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式理论浅析脑筋急转弯中的小幽默

时间:2022-01-08 01:44:33

从图式理论浅析脑筋急转弯中的小幽默

摘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大量背景知识,这些不同的背景知识在脑筋急转弯中会被具体的词眼激活,这被激活的条目也就是正常的思维方式与脑筋急转弯非正常的思维形成的对立,形成了小小的幽默和诙谐。

关键词图示理论 脑筋急转弯 小幽默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1图式的概念

图式(schema)本是心理学上的术语。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界,往往将图式视为以空间为基础的认知结构,注重的是人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本文中图式是指篇章语言外的相关信息与篇章参与者的互动,是一种信息网络。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人给 “图式”下了不同的定义。图式论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组合成单元的,这些由单元组合而成的结构就是图式。它是一个理性的心理结构,图式是用来表征储存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

我们今天通常所讲的 “图式” 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itlett)首先提出的。巴特莱特(1932:201)认为,图式是人们将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旧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以及怎样把这此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他得出的结论是当我们碰到一些和我们通常理解不一致的事件时,我们很难把它放到现存的图式中,最终是所它忘记或者把它“正常化”,将细节加以改变,达到和现存的图式相一致的结果。

曼德勒(J.Malldler,1979)认为图式就是认知结构(cognitive stucture)。图式是由空位(slots)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组成的。空位是指图式中有联系有层次的知识体,默认值是指正常情况下填充空位的事物、动作或事件。比如听看春晚图式包括事件空位,动作空位,环境空位,人物空位等。人物空位,其默认值是观众和表演节目者;环境空位,其默认值是观众席、表演舞台等;动作空位,其默认值为报幕、表演、鼓掌等。

鲁梅哈特(Rumelhart)(1980)认为:“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心理结构。”布朗和耶鲁(Brown and Yule)却认为图式能够形象地描述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在人类的记忆中储存、组织,又如何在话语理解中被激活的。皮尔逊(Pearson)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此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库克(Cook)把图式描述为人们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而温德逊(Windowson)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总之,图式就是一个人现有的知识的系统网络,这个网络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被具体的事物所激活出与事物相关的知识系统网络。

2语料分析

“脑筋急转弯智力题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这种文字游戏有个明显的特点,题面很普通,但答案十分气人,一经点破,令人喷饭。还有一个特点,答案与题面不一定有逻辑上的联系,有的答案甚至是一种诡辩。所以,答案都是别出心裁,突破常理的,能给人以谐趣、机敏 、睿智的感觉。因此,对同一个题面,你也可以尝试着寻找更有趣更吸引人们眼球的答案。 脑筋急转弯智力题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智力问答题”。这就是所谓的脑筋急转弯中的“急”。在脑筋急转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人是回答不对这些问题的,比如:“读完北京大学需要多长时间”;“什么布剪不断?”等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1)读完北京大学需要多长时间?

题中的“读北京大学”会马上激活被问脑中的相关知识。被问会把这里的“读”很正常地想成是“上学的意思”,所以回答时就以正常的思维去思考,会得出答案:“读完北京大学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吧”。可是也就是因为这种正常思维才致使这问题成为“脑筋急转弯”。

(2)什么布剪不断?

“布”这个字会让被问想到各种各样质地的布,像丝绸、棉布、麻布之类的,所以这个 “布” 的图式就被激活了。正常的思维方式让被问思考:什么布不会剪断。以这样的思维,他们不会想出是“瀑布”不会剪断。因为被激活的图式,让被问以正常思维思考,这样导致最后的答案让人喷饭。以致产生诙谐小幽默的效果。

(3)什么东西最容易满足?

“满足”二字让被问立刻想到是就是 “满意” “知足”的意思,可这个问题不是这一个意群,而是满―足,所以最后的答案是“袜子”因为它可以“满―足”。被激活的图式导致的正常思维与这不正常的思维形成的对比,这种对立形成了所谓的“急”,形成了急转弯的小幽默、诙谐。

(4)为什么鱼翅炒饭里没鱼翅?

“鱼翅炒饭”顾名思义就是把鱼翅和饭一起炒,所以饭里肯定有鱼翅,可是却找不到,这正常的图式思维就让被问摸不着头脑了;被问肯定想不到做饭的人叫鱼翅,他炒的饭就叫鱼翅炒饭,这非正常的思维与正常的思维形成的对比,最后导致让人难以想象的答案。

在脑筋急转弯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是可以制造些小幽默诙谐的效果,因为刚开始被问都是以正常的图式思维去思考,所以答案让人出乎意料,这样引起的小幽默诙谐。随着脑筋急转弯的盛行,“脑筋急转弯”这几个字让也会成为人图式网络里的一部分,所以,再让被问回答“脑筋急转弯”问题时,“脑筋急转弯”被激活,这几个字在被问脑中的储存信息告诉被问要以非正常思维回答为题。

(5)什么瓜不能吃?

被问再思考这种问题时,脑中被激活的不再是吃的瓜,而是平常事物中带着“瓜”字却不是吃的瓜的事物,后者被激活,图式网络里会搜寻出 “傻瓜”。被问回答正确,似乎没了小幽默、诙谐。现在的艺术家就利用观众已有的这些新的图式网络中的新成分来制造幽默,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赵本山《卖拐》小品系列之二,其中一段是范伟回答赵本山的脑筋急转弯:

赵本山:树上骑只猴,地上一只猴,一共几只猴?

范伟:两只

赵本山:错,树上“骑”只猴,地上一只,一共两只。

这是第一轮脑筋急转弯,这里的幽默是因为“几只”激活的被问所以为的“七(骑)加一”所导致的。

第二轮的脑筋急转弯:

赵本山:树上七只猴,地上一只,一共几只猴?

范伟:八只

范伟答错的原因就是他用在第一轮新学的非正常思维回答了这个问题,而赵本山就是利用他这一点把题出成了正常的“七只”,最后这种正常与非正常的、现实的与不现实的或者期待的与夸张的图式对立,这种对立的存在也就形成了言语幽默。

3结语

本文通过利用图式理论浅析了脑筋急转弯中的小幽默、诙谐的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脑筋急转弯题目激活的被问脑中的图式的正常思维与题目的非正常思维的对立产生的。

参考文献

[1] Rumelhart,D.E. “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 of Cognition” [A].In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 R.J.Spirp, B.C.Bbruce&W.F.Brewer. Lawrence Er, baum.1980:150~185.

[2] 黄萌.从图式理论初探相声中的幽默[D].

[3] 卢植.认知与语言-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148.

上一篇:浅谈对现代医院文化的认识 下一篇:论英文抒情诗翻译中对于外部形态与内在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