8%。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经散寒,舒经通络的作用。

关键词:腰痛/寒湿型 腰痛/针灸疗法 穴 阿是穴 热敏灸【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56-02

本科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采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痛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7年。

2 治疗方法

针刺加热敏灸:首先选取压痛点、十七椎、气海俞、肾俞、关元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用28号不锈钢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快速刺入手法进针,得气后,选上述诸穴中一个或几个用纯艾条施以热敏灸即对准穴位,先回旋灸2分钟以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再施以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最后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直到敏消量足时停止。针灸时间为30分钟/次,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腰部活动自如,疼痛完全消失;显效:腰部活动稍受限,局部无明显疼痛;有效:腰部活动稍受限,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无效:腰部疼痛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4 治疗结果

完全恢复者60例,显效者21例,有效者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23岁,2010年11月初诊,主诉两侧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阴雨天加重。患者诉因住宿条件有限,居住环境阴冷潮湿,且患者喜长跑,运动量大,出汗多,常于运动后用冷水冲洗,患者曾有腰痛,但未予以重视,直至此次发作。症见:冷痛剧烈,静卧不减,遇寒加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故前来就诊。触诊其腰部,肾俞处有明显压痛点,局部皮肤冰凉,苔白,脉沉。针灸处方:肾俞(双)、大肠俞(双)、十七椎、委中(双)、承山(双)、阳陵泉(双)、悬钟(双)、腰痛穴(双)、阿是穴,快速刺入手法进针,得气后施以热敏灸,针刺30分钟/次,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个疗程以温经散寒除湿为主,部分穴位施以泻法;第2个疗程以补肝肾强腰膝为主,加昆仑、肝俞,巩固善后。经治疗,患者腰痛完全消失,天气变化时无反复。嘱其避风寒适劳逸,半年内暂不可剧烈运动,1年后随访,无复发。

6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只要取穴准确,方法到位,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痛效果较好。中医认为“诸痛皆由气血淤滞不通所致”不通则痛。寒湿型腰痛恰是风寒湿邪侵袭腰部经络导致局部气血壅塞,经络不通。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很多女性在寒冷的冬季穿着比较单薄,因此,她们感受风寒湿的机会比男性更多。故在临床上,寒湿型腰痛患者较多,而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也符合素问痹论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理论。针对这一病因,针刺得气后再施以热敏灸借助于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让灸感直达病所,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的作用,这是对证施治,消除病根的好方法。针刺加热敏灸可激发和疏通经气,活血除湿,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本法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及淋巴回流通畅,消除组织水肿、粘连及对神经的压迫,改变肌肉的伸缩性。寒湿型腰痛常有反复发作倾向,且大多病程较长,因此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尽量避免久卧潮湿之地,避免淋雨、受寒、夜卧当风等。在寒湿季节,可适当使用电热毯祛寒保暖。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肌舒展,促进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久坐久站的患者,一定时间内要适当活动一下腰部,使腰肌得以解除紧张。

上一篇:自拟温经活血散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下一篇:外科手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