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2 20:24:01

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产业发展篇1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纲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中国直销行业中,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企业不在少数,而权健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一家立足于健康产业的集团型民族企业,成立十二年以来,权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始终秉持和恪守良心企业的发展准则,不断为系统传承、科学振兴和务实发展中医药文化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堪称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楷模和典范。

《知识经济》:权健在中医药产业深耕多年,你认为传承和推广中国中医药产业和文化,应该怎么入手?

束昱辉:《纲要》指出,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纲要》的说明了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医药产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和改善。对于权健来说,我认为中医药秘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对同一病或同一类病症往往具有“药到病除”的疗效,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更是世界大众的福音,有其无可替代的“内核”价值,甚至可以被视为中医药文化的根基。

因此,要想真正意义地承袭、振兴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使之得以在当下渐趋没落的不利背景下崛起和突围,首要的任务,便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和保护散落于民间的中医药秘方,进而通过科学、系统的产业化运作,将之转化为真正造福于大众健康的优质产品。

《知识经济》:权健在传承中医药产业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具体做过哪些尝试?

束昱辉:创业十二年以来,权健从祖国悠久、浩瀚的中医药文化宝库当中积极汲取养分,并将这一无价的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和支撑力,先后挖掘、收集和整理针对各类疑难杂症的民间中药秘方600余副。

我们也战略性地把公司的发展基调定位为“以中医文化作为根本指导,以经典秘方作为核心依托,以弘扬国粹作为责任义务,以促进健康作为使命天职”,将企业打造为一个集中医药秘方搜集整理、养生调理品研发、中医学教育研究于一身的产业化集团。

与此同时,权健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和价值,配合着自然医学服务中心的发展。近年来,权健坚持由养生技术培训入手,对包括《药性赋》、《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古典刺络疗法》、《中医理论基础》、《简易灸疗技术》《九种体质分析》、《简易罐诊罐疗技术》在内的中医类著作进行宣讲,受训人数已逾百万,间接获益者更是无从计数。

《知识经济》:权健是如何以中医药秘方为基础,研发和拓展了目前的产品系列?

束昱辉:2004年,在火龙液秘方的基础上,历经了无数次的改良、调配和试验之后,权健终于凭借最原始的人力生产出了第一桶用于权健火疗的“火龙液”产品――这是我创办权健之后的第一款产品。

火龙液诞生后,权健火疗便呈燎原之势,迅速在市场中取得突破。截至目前,权健全线产品均在中医药秘方基础上创新研发而成,产品涵盖营养保健产品、自然医学产品、本草女人香系列产品、草本护理日用系列产品、家庭养生护理品以及中草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基于经典中医药秘方而衍生出的优质产品在权健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经济》:《纲要》中指出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权健在管控产品品质方面,有哪些措施?

束昱辉:多年来,权健坚持以爱心和诚信铸就高品质的产品,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石,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权健产品采用从供应链源头采购到最终顾客使用各个环节全方位系统化的网状管理体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可信赖的健康产品,同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市场运作环境。与此同时,权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大健康”产业战略的稳步推进,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拿中药饮片为例。中药饮片不仅仅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更是整个中药产业的关键支柱,它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产地的不同、品种的差异、采集的时间、炮制的规范、贮藏的条件、配伍的规律、煎煮的长短、服用的方法等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同中药性能的优良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即使同一种药材,其药性亦会因为这些因素的不尽相同而南辕北辙。当下,中药饮片产业之所以频频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套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对中药材行业而言,规范化种植,是源头保障的有力手段,而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行,才是彻底杜绝一切弊端的先决条件。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权健坚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遵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标准,在国内多地建立起了企业专属的药源基地。通过对包括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运在内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严苛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中草药内在质量的稳定性,使得可能出现的所有隐患在源头上便得以规避和杜绝。

如果没有精确把控质量的意识,只是单纯的重复作业,即使握有再多的秘方,归根结底,也无异于废纸一张。医药行业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任何细微的纰漏,都将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从事这个行业,每时每刻都需要提醒自己,我们给他人带去的应该是福利,而不是灾难。

《知识经济》: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权健有哪些创新的举措来促进产业发展?

束昱辉:在不断挖掘中医药秘方和保证中医药产品品质的同时,为满足中医药产业化的梦想,权健还规划建设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凭借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为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提供强有力的生产及物流保障。正在建设中的权健华东总部,占地1600亩,投资60亿元,未来将大力开拓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康休闲和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共七大领域,打造配套完善、全国一流的权健生命科学产业园。

权健除现有的中草药、保健品、中医药妆品等领域,对医疗领域的进军正在有序进行。自2013年起,权健投入巨资在华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六大区域相继建设集体检、治疗、康复、临终关怀于一身的世界特大规模的肿瘤医疗机构。目前一期工程业已完成并面向全国营业。四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天津权健肿瘤医院将建成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药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超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同时也将成为世界单点面积最大、设置床位最多、治疗设备最多、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机构。

为行之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治病难,病难治,治病贵”的宿疾,权健全程规划和设计了中国医疗网,此网涵盖了各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断方案。患者登录后,可根据自身病症的表现和特征,选择系统呈现出的人体模型的相应部位,按照“已知疾病”和“未知疾病”进行诊断。待疾病得到确诊后,患者可持系统出具的处方就近选择权健医疗机构取药或者治疗,亦可前往指定的医院配药或者治疗。

与此同时,但凡通过“中国医疗网”进行疾病自检的患者,其基本情况、诊断情况以及特别要求等一系列信息,将储备至权健总部,经由相关医疗专家会诊并开具对应处方后,给予权健医疗机构内部制剂及配套方案支持。

权健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模式,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权健还将继续珍藏初心,不断努力。

医药产业发展篇2

海外大型制药公司和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分析

医药产业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我国国民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支出、教育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医疗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给了投资者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目前很多投资者看好医药行业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的医药企业本身也对资本有着较强的需求。

国外投资巨头早已盯住了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机会,中国投资机构也开始跃跃欲试。目前一些投资者比如风司早已在中国医疗市场布局,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业都存在投资机会。另外,医疗保险和医疗IT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领域。

2008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与山东的新华医疗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新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重点开拓基础医疗市场。之后,GE还宣布将加大中国农村基础医疗市场的投资规模。此前,飞利浦、西门子等企业也有类似计划。

在医疗服务领域,国外风投也频频涉足。作为中国健康医疗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爱康国宾公司在2007年底获得华登国际、美国中经合集团等6家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共计2500万美元。2008年,佳美口腔医院连锁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日前获得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和美国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

那么,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医药产业链条的哪个环节最感兴趣呢?生物医药领域历来是资本青睐的对象,而对于化学新药的研发,投资基金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产业结构不健全、不完整。而对于原来一直被忽视的药品营销环节,投资基金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几家主营在医院终端安装显示屏以帮助制药企业进行营销的公司的融资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而医疗器械领域无论是在资金需求还是在投资周期上,都比制药领域更符合投资运作特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已从单纯的诊断、治疗、化验,向诊断、治疗、分析、康复等多方面转化。对于资本介入的方向,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投资总监杨瑞荣认为,一是家用医疗产品行业有很大的潜力。这是因为患者到医院做一个检测经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家里做又快又省钱。第二是进口产品替代。中国的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尤其是大型的医疗器械产品,过去基本上是像GE、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占市场的绝大部分。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开始抢占这个市场的份额。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数千家制药企业,且不少企业每年也有研发投资,也有对外投资部,但其投资水平还难以与国外那种大规模、专业的企业创投行为相提并论。如果本土的制药企业能够认真学习跨国企业的经验,除了投资自身的研发项目外,还注意逐步建立起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队伍,在有条件的时候,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进行投资,这无疑将有力地促进本土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

海外大型制药公司和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对于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和投资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礼来亚洲风投主要针对生物科学领域、医疗器械和诊断、医疗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除礼来以外,辉瑞、诺华等不少跨国制药企业也纷纷加入在中国医药领域进行风险投资的行列。毫无疑问,风险投资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格局演变、企业生存和竞争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在如下几个方面:

――投资构建以中医药医疗为基础,以现代医疗健康服务为支撑的健康产业体系。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我国将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充实和调整中医诊疗项目,合理调整中医技术劳务价格。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中医药、民族医药实际情况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在政府对公共卫生专项投入中,增加中医专项补助经费。在制定重大疾病防治规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合理增加中医药防治项目份额。

按照该规划,实施完成后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10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的由2005年的12%上升到65%,设有针灸科的由2005年的37%上升到90%,设有推拿科的由2005年的19%上升到75%,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到50%以上的由2005年的23%上升到80%。中医药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作用也将更加显著。3年内,我国将基本形成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为骨干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医医院年诊疗人次预计由2005年的2.34亿人次上升到3.4亿人次。

一投资建设依托药品分销、物流配送与连锁零售药店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医疗服务服务的发展必将带动分销和物流业的发展,投资建设药品分销、物流配送与连锁药店相结合的营销网络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投资中医药医疗器械及医疗器械包装用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医药医疗器械将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医疗器械包装用品属于一个很细分的行业,之前在行业分类时经常被归到医疗器械或是印刷包装一栏,但从2005年开始,非典的蔓延以及一系列由于感染引起的医疗事故,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灭菌包装方式。目前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包装仍缺乏必要的重视,有些机构还处于30~50年前的医疗器械包装水平,而美国的消费量已达到了我国的5~6倍。

――投资开发中医药新品种。投资开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病种的中医药新品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医药产业发展篇3

一、产业现状

1、基本情况。

XX市现有各类医药企业19家,其中制药企业6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家,黄姜加工科研攻关企业6家,化学原料药生产加工企业5家。19家企业中共有固定资产6.5亿元,拥有489个生产批号(含医院批号和部分重复品种),年生产针剂2亿支、片剂20亿片、口服液1.8亿支、胶囊剂13.6亿粒、丸剂900吨、颗粒剂2200吨、2000多吨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初步建成了30多个品种共110万亩的药用植物基地,开发并生产加工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中西药品;化学原料药等激素类原料药中间体已稳步向深加工发展;最新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已获成功,也是我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制药项目。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2、“十一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XX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医药产业作为“一主四大”的支柱型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狠抓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依托“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东引西联、项目兴市、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和中药新品种,初步形成了集我市医药科研、医药生产、医药物流等“三位一体”,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医药生产企业。

2009年全市19家医药企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38%;利税6400万元,同比增长54%。主要产品共完成3997吨,同比增长8.4%。其中皂素616吨,同比增长1.4%;双烯884吨,同比增长38.9%;沃氏氧化物169吨,下降17%;中成药1150吨,与去年持平;针剂19837万支,同比增长67%;中药饮片和原料药稳步增长。竹溪华驰、竹山天新、房县天马和中药饮片、丹江丹澳、开泰、清大药业、郧县康迪已成为医药行业的骨干企业。总体情况为医药企业稳步发展,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突破,医药企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原武当生物制药公司荣获“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所生产的“效威”牌中药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郧西百科皂素、丹江丹澳、丹江开泰激素、竹山天新、竹溪华驰公司被确立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我市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

医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以清大康迪药业为骨干企业的“天圣工业园”以及郧西“黄姜生态科技园”、竹溪“循环经济园”等正在积极筹建,稳步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发挥集聚效应,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抢抓我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历史机遇,立足我市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实现科技兴药、项目兴药战略,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和中西药新品种,积极推进“医药工业园”建设,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生产、销售、批发的医药城市。

(二)总体目标:用三至五年时间,建立3-5个激素原料药和中药现代化科研生产基地,完成一个一类新药的各项试验及相关报批程序,并取得规模效益,开发10个以上知名品牌,建设5-8家生物医药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基地130-150万亩。2010年实现医药总产值18亿元,2015年产值达100亿以上。

重点支持房县武当生物、清大药业、丹澳医化、开泰激素、竹山天新、竹溪华驰等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房县艾克、动物药业、丹江武当药业、郧县天圣集团、万泰生物科技公司、武当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能力,积极支持6家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筛选一批先进工艺和技术,及早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开发皂素深加工产品,推动我市医药产业向纵深发展。

三、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在中药材种植上坚持精选品种,科学布局,突出抓好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品种。XX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品质地道上乘,适种山场辽阔,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产地之一。目前规范化种植的品种有黄姜、杜仲、金银花、肚倍、黄连、木瓜、丹参、天麻、板兰根、柴胡、绞股蓝、党参等,但名贵药材和地道药材基地有待进一步开发。

首选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求、地域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合理划分品种种植区域,按GAP标准在全市南部高山地区及武当山周边地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黄连、川乌、草乌、党参、川芎、绞股蓝、黄芩、黄芪、射干、冬花、玄参等。二高山地区宜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丹参、留兰香、白芷、金银花、柴胡、独活、白芍、丹皮、厚朴、辛夷花、木瓜、杜仲、肚倍等。低山平坝地区可重点发展板蓝根、白术、苍术、白芍、白芷、桔梗、半夏、麦冬等地方特色品种。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多年生、市场稳定、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并适合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

在“十二五”末,把黄姜种植面积控制在30万亩以内,皂素产量控制在2000吨左右,到2015年中药材总面积达150万亩,药农种药累计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加快清大药业医药工业园建设,及早让园区内九大分公司(车间)投入运行,同时扩大清大药业的缓释胶囊和缓释制剂投入批量生产,确保具有自主产权的颗粒剂、胶囊剂产业化扩能在2010年前全部完成。

3、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重点以人民医院与原武当生物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PEP-1-SOD1一类新药技术,这是我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药物,须按时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4、扩大郧县天圣清大公司4000万袋(瓶)注射剂产业化项目和10亿支水针剂、1000万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建设项目生产能力,以及竹山天新公司肚倍系列开发项目,重点开发单宁酸、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5、以丹澳医化、开泰激素公司的高档激素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发高端产品。积极推进六家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及早实现达标排放,进一步发挥我市黄姜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

6、以房县神农中药饮片公司和竹溪云浩饮片公司为龙头,扩大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带动我市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政策措施

1、加快园区建设,培植重点龙头企业。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园区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规模效益,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使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立研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依托大专院校以及我市四所医院和医学院的研究机构,搭建“产学研”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由政府牵头,将各类技术服务平台的牌子挂在具有优势的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发挥XX市现有医药企业和药材资源的有效优势,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吸引外地客商来XX投资办厂,引进和吸收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名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优势产业发展。

4、制订优惠政策,培植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鄂发[2008]6号《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从税费减免、自主产权研发、技改项目、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等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促使医药企业创名牌产品,增强医药企业发展积极性,以推动它们快速成长壮大。

5、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自2010年开始每年设立300-500万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努力使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6、成立XX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和指导全市医药产业发展,协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

三、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在中药材种植上坚持精选品种,科学布局,突出抓好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品种。XX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品质地道上乘,适种山场辽阔,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产地之一。目前规范化种植的品种有黄姜、杜仲、金银花、肚倍、黄连、木瓜、丹参、天麻、板兰根、柴胡、绞股蓝、党参等,但名贵药材和地道药材基地有待进一步开发。

首选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求、地域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合理划分品种种植区域,按GAP标准在全市南部高山地区及武当山周边地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黄连、川乌、草乌、党参、川芎、绞股蓝、黄芩、黄芪、射干、冬花、玄参等。二高山地区宜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丹参、留兰香、白芷、金银花、柴胡、独活、白芍、丹皮、厚朴、辛夷花、木瓜、杜仲、肚倍等。低山平坝地区可重点发展板蓝根、白术、苍术、白芍、白芷、桔梗、半夏、麦冬等地方特色品种。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多年生、市场稳定、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并适合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

在“十二五”末,把黄姜种植面积控制在30万亩以内,皂素产量控制在2000吨左右,到2015年中药材总面积达150万亩,药农种药累计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加快清大药业医药工业园建设,及早让园区内九大分公司(车间)投入运行,同时扩大清大药业的缓释胶囊和缓释制剂投入批量生产,确保具有自主产权的颗粒剂、胶囊剂产业化扩能在2010年前全部完成。

3、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重点以人民医院与原武当生物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PEP-1-SOD1一类新药技术,这是我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药物,须按时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4、扩大郧县天圣清大公司4000万袋(瓶)注射剂产业化项目和10亿支水针剂、1000万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建设项目生产能力,以及竹山天新公司肚倍系列开发项目,重点开发单宁酸、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5、以丹澳医化、开泰激素公司的高档激素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发高端产品。积极推进六家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及早实现达标排放,进一步发挥我市黄姜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

6、以房县神农中药饮片公司和竹溪云浩饮片公司为龙头,扩大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带动我市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政策措施

1、加快园区建设,培植重点龙头企业。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园区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规模效益,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使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立研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依托大专院校以及我市四所医院和医学院的研究机构,搭建“产学研”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由政府牵头,将各类技术服务平台的牌子挂在具有优势的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发挥XX市现有医药企业和药材资源的有效优势,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吸引外地客商来XX投资办厂,引进和吸收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名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优势产业发展。

4、制订优惠政策,培植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鄂发[2008]6号《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从税费减免、自主产权研发、技改项目、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等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促使医药企业创名牌产品,增强医药企业发展积极性,以推动它们快速成长壮大。

5、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自2010年开始每年设立300-500万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努力使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医药产业发展篇4

关键词: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0-02

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品种日益丰富,质量逐步提高,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药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跟我们落后的医药生产能力和急需改革的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关键发展期。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药企业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

(1)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和技术水平低。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机制不活,难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制药企业现有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集中度低,战线长,优势产品没有规模优势。

1.2 医药行业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支撑力不足,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大部分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不足销售额的1%,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装备落后,高级人才明显缺乏,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较差。医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而我们目前所处的大背景是新老体制的交替与过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市场低水平竞争激烈,这就注定我们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以新药为主,而我国则以仿制药为主。

1.3 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招商引资乏力

医药行业普遍开放意识不强,步子不大。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与国外医药大企业合作的项目和企业,影响了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医药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如我国动植物及矿物中药材极具开发价值,但开发利用进程进展缓慢,有特色的医药经济没有形成。在中药企业中,大企业没有做大,小企业没有做精。现有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1.4 医药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形势严峻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制药是国内6个重污染行业之一。对此从资源能源转换角度看制药企业必须达到“三个高效”: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三种治理”: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这些新的要求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

2 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坚持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化学原料药的节水、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可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尽可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2.1 提高医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以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原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打破部门、地区封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体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的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药安全评价、药物制剂技术研究等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水准的信息科技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品评价体系。

2.2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2.3 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内GMP认证基础上,积极推进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满足国内市场对更高水平医药产品的需求,同时以质优物美、合理价格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水平。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作用机制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的研制。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等。加大药物制剂开发力度,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美国和欧盟的药品注册。针对一些专利准备到期的产品,抢先开发、提前申报,抢夺上市先机,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上实现新的突破。

2.3.1 加快创新药物和非专利药的研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细化,应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国际医药市场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的大好机遇,提早准备,加快产品、产业化技术研发,促进化学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提升在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分工地位。

2.3.2 发挥传统化学原料药和普药生产的优势

促进优势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关键性、共性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产生效益。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3 开发特色原料药

认真分析和把握国际市场和产品专利状况,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研究开发,仿创结合,在工艺技术上对产品进行二次创新。重点选择抗忧郁类、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药物等老年性、慢性、传染性疾病等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付丽红,徐建国,尚靖.新药研究开始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4,15(5):268.

医药产业发展篇5

北京市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北京市中医药科研机构数占全国的12%,中医药科研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全国的22%。而2010年4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为全国首批两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的东城区,在北京市中医药领域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资源丰富

东城区之所以成为部级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区域内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在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辖域内,集中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研国医馆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多家官方、非官方中医药研究机构。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核心作用最为明显,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此外,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培训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等多家中医药教育培训机构也位于东城区。这些科研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各级、各类课题近千项,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对全国的中医药学术发展起着组织与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带动区域乃至全国中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源头。

东城区拥有中西合璧的医疗资源,既有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鼓楼中医医院等中医院,也有济仁中医骨病医院等专科中医院,还有协和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同仁医院等综合医院,此外,还分布着杏林中医门诊部、庆余堂中医诊所等几十所中医门诊部。这些医疗机构在东城区共同形成了集综合性、专业化、特色化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东城辖区内拥有的多家全国性中医药出版传媒机构也是东城区振兴中医药产业的优势之一,其中包括医疗养生保健报、《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药》,《中国针灸》、《世界针灸》等报纸杂志,形成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文化学术平台。

同时,在东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国传统医药交流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多个中医药学术组织和团体,对促进全国乃至世界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和文化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

此外,东城区内的数十家中成药、医疗用品及器材等制造销售公司,构成了中医药产品重要的流通平台。其中,作为我国中药行业金字招牌的同仁堂便是东城区中成药制造和流通的主要代表。

主要挑战

尽管东城区拥有丰富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但如何保护中医药的原创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提高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制定适合中医药的质量检测指标及临床疗效标准等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特别是现行的药品专利制度主要依据以化学药品为主的西药标准,亟需搭建起专门针对植物药的中医药基础研究、产品检验与检测、专利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区别于化学药品的保护检测体系。

由于中国近几年才开始重视中医药产业的振兴,据统计,我国天然药物仅占全球天然药物市场的3%,5%,导致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化、信息化不足。东城区尽管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发平台,形成了大量的待转化成果,但其没有足够的市场化经验,又与产业化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其最新科研成果,成果产业化进展缓慢。尽快建立中医药产权。技术、产品的交易平台,促进中医药产业相关要素集聚,已成为中医药产业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疾病治疗到保健养生美容再到健康培训将是医疗服务升级的基本轨迹,目前东城区已基本形成学科健全,品质优秀的中医治疗体系,但向保健、养生、美容、教育培训等附加值较高领域的拓展还不够充分。

发展策略

作为东城区的特色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决定着整个区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程度,只有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同仁堂等核心资源的外溢、扩散效应,才能实现中医药产业在区域内的专业化集聚。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基础研究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企业研发中心在周边地区形成集聚,并逐步向外辐射,促进保健治疗、康复养生等中医医疗服务在新太仓地区集聚。同时,结合人口疏散和传统房屋修缮,建设四合院中医药养生会所,发展中医药养生康体街区。

同仁堂制造的品牌优势也有待加强,依托其品牌可吸引国内外知名中医药制造企业的营销部门在东城集聚,将中医药文化及相关产业植入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中医药传统文化街区。并依托中医药博物馆、北京中医院、同仁堂中医医院、协和医院等中医药文化医疗服务机构,塑造东城区独有的中医药产业氛围,培育适合中医药产业创新的土壤。

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事关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应尽快建立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支撑等公共研发平台,形成一批部级、市级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在现代中医药产业化关键技术、中药制造先进工艺、新材料应用、高新中药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研发出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可控、科技含量高的新中药产品,并择优一批名优中药产品完成二次开发,整合技术资源,加快北京名老中医药方的研究,为开发新药、名药提供公益性的共性技术及专业化服务。

同时,建立技术产权及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中医药知识产权转移、技术经纪,中医药科技成果推介、中医药创业投融资。电子商务等规范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形成融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有利于树立东城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发展区域品牌。应积极吸引“名院、名科、名医、名术”聚集东城,形成医疗学科健全、专业特色集聚、服务品质优秀,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中医药品牌服务区。并吸引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中国区总部及地区总部,重点是企业研发总部和销售总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研发、销售。信息和人力资源聚集地。

此外,还应发挥东城中医药的品牌作用,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积极创办“世界中医药北京论坛”,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扩大东城区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医药产业发展篇6

【关键词】生物医药发展对策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986 年我国正式实施“863 计划”,生物技术被列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国内各大企业为生物技术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金融界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生物技术开发,并且从金融市场融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1、产业政策倾力扶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国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生物制药企业实行多方面税收优惠、延长产品保护期和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 国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针对重复建设严重这一情况,对部分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审批采取了限制家数的措施,以确保新药的市场独占权和合理的利润回报,鼓励新药的研制。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该《规划》在组织领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自1999年开始,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这一投入达到6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由罗氏、葛兰素一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侧重于基因研究,化合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的张江药谷产业集群;拥有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8个生物科技国家863项目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侧重于生物制药、特别是遗传工程药学的深圳生命科学园区等。这些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医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创新,发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都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通常每年投入的经费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一20%,而美国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生物药品的投人占总投资额的 60%~70%。每个大型医药公司都有自己“拳头产品”,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达十亿至几十亿多元。公司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国家给予专利保护,产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长时间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可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美国生物制药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模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另外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气候。

我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引起仿制产品,重复开发投资现象也非常严重,恶性性竟争必然带来效益低下的状况。我国药品进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一份国外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 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2、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物技术产品的广阔前景和丰厚收益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加人开发,但其中多数是仿制国外的,品种少,厂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例如,研制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据统计,仅1996-1998年,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的厂家,重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竟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更由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市场调查分析,造成大量产品堆积,以致投资价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线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于一个月。价格战反过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国产生物技术产品信任度低,而宁愿使用昂贵的国外进口制品。

3、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于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在国外,科研成果完成后,落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进一步孵化,形成技术工艺后再规模化生产,在我国两者严重脱节。缺少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大大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4、开拓市场能力低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手段落后,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药品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国外市场开拓不够,许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准;二是开发市场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偏高,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与投术投人,并深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和凤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医药产业发展篇7

关键词:李时珍;医药文化;医药产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R28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475-03

Thinkings on Li Shi-zhen Medical Cultur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UAN Yuan-sheng,YU Xi-Fa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438002, Hubei,China)

Abstract: Li Shi-zhe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doctors and herbologists in Chinese history. His masterpiec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has been widely sprea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far-reaching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rich connotation, the later formed Li Shi-zhen medical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exploring and inheriting Li Shi-zhen medical culture and developing related medical industry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 Shi-zhen; medical culture; medical industry; thinking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汉族,字东璧,湖北蕲州人(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生物学家,他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他毕生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载于医药史册。深入发掘和传承李时珍医药文化,大力发展当地医药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李时珍医药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1.1崇高的精神

1.1.1大医精诚的道德追求李时珍自幼喜爱读书,十四岁考上秀才,之后的9年内,他3次到武昌应考举人不中,于是毅然放弃了考取功名做官的打算,转而专心学医。并告诉他的父亲,自己“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希望父亲“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以表明他的决心。最终父亲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并认真传授医术给他[1]。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李时珍恪守道德本分,立志做一名“不与草木同朽”的良医,不论贫富贵贱,有求必应,真正做到了大医精诚的道德追求。

1.1.2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李时珍治学十分严谨,科学求实。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精研各类本草,广收民间蕴藏的药物知识,反复审核辨认,去伪存真,努力纠正前人盲目抄袭著书、牵强附会的错误。他对所研究的药物,尤其是民间传诵称奇的药物,并不轻易相信,而是亲自调查,详细考证,力辟邪说,以求实的科学态度,驳斥和纠正了前人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如曼陀罗花为,传说“笑采此药,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乃亲尝之”,体验确有麻醉之功。他坚持真理,力辟服食水银成仙的妄说,指出“《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2]

1.1.3济世救民的高尚医德李时珍幼多羸疾,为除病强身,发奋学医。为穷人治病往往不收诊金,深受当地群众爱戴。据《蕲州志》所载:他“托医以寿世”,施诊乡里,享有很高声誉。他研究本草,目的十分明确,只为治病救人。因而每药之后即有附方,认为舍方论药是“有体而无用”。详观《本草纲目》,附方竟多达1万个以上。考虑到“人命至重,贵乎千金,本草一书,关系颇重”,故不畏艰险,实地调查,搜罗百氏,编写是书。书考800余家,稿凡3易,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巨著,足见其济世救民之心是何等坚定[3],医德是何等高尚。

1.1.4感化众生的人格魅力李时珍广纳博采,认真研读了许多著名医药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以及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不仅具有独到的医学见解和较高的医学造诣,而且博闻强记,悉心精读“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等儒家经典,兼具超凡的儒学修养和淡雅的高尚人格,为后世立下了“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的旷世佳话,其感化众生的人格魅力深受世人敬仰[4]。

1.2丰富的内涵

1.2.1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李时珍从墨子、荀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学习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把它们运用到医学实践中,用以批判古代医药文化中存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谬论,并扫除了科学研究中的各类思想障碍。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并加以发展,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了 “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并总结出“天人统一”、“人定胜天”,这些无不闪耀着古代自然哲学的思想光芒[1]。

1.2.2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的生态思想《本草纲目》还体现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例如养生,李时珍主张人们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时,依据四季变化来调养身体。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他认为,土地和水对人的性格形成、寿命长短等有密切的关系,饮水要讲究,在雨季里还应有特别的办法养生。李时珍还对环境的各要素及内在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提醒人们要注意天气、地气、人气三者之间的关系,“气之不同,病就不同”[5]。这些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生态文明和个人养生保健仍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1.2.3坚持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坚持实践,勇于创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传统医学中不科学的思想和做法进行批判和改进。例如,很多人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采取各种愚昧的做法,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李时珍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神仙一说“渺茫不知有无”。特别是对于当时盛行的“丹药”,李时珍认真实践,通过大量实例研究考证,提出“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认为服用丹药的做法并不科学。对于“丹沙”,他认为“如火则热而有毒”,“物性逐火而变”,“能杀人”[6]。

2李时珍医药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2.1李时珍医药文化的贡献

在分类方法上,《本草纲目》按照“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原则和从无机至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观点,采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方法,完全按自然属性进行分类。与传统的按下、中、下三品对中药进行分类的方法相比有质的飞跃,与现今的分类方法十分相近,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药用植物的自然类群,使人们对植物分类的研究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时珍的这种分类方法,相对于18世纪林奈的自然系统理论,时间上要早200多年,内容上要丰富得多。因此许多学者把这种分类方法称为“古代最完美的分类法”。他在《本草纲目》中不仅新增了本草,还丰富了道家思想,明晰了生态思想,传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2.2李时珍医药文化的影响

《本草纲目》在出版以后,先流传到日本,后流传到欧美,先后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俄文、朝鲜语等十余种文字,传遍了五大洲。达尔文评价《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东方医药巨典”,并在其《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中数次引用,例如金鱼在家养条件下发生变异,鸡七个品种的描述等;鲁迅先生评价该书“含有丰富的宝藏”“实在是极可贵的”;郭沫若在1956年为李时珍题词:“医中之圣”、“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李约瑟说“《本草纲目》是草本系列的最高著作”;清代著名草本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及吴共浚《植物名实图考》均以《本草纲目》为蓝本加以删补。

由于其突出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李时珍得到了全世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1951年,维也纳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李时珍列为“古代世界名人”;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李时珍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其雕像镶嵌在大学礼堂走廊的墙壁上;《莫斯科真理报》撰文:“在莫斯科大学的新校舍中有中国科学家的像,这证明了苏联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拥有杰出的古代文化的人民的深深尊敬”。同时,李时珍对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医药工作者生存发展的良好氛围,时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公门万户悬昌艾,出城十里闻药香”等佳话流传[7]。

3李时珍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3.1进一步发掘和传承李时珍医药文化

整合现有李时珍研究机构,加强对李时珍医药文化的发掘和传承。第一,要加强研究,深入发掘,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李时珍学术思想研究中心,加强对《本草纲目》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的研究,探索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第二,加强宣传,通过多媒体、多途径,塑造和宣传李时珍的光辉形象。2009年8月,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电总台等单位联合拍摄的46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大明医圣李时珍》,亮相电视荧屏。该剧将李时珍的光辉形象,以及他的家乡蕲春县,较好地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面前,极大地推动了蕲春的医药、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和传播[8]。

3.2传承李时珍医药文化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3.2.1大力发展蕲春乃至湖北省中药材种植产业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基地;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要结合农业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全省丰富的药材资源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载药1 892种,其中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林区有1 200多种,“江南药库”通城药姑山野生药材达千种以上,“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龟、蕲蛇)自古以来就是道地药材,这些药材随着《本草纲目》的广泛传播而被世人熟知。因此,传承和发扬李时珍医药文化,充分发挥李时珍名人效应,有利于我省药材资源的发掘,对湖北省特别是蕲春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做大做强生产加工企业,树立医药品牌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充分利用李时珍名人品牌效应,对于发展产业、做强企业、树立医药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具有很强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诸如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德国奔驰车等。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知道蕲春有个李时珍,却不知道李时珍中医药品牌,李时珍名人效应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近年来,蕲春县努力依托名人文化效应,已经做大做强了一批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以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一批中医药企业,产业涵盖中药制剂、药酒生产、医疗保健、医药物流等,并开发了中药胶囊、冲剂、片剂、丸剂等中药,中药保健酒、药枕、腰带等保健产品,以及药用化妆品等50多个品种,李时珍医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产业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品种的同时,要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塑造品牌,坚决杜绝和抵制伪劣产品。今后在做大当地医药生产加工企业的同时,还要确保产品质量,树立李时珍医药品牌[9]。

3.2.3充分发挥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作用,打造中医药产品流通中心蕲市在宋朝时就开始形成,明代逐渐兴盛,历史十分悠久,闻名全国。1991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蕲春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0]。2008年10月10日,深圳金阳成投资有限公司与蕲春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建设“湖北李时珍国际医药港”,该港是以部级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建扩建为核心,以医药和健康产品贸易物流为主题,努力打造长江中下游最大中药材集散地,大别山部级中药材采购基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药和健康产品贸易物流平台。今后要进一步发挥该港的作用,使之成为黄冈乃至湖北省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港、财富港、信息港、集散港、服务港、休闲港、金融港、文化港和健康港。

3.2.4依托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链在深入发掘和传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产业链,如开办李时珍中医院(门诊部、连锁药店);依据其生态思想,开设养生保健机构;从《本草纲目》中筛选产品,开发系列中医药产品;结合李时珍医药文化,发展特色医药旅游。当前,大别山已经初步建立了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一条可以参观李时珍纪念馆、体验中医医疗、参观中药种植、体验中医药文化、购买中医药保健产品的旅游文化专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医药文化旅游品牌[11]。

参考文献:

[1] 鄢丽.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2] 胡庆华.李时珍学术特色及其对中医药的杰出贡献[J].时珍国医国药,2005(3):258-259.

[3] 黄光英,龚.李时珍医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2):98-99.

[4]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 王玉德.李时珍《本草纲目》生态思想初探[N].湖北日报,2008-10-10(12).

[6] 周彭.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N].中国中医药报,2011-11-23(03).

[7] 钱崇树.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J].中国药学杂志,1953(5):193.

[8] 曾祥惠,张孺海,余立鹏,等.医圣故里 健康蕲春[N].湖北日报,2010-11-19(01).

[9] 魏纪林,魏芳,胡神松,等.建立李时珍中药产业基地的实证分析与战略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824-828.

[10] 万声.湖北蕲春规划建设“李时珍国际中药港”[J].中国经贸导刊,2005(3):45.

医药产业发展篇8

陈会长表示:实践告诉我们,改变粗放型的、低端重复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型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要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重点应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原始创新。我们要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否则与国外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尽管原始创新周期长、环节多,新药审批时间长,资金投入大,但必须迎难而上,既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又加速推进,下好棋,起好步,出成果。对这一点,早一点认识,就早一点主动。自主创新是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抢仿全球一大批专利到期药品。

据资料介绍,2008-2010年专利到期药品有468个,专利即将到期的药品2011年有167个,2012年有227个,2013年有285个,2014年有326个,2015年有293个。到期和即将到期的合计共1756个,市值超千亿美元。其中:抗感染药492个,呼吸系统药220个,内分泌代谢药382个,心血管系统药322个,消化系统药193个,抗肿瘤药175个。我们要把握住世界专利药到期高峰的机遇,做好抢仿工作。

抢仿专利药,一要结合企业实际,有选择性地确定抢仿目标;二要对到期专利药品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具体品种;三要组织好力量进行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等。要抢仿就要仿好,仿得一模一样,仿好了,功底扎实了,再去自主开发搞原创专利药才有基础,这也是提升研发水平的实战练兵。

第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抓好国外已生产、非专利药的仿制工作,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新兴国家2009年医药市场增幅达12~13%,我国更是达到了20%。全球仿制药处方量增长了5.9%,而同期品牌专利药处方量下降了7.6%,所以,仿制药市场潜力非常之大。预测2011年全球处方药市场销售规模将增长5%~7%,2013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容量将达2500亿美元,加上我国新医改后市场扩容,这将给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第四,开发高端新剂型和新的释药系统。将已有药物开发成新的药物制剂,也是重要的研发创新。国外一个原料一般有8~10个制剂品规,我国一般在4~5个以下。美国制剂品种规格有15万个,为我国的43倍,德国有6万多个规格,为我国的17倍,所以,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也包括开发新剂型、新疗效和新的释药系统,如缓释、控释制剂、控释微丸、透皮控释剂、靶向制剂、脂质体制剂及肿瘤药领域的微球、脂质体,单抗等。高端新剂型药物是我们调结构的重要领域之一,青岛市黄海药厂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一个品种销4亿元,利润近亿元,当然他们对市场开发工作也做得“深耕细作”,事实说明,有好品种、好剂型,如果市场开发不好,也是要被打入“冷宫”的,所以要两手抓,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市场深度开发。

第五,改变原创药的化学结构也是创新,也是调结构。如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2001年专利到期,他们通过手性药物合成拆分工艺,推出了左旋奥美拉唑,提高了疗效,另外又把奥美拉唑转为OTC,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日本武田药厂将奥美拉唑工艺改造结构后,申报了蓝素拉唑又变成了新药。日本三共制药将辛伐他汀结构中含有的内酯环,改为羟基酸,又形成了普伐他汀新药,使之成为水溶性药物,疗效更好,形成了新的专利。这方面已有不少可学习借鉴的例子,创新之路广得很。

第六,开发复方制剂,不但增加新疗效,而且服药方便。如国外很多降血压口服复方制剂已获准上市:德国勃林格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片;日本常用处方药坎地沙坦酯,甲磺酸氨氯地平(8mg:2.5mg、8mg:5mg二种):诺华药厂的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日本第一制药的氨氯地平,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印度Lupin的小剂量复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又如我国有肺结核患者近400万人,开发复方抗结核药大有必要,像开发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西胺+异菸肼复方制剂既可创自己的品牌。又满足了结核病治疗之需。

第七,研究药品不同特点,开发自己的特色药品,特色品牌药。

如糖尿病治疗药物是市场用药大户,在口服用药方面,合资、外资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不少产品已有自己的品牌和复方制剂了。我们也可开发胰岛素新的给药途径或新的复方品种,创造自己的品牌(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复方片)。

从抗生素头孢类10个品种来看,头孢呋辛抗菌谱广、抗耐药性好、稳居销售额首位,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和头孢哌酮作为老抗生素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增速放缓,其中5个新的小头孢产品中,头孢米诺、头孢硫眯、头孢唑肟呈现两位数增长。我们要根据市场情况以变应变,才能持续增长,求得发展。

第八,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可考虑自产原料药制剂化或制剂所需的特色原料自产化,是加快转变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必然。它的好处是:一是优化了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优势,提升了原料药的附加值,并向多剂型制剂延伸;二是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产品毛利率,提升了产能的协同效应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更要看到,制剂创新、抢仿专利药和仿制国外非专利药,在拉动医药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效益、效率是大于原料药的。

第九,发掘、盘活自身的优势和潜在产品,老产品可开发新用途和新的适应证。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做到原有优势产品更具优势,特色产品更有特点、特长。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主要技经指标;通过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合作开发、兼并、收购和重组来获取新品,这些都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措施。对已有优良产品、独家产品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市场需要的中、小产品,也要向做专、做精、做优的方向发展。老产品开发新用途和新的适应证,也是升级换代。

我们要在关注老品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增加新用途,如加兰他敏、雷公滕、肿节风、秋水仙碱都大有文章可做。

第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转变观念。要站得高看得远,敏感地发现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善于捕捉新的增长点。并争取政府支持做好创新工作。

企业要树立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的紧迫性、主动性。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制定调整产品结构计划,加大科研开发费投入,利用社会资源,借助外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研发领军人才,重视信息情报和专利申报工作,盘活资产和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存量资源。主动申报国家重大专项,专利新品,抢仿产品的创新计划及技术改造,专项计划,申请政府关于创新方面的财政补贴,以扩大经费来源。增强创新活力。

培育品牌,是企业之灵魂,有了一流质量的强势名牌产品,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巍然屹立。

上一篇:年度消防安全培训计划范文 下一篇:税收筹划的主要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