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3:28:45

资格管理论文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限度内可以成为国际法主体

分析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首先有必要对国际法主体的含义作个了解。所谓国际法主体,是指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2]由此可见,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要有三个条件:一是独立参加国际关系;二是能直接承受国际地位上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般认为,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是国家,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还包括国际组织(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从上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也可得出,某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已具备国际法主体的资格。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关系,他们所效力解决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国际性乃至全球性的。[3]某些非政府组织通过某些特定方式在某些领域获取了某些有限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资格,在某些国际事务和国际法领域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和法律地位,但这些权利和资格与国家所享有的权利和资格并不是等同的。在环境领域,个别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如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组织。[4]

另外,在国际关系中,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共同制订或通过的一些重要文件,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提出的建议往往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有些文件还被一些国家认可和实施,或直接转化为国际法律性文件,或通过国内立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在20世纪90年代,非政府组织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譬如,在旷日持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的许多妥协都是在非政府组织提出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里约环发大会的准备工作接受了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各种建议,在大会的最后文件中吸收和接纳了非政府组织提出的许多思想和主张;刑法学高等研究国际学院和美国律师协会推动建立了国际刑事法院;帮助制订国际禁雷公约;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和第三世界债务减免问题的高度重视,挫败了29个主要工业国家制订全球投资基本原则的企图;人权的影响等等。以上情况表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已渗入到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贸易、战争、人权、医疗卫生、环境、劳工、贫困等,并且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二,政府间国际组织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为政府间主要国际组织的联合国有专门处理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机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合国》第71条规定:“经社理事会得采取适当办法,俾与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本理事会职权范围内之事件。”该条规定了联合国处理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原则,即经社理事会可以就与非政府组织有关并属于经社理事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征询非政府组织的意见。根据这一原则,理事会在1968年通过了“理事会与非政府组织之咨询办法”的决议,具体规定非政府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条件与程序,并为处理和协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成立了专门的辅助机关-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认可它们在联合国的咨询地位和观察身份。获得经社理事会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有权以咨询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出席理事会议并参加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并有权在会上作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

1996年,联合国经济理事会通过的1996/31号决议对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咨询关系再次作了规定。该决议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的正式国际会议及会议准备阶段制定了规则,进一步承认了在各国和地区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允许各国和各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在经社理事会发表意见,而不必像以往那样必须通过在经社理事会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去间接地表达自己的主张。经社理事会在1996年第297号决议中提请联合国大会审议非政府组织全面参与联合国工作的问题。这是联合国大会历史上第一次面临这样的请求。[5]

政府间国际组织同非政府组织进行协商,是联合国的创造。但在联合国内,除特别授权,只有经社理事会可以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咨询地位,联合国其他机构或会议,不得擅自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咨询地位。[6]一些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如美洲国家组织、欧洲委员会等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可以讲,政府间国际组织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某些问题进行协商,能够使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但与其他国际法主体如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相比,这种参与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在联合国体系内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并且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无权享有特权和豁免即可予以说明。

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方面,非政府组织已被《联合国》等若干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章程及相关决议专门指出其法律地位,其名字也赫然出现在国际公约协议文本上,其代表能与国家代表、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一起参加有关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的国际大会。故非政府组织已日益广泛地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国家间会议,需要对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进行重新评估。

其三,由于某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既可以是国家机关也可以是一国内部的民间团体或个人成员。故这些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各国共同活动的一个场所,各国的政府代表和非政府代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而且非政府组织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人员和人事安排方面往往是相互渗透的,不少政客从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离职后都去非政府组织担任职务或充当志愿人员。如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于1948年10月5日成立,它的成员非常广泛,主要由国家、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组成。中国最初即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在1979年加入,后于1996年10月以国家的名义加入该组织。再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其成员既可以是各国的民间组织也可以是有关国家机构。

这类非政府组织,其代表来自政府和非政府两个方面,通过其召开的国际会议各国可以就某些具体问题达成一致赞同的意见,通过长期的实践提供国际习惯的证据或促进某些国际习惯的进一步发展。其国际法主体资格是在长期的国际活动和国际实践中被国家所认可的,其主体资格不是来自国际条约,而是来自习惯。[7]

其四,由于非政府组织日益广泛地参与国际关系,已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成员(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承认某些非政府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1986年4月24日签订的《关于承认国际非政府间组织的法律人格的欧洲公约》已经明确承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如国际红十字委员会是一个依据瑞士民法设立的私人团体,并且被认为在国际公法上是一个独立的实体。[8]其代表与日内瓦公约当事国的代表一起参加定期的国际红十字大会,主要任务则是援助和保护武装冲突的受难者以及自然灾害的受难者。这类非政府组织已经在国际上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地承担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应是国际法主体。

其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关系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再加上信息技术革命的支持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民间社会的人员和组织的跨国往来迅速发展。在一些有关人类重大问题,如人口、教育、扶贫、卫生保健、妇女儿童保护、环境保护、难民救援、人权、裁军等方面,过去由政府独享,现在已为非政府组织涉足,甚至在某些领域非政府组织起着近乎主导的作用。因为传统的以各国政府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制在迎接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显得力度不够,或者是力不从心,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实践证明,各国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应对当今人类发展所遇到的挑战,新的全球治理体制不仅要有国家间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参与,而且还应由非国家的非政府的组织参与。故赋予某些非政府组织以国际法主体资格,也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问题之所需。前述国际红十字会被公认为国际公法的主体即可予以说明。

因此可以讲,从非政府国际组织广泛地参与国际关系;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与非政府国际组织进行协商的机制;非政府国际组织的组成;某些非政府组织已被公认为国际公法主体,以及政府间国际组织解决当前国际问题的有限性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笔者认为,应承认某些非政府国际组织为国际法主体,即有限的、有条件地予以承认。

小结

赋予某些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国际法主体资格,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非政府组织都承认其为国际法主体。对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的认可,应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即仅仅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承认某些非政府组织为国际法主体。因为非政府组织毕竟不是国家间组织,和国家间的国际组织相比终有其局限性,故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具体到某一非政府组织,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根据其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来决定是否赋予其主体资格。譬如对于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如核扩散、战争等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非政府组织缺乏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很难接近决策者,对这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在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等问题上,非政府组织则相对易于接近决策者。这些政府难以处理或不愿处理的问题,非政府组织因为易于接近特定的服务对象而处理起来相对较易。故这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可斟酌考虑授予其国际法主体资格。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冲突

高职院校一般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财务管理专业立足于会计,高于会计,对专业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制定以职业为导向,突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操作性很强,大量减少理论课程课时,削弱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其独特性,需要在融会贯通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一部分金融、法律和管理的知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与会计专业的学生考取相同的资格证书,导致一部分高职院校完全借鉴会计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相比于会计专业广泛而薄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初级技术职称的通过率低于会计专业。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但仍然难以提高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以及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之间的冲突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最近几年兴起,课程设置受会计教育体制的影响。会计专业历史悠久,专业课程科目较多,各课程之间的知识存在交叉重复,导致课堂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分散在各专业课程之中,需要学生对平时的课程进行提炼,甚至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自学专业资格考试的教材,或者报名参加各种考证培训,导致教育资源和学生精力的双重浪费。

(三)高职教育目标与会计资格考试能力要求之间的冲突

面对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对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引进国外的各种专业技能考试,同时一些权威的资格考试(ACCA、CFA等)是全英文的教材和考试形式,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清晰阐述观点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相对较弱,更是增加了考证的难度。其次,一些高难度的资格考试周期较长,需要采取阶段性的课程设置。例如,注册会计师分为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两个阶段,专业课程的周期最长是5年,综合阶段增加了英语的测试。同时,全程采用计算机考试,使课程体系需要融合职业道德、会计、商业、金融、管理、税务、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更加长远的规划。

二、会计类资格考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优势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就业率超过相对成熟的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相对独立学科,各种会计类职业资格考试这只“无形的手”,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产生巨大冲击,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将考证与财务管理职能设置课程体系融合又不影响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无缝对接

为提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会类专业,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岗证)作为取得毕业证的必要前提,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考试作为能力目标考核。采取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给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第一阶段:基础阶段,突出会计基础知识的原理和精髓服务于会计上岗证的考试;第二阶段:拔高阶段,自编教材揉合资格考试内容,增加对会计准则中实务操作的解释,开设《初级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以财务管理能力框架为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提高教育质量

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就业渠道广泛,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财会专业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需求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处理、分析数据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集合行业(企业)实际用人单位、全国高校商学院联盟等共同探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问题,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胜任能力体系,优化教育体系。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三)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把教学的过程从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企业入驻学校,校企合作共同研讨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通过适当调整、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建立企业教学基地,学生去企业教学基地短期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企业接轨;还可以全面引进一些优秀的企业,引进对方的运作模式,让学生熟悉公司的经济业务编制模拟公司概况,甚至创办高校财务咨询企业。这些办学模式将教育重点从“应试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推进教学与资格证书的完美融合。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属于全国性的统考,做好这一考试的监考管理工作,对全面稳定卫生医疗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监考管理工作则是连接试卷命制和考试结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也是保证整个考试考务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所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点遍布于全国各个县市当中,各个市县考点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监考工作。而各个分考点的主管领导,则有分考点的相关人员来担任。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行前,组织召开考务工作会议,由各个市县的卫生局长主持,重点强调考试的相关纪律、考试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对各项具体工作细化到各个分考点的主管领导那里,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在考场的设置和监考人员的安排方面,务必加以明确,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在考务的相关培训工作结束以后,各个市县卫生局的主管领导要亲自到各个分考点,进行认真考核,确保监考各项工作达标。

二、制定完善的监考管理机制

1.及时公布各考场信息和相关注意事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经实现了网上报名,主管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相关网站要及时公布有关考生考点的信息,并且将考试的相关注意注意事项及时在网站上更新,在注意事项当中将考生的进场时间和所携带的相关身份证件等,尤其特别注明在考生迟到以后,禁止考生进入考场的字样。还要注意考生所必备的工具:橡皮、签字笔、2B铅笔和小刀等必备的考试用具,禁止携带的用具包括:通讯工具、书刊资料或者是一些具有查询查询功能的电子产品等,让考生能够在考试前做好充分的笔试准备。另外,还可以将考点的乘车路线及时公布给考生。

2.设立分考点考务管理机构

进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各个分考点,要根据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考试规章,设定分考场的考务管理机构。各个分考点的考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组成,分别是考务室,保密室、医务室和休息室。考务室主要的任务是负责试卷的发放与试卷的回收工作。考试的试卷在发放的时候,一定要由分考点各个考场的主监考人员,在签字以后才能够领到试卷,在考试结束以后,进行试卷回收的时候,必须要经过考务室的人员在数好试卷分数,主要监考人员签字以后,才完成试卷的回收工作。试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关系到卫生专业技术考试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各个分考点的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将试卷的发放与回收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各个分考点必须有医生值班,防止考试在考试期间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这也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关键,各个分考点的值班医生,要负起责任来,切实保障考生考试顺利。医务室的医务人员,由各个分考点的主要领导负责管理,做到有情况出现及时处理,安定好家长和考生的情绪,为考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休息室,主要是给考生和监考老师提供休息的场所。考生在考试结束后,考试没有进行,考场是不允许随便进入的,这就要求考生到各个分考点指定的休息室休息,能够维持体能,确保能够迎接接下来的考试。

3.做好分考点的试卷保密工作

各个市县的考试主管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试卷保密制度,在试卷由公安部门押运到各个分考点以后,各个分考点也要遵照试卷保密的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试卷内容不会被泄露。在公安人员将试卷交接以后,在各个考场的监考人员要亲自签字确认后才能够将考试试卷发出去,要严格遵照考试的具体程序来进行,还没有进行完的考试试卷,一定要做好严格的保密制度,试卷一定要放入保险柜中,由专门负责考试的人员全天候值班。

4.布置好考场

各个分考点要负责考场的布置工作,监考教师要根据考场的人数进行适当的安排,并且保证考场内的卫生,并将课桌提前将带抽屉的一面进行倒转靠前,编排好每一名考生的座位号,以便考生能够对号入座。。考场中的影响考试进行的挂像和相应的挂件要进行适当处理,以免影响考试顺利进行。在每一个考场要配备电子屏蔽仪和手机探测仪,确保考试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各个分考点在选择监考教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并且尽量选择具有丰富监考经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开始前,要对各个分考点的所有监考老师,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学习好关于对考试违纪的一些处理办法,尤其要强调对不负责任的教师采取的处罚力度。监考人员,在每一科考试前,都要宣读考试规定,并做好相应的考场情况记录工作。监考人员在由于考场的大小不同,人数不同,一般情况下,小考场监考人员一般在两人,而在一百个以上的考生其监考人员必须在六人以上。

三、严肃笔试期间纪律

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更是能够很好检验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员的实际水平,这关系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因此,必须严抓考风考纪工作,确保考试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进行。

1.巡视员与监考员相结合

各个市县的主管部门要在每一个分考点设置分考点巡视员,负责整个分考点的巡视工作。派遣到各个分考点的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负责整个分考点的考场设置检查工作、分考点的试卷保密工作和分考点的监督检查工作等。另外,各个分考点的领导人员要作为总的监考人员,负责整个分考点的巡考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的力度,在发现考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要及时加以解决,一旦发现考场中的考生有作弊的或者是监考人员监考渎职的,要及时作出严肃处理。分考点中的监考员要真正履行其监考的职责,在考试期间每一科目的考试时间都是固定的,在每一门考试进行到三十分钟以后,严格禁止考试再次入场考试,就是由特殊情况的也不能排除在外。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期间,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性,严格禁止考生在考试没有结束前就交卷提前离开考场的现象发生。在每一名考试在进入考场以前,必须要向考试的监考人员提供相应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只有在两证齐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考场考试。证件不全者,严格禁止进入考场进行考试。各个分考点考场的监考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决制止有替考现象发生,在考试开始前,要请每一位考生在相对应的考号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了让监考教师进一步校对学生笔迹,防止替考现象发生。在正式考试结束前,监考教师要认真校对每一位考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再次确保没有替考人员出现,确保考试纪律。在监考教师宣读完考试纪律后,逐一检查考生是否还携带手机或者是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要郑重声明发现按作弊处理。对于在考试过程中,发现的考试作弊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各个分考点要对考试作弊的人员进行及时分考点通报,并将通报的结果及时公布在各个分考点内,还要将违纪考生的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到市县的卫生局备案。在对违纪考生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考试管理处罚规定来,坚决不能够走人情关系,往小处说是为了每一位考生的实际利益,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从大处说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能够健康稳定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处理考试违纪人员时一定要严。

2.做好试卷回收、封存和转运工作

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结束后,要认真做好试卷的回收工作,各个监考人员在考试结束后,将考试有关的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全部进行回收,在考场内清点完毕以后,交给分考点的考务室,由考务室的人员在清点完毕后,监考人员签字,各分考点考务室人员签字,在签字结束后,组织专门人员对试卷进行回收,并暂时放在保密室内进行封存。保密室要派人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确保试卷的安全。保密室在整个监考工作中也处在一个重要位置,是监考工作正式结束前的关键,因此绝对不能忽略,要使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对保密室进行严密监控,确保试卷的安全。对于看守保密室的人员,在进入保密室前,要严格进行教育,这是为保证考试的公正与公平性。试卷的转运工作,由当地的各公安部门负责,试卷在从保密室取出后,由公安部门的相关人员将试卷押送到各个阅卷点,进行试卷的评分工作。

四、认真做好监考管理工作总结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结束以后,监考工作并没有结束,还要召开专门的监考管理总结。监考管理总结不能当成一种形式去做,要认真做好,这切实对考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各个分考点要进行监考管理总结。

分考点在进行监考管理总结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考场布置情况、监考人员的监考情况、考生是否出现违纪现象、考场内的纪律如何、对违纪考生的处理意见等等,各个分考点的负责人将考点内的整个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在进行考务管理总结的时候,不能只谈优点,不讲缺点,这样不利于考务管理工作的进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分考点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总结,确保总结的真实性。在进行总结的时候,各个分考点的负责人要注意将各个考场的情况进行汇总,并注意总结出其主要的特点,按照柱状图对考点的总体情况生动的呈现出来,能够直观了解到各考点的情况,这便于与往年情况展开比较。

2.各个市考试点的主管机构也要做好监考管理总结。

各个考试点的主管机构作为一个市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工作,需要对整个市的监考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依据各个分考点的总结来进行,这样能够保证总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为来年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供监考管理方面的借鉴。各个市考点主管机构在进行考务总结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各个县分考点的考场布置情况、有没有出现违纪现象、对违纪处理的结果是否恰当、各个县的主管考试领导的工作情况怎样等等。

3.对分考点实行认真考核。

对分考点的考核,是保证考试公平的一个关键点,能够进一步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效应。社会效应是对社会对考点是否公平的一个认可度,如果这个考点一直社会反响比较好,那么可以继续在这里设定考点,如果社会反响比较差劲,就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取消考点,并对相关的违纪人员进行及时处理。每一年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结束后,都要对各个分考点进行评估,评比出先进的考点单位,并对考点当中表现优秀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对于表现比较差劲的则要给予批评,并督促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整改。

五、结语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发展过程:

①出现背景:

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缘于英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伴随着英国经济发展日趋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往在教育制度与培训体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推动,社会职业分工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英国同样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但由于标准不一、分散管理等不同力度的证书在社会上认同度很差,因此英国政府出面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规划性的管理。

②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时间:

伴随着这样的背景,英国政府于1988年及1992年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对英国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付诸了法律力量,标志着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以系统的形式出现并运作。《教育改革法案》以及《继续教育和高等增长率改革法案》中对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对劳动力职业资格管理等问题都设定了相应条文,标志着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初步建立。到目前为止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共涵盖了5个等级,近4000种职业类别,每一类别的细分达到了近38000余种级别资格,这一庞大的体系在仍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具有众多种类,都具有很高的认证实力。如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是当今世界最为领先的会计师团体之一,也是目前国际海外学员最多、规模发展最快的会计师组织。CDCS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时评定跟单信用证人员在理论、实际业务操作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是由ICC直接授权,与英国特许银行家协会及国际金融服务协会IFSA共同推出的。C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的物流证书,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物流与运输组织,是目前世界最为权威的组织之一,起初由两所百年历史的英国物流学会以及英国交通学会共同创立的。在发展的近半年历史过程中,CILT形成了一条完备的物流与运输体系,包括对物流与运输资格标准进行认证。TVG英国交通职业团体,从属于NVQ,是位列于CITB之后同时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训练组织。其中包括土木工程师协会ICE,专业公路工程师协会IHIE,皇家物流运输协会CILT,公路和交通协会IHT四部分组成。此外著名的英国职业资格认证还有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国际对外汉语教师TCSOL等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分类,同一类别中也有不同分类,如土木工程师就分为资深土木工程师Feng、特许土木工程师Ceng、专业土木工程师Ieng以及工程技术员EngTech等不同的级别分类,其涵盖范围之广使得雇主在各行业都能找到相应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等级。职业资格认证种类的细化都归功于英国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的重视不断加深。

2.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组织机构:

只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才能对学员的发展领域进行质量控制。在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管理中,有相应的权威机构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其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备是任何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所无法比拟的。

2.1行政管理机构:

英国教育方面的行政管理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两大部分共同组成的。中央管理机构:教育与就业部,以政府职能机关得性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上的政策与立法工作。1995年6月,政府宣布将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组建教育与就业部,简称DFEE。是年9月,教育与就业部确定了其工作目标:通过对国家教育成就及技能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效的劳动市场,进而支持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地方管理机构:英国地方行政教育机构主要是指各地方的议会、教育局、教育委员会以及教育局长。其职责是负责青少年的时间制教育,并在就业指导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2.2业务管理机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职业资格教育制度在劳动者素质提高上遇到了新的挑战,促使其在职业资格体系上进行了巨大变革。促成了由课程与资格委员会、产业指导机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颁发机构共同组成的业务管理机构。职业资格委员会:1986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创立,是代表英国政府对外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认证推行工作,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产业部门、雇主等多方面人员组成,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性观念。通过这项制度管理取代了长久以来混乱的、多元化的管理局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国性的统一资格考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确立对英国职业教育以及培训制度进行了一次管理上的重大改革,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英国职业资格证书通用性、透明性以及可比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大帮助,打破了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之间的流通障碍,对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NCV制度作为一种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方向的认证制度,以实际工作表现作为考评依据,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面对各年龄层,同时也包括各个行业,在对具体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成为职业合格目标之一。总体上讲,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对劳动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适应力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为国家职业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巨大帮助。产业指导机构,通常是行业的非政府的民间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以同时满足雇主和就业者的需要。资金主要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提供。事实上,很多产业指导机构不仅制度标准,还作为证书机构存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颁发机构,专门的证书机构,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批准,有权颁发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专门从事职业资格的运作与鉴定。其中英国最大的三家颁证机构是伦敦行业教育协会、皇家艺术协会、商业与技术教育协会。

3.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管理程序:

3.1一般管理程序(微观):在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管理程序上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确定能力要素及操作标准、决定数据及材料收集形式与数量、以考评形式收集材料、判断证据是否能作为认证标准。能力要素和操作的具体标准是构成任何一个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确定职业能力的各个单元需要的能力要素和具体操作标准是有NVQ体系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第一步,通常包括专业技能、电脑技能、语言技能等类别。其次要在证据搜集之前确定形式及数量,通常需要认证的级别越高,需要搜集的资料也就越多。进而通过有关工作表现搜集重要材料和辅证据,通常包括学院制作产品、创作产品、文献报告等部分,以此检测学员的能力。这是操作人员对职业资格认证管理的基础,也是完成职业资格认证的最重要的步骤。最后由申报者个人完成对证据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进行的判断。

3.2例外管理程序(宏观):

英国的绅士文化对公学和传统大学格外尊重,因此职业教育在主流社会被看成下等知识与下等职业的化身,这一度为职业资格教育招生带来困扰。而多种资格的证书等级需要英国政府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管理。教育经费的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问题,由于许多参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学生在家庭和就业问题上有经济困难,而校方也无法完全承担这部分费用,所以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进行重大改革的时候,应该依照相应的管理程序进行改进,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育体制,增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在1986年,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文凭相沟通,建立起对应的关系。改革就业制度,对职业培训予以重视。自从推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英政府规定新就业人员或再就业人员一定要持有NVQ以及GNVQ认证证书。进而规定不同技术岗位须招用持有相应等级认证的人员。以经济手段辅助认证体系管理。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目的,英国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基金会,与普通大学教育基金并列,由政府直接拨款。而该基金会主要负责制定完整的资助评分标准,对学校基数不同的与其在校生总人数相适应。英国职业学校全年经费的75%都来自政府教育基金。综上不难看出,英国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程序是由中央和地方多级别进行管理的,经济上由中央级行政管理单位制定宏观方向并进行拨款,而地方级行政机构进行具体的实施和监督,在具体实施上由NCVQ进行认证考评的综合标准设定,涵盖多种行业的整体标准并辅助测评,由产业指导机构对各个行业进行分类标准设定,最终由证书颁发机构进行职业资格授予。

4.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上的特点:

4.1优势:

①实时性:

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根据时代特点灵活变化的,主要体现在其不断满足雇主所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帮助教育和培训与产业相结合。这种真正与工作联系的职业资格对于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笔者刚提及的TVG资格认证采取协会会员制度,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协会都成为该行业的传声筒,共同传递该行业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各个协会在自己的网站中以及其他联系网络中都及时传递各种信息,以便于学员在技能上得到交流。会员在世界各地区以研讨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为其谋得利益。这种实时信息的提供,在管理会员及网站信息上的灵活变通帮助会员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在因果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管理采取的实时变通性都为各行业的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是管理中创新的一大体现。

②全面性:

NVQ认证通常是以经常性的,持续性的认证考评为主,这就杜绝了以往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击、片面式检测,因此实现了在考试中进行培训的理念。笔者认为,这种全面性的方式是一种针对考评进行的有效管理,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也加大了教育力度,使得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全面发展。此外,全面性也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各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全面的。例如在交通、物流,在财务、金融甚至是图书馆管理员工也采用的相应的资格认证。政府对于该体系在管理时虽然选用的简单的方式——考评认证,在节约了大量管理资源的同时,将精力付诸在更细节的层面上,也就是说节约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更多的资格认证,便于对劳动力进行细化和评估。

③程序性:

笔者认为管理体系的程序性是使得英国职业资格认证日趋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相应的程序性管理才能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转。在对职业资格评估中有以下四个步骤:首先,要确定能力要素及操作标准。作为国家职业资格的基础,能力要素及操作标准具体体现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都印有标题、能力单元以及能力要素和操作标准。而在进行职业资格管理时,只有满足每一单元所列的标准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其次,决定所需材料的数量与形式。任何管理模式都讲究从实际出发,而英国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也不例外,只有在其形式与数量上对不同类别的行业进行分类,才能从实际出发保证其效果。如在上文提及的土木工程师中具有4个等级,而每个等级所需要的评估形式和数量都是不同的,其层次越高所需数量越多。再次,搜集证据材料。“考评数据的收集是保证高质量考评过程的关键环节。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有关工作表现的证据,它获得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在工作现场的评定材料,这是最重要的证据材料;二是辅证据;三是有关以往学习成就的证据。”最后,对证据材料进行判断,其是否符合能力要素的操作标准。证据材料自我评定由评定者个人完成,但同时接受考评中心的检验员、签发证书的机构等多重监督。

4.2不足之处:

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加强了管理力度,但是职业资格考评工作仍然是以考评者为中心的,体现人本原则的同时,也使得许多考评方式略显开放、灵活。在连续考评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考核管理,这就无形中加大了组织管理机构的压力。此外,连续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强调个体的发展和连续考核的重要性,那么就要求在系统管理上提供相应的法律措施,保证各环节之间的顺利接洽。

5.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作用: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管理,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在众多方面凸显出其作用:

5.1对行业协会而言,

这种体系化的管理方式将英国职业资格的水平逐步提高。使得行业协会在各项事业中的信誉度大大提升,从而产生了良性循环,吸纳了更多的学员和企业加入到行业协会当中,为各行业提供了完善的标准制度,便于管理和发展创新。

5.2对社会而言,

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发了人力资源。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员工素质的提高是整个国家必须重视的问题,而科学有效的进行员工培训和考核是对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影响巨大的。对企业而言,为雇主提供一个题啊偶按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大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员工,考核与聘用标准是显而易见的。统一标准的制定,不仅让企业可以在纵向上对员工资质有所比较,也可以使国家在社会总体水平上有一个横向的认识。同时,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率,培养出一个有一个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团队。

5.3对个人而言,

简单的说可以帮助个人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找到合适的工作。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就是针对每一个人职业愿望制定的。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认证,可以说让员工受益终生,始终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认证。低门槛的职业教育,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在管理上进行统一管理,根据职业的功能与行业、企业不同制定不同的考评方式,这都有效地促进了学员终生学习和多样化教育。那么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对中国到底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6.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管理对我国的影响和启发:

6.1法律规范是职业资格认证管理的强制手段:

在英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由国家职能部门制定并实施的政策法律具有强制力,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保证国家委员会共同承担制定的规则与指标,才能保证考核结果,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6.2实事求是是必须贯彻的理念:

教育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但最终仍是为了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面对着当今世界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岗位更换更为频繁,但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尊重经济发展的现状就可以保证学以致用。不仅利于闲散劳动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同时也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现状。

6.3设置专属机构,分层管理:

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也涉及了多个部门,因此需要进行分层管理,并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具体事宜积极推动和落实。

6.4以人为本,双向选择:

在英国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由国家职能部门及雇主共同组成的NCVQ可以对雇主的希望进行满足。同时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学员也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这说明双向的管理体制在职业资格认证中应用普遍,笔者认为我国也应该在职业资格认证中增设更多的科目,便于进行双向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员的兴趣爱好将使得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一个新的突破。

7.结束语: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国政府相继采取金融援救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在这一过程中,财政的杠杆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适度积极、统筹考虑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大财政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一个新课题。笔者拟对此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供同行业人士参考和借鉴。

一、地方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

财政部门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综合执法部门。因此,财政干部要按行政法依法行政。行政法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程序法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规定了执法权限,即“三定方案”中规定的行政职能;第二部分主要规定了怎样执法,包括预算法、会计法、采购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第三部分主要规定了执法的步骤程序。

那么,根据行政法规定,地方财政部门应该如何开展会计管理工作呢?具体来讲,一是依据政府“三定方案”中明确的会计管理职能(十三条);二是依据《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管理职能,2007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七章五十二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以及会计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已经成为指导会计管理工作的最高准则。

二、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政策性

会计从业资格的准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法执法检查的认定、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会计行政审批等等,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政策性特点。

2.业务性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有制度精、业务熟,正确把握、灵活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和执法质量。

3.事务性

数以万计的会计队伍,数以千计的会计单位,一证一培训、一证一换、一事一议、一人一审核、一个单位一验收,具体到了不能再具体的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咨询电话不断,而且要做到耐心细致地回答。

4.基础性

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基础,更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是会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还是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内控制度建设,目的只有一个:即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投资者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5.广泛性

从财政部门看,会计管理机构的职能涉及面广,凡是有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单位都要进行管理,而不管是不是财政拨款单位,是不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同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还要负责部属及省属单位的会计人员管理。

6.双重性

既要管理会计单位,又要管理会计人员。

7.前沿性

经济的全球化使会计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与国际接轨,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这些新知识、新政策的贯彻实施,使会计管理工作者站到了会计前沿阵地,这既是资本又是责任。

8.边缘性

财政工作的最基本职能是财政收支,会计管理工作既不管收,更不管支,而是为财政管好收支服务,决定了工作职能的边缘性。

三、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财政部曾多次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得出“我国80%以上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

会计信息不仅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考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

实际上,真正对企业剩余拥有“自然控制权”的不是生产者,而是经营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因此,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利益分配时,违背已有的会计规则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以使自己受益而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公款、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而做假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账外设账,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第二,少列费用,早计收入,虚列资产,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第三,低估负债,高估资产,骗取贷款和投资;第四,出具假凭证,办理假手续报废资产,转移国有资产等等。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第一,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虚增利润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影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导致资源浪费,信用危机。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资金投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因此而延缓了发展。第四,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弱化了其竞争力。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全面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而对公司的财务分析是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失真的分析结果,企业以此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无疑是危险的。这就不难解释近年来一些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的原因了。

总之,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管理工作,突出解决认识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所以,统一会计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提高会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才能进一步带好会计人员队伍,整顿和规范会计域秩序。

前已述及,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和特点。那么,它在整个财政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重要不重要?这就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一般人认为,会计管理工作就是办证培训,谈不上重要不重要,谁也能干。这种认识是有原因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只在市场调节失灵的空间发生作用,其中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成为主要职能。财政部门的业务科室都是以财务主管部门的身份行使职能,财务管理的特点表现在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上,有多少钱、保障多少人的工资及单位经费,支持多少项目和资金,看得见、摸得着,既现实又有人情味,既有工作业绩又受领导重视,所以十分重要。再说会计管理工作,它以会计主管部门的身份行使职能,这一职能恰恰渗透在财政职能中,加强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用价值指标来衡量,工作业绩不能以数字反映出来,不存在数字出干部的政绩。因此,不被有关方面重视。这一现状必须切实加以改变。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会计改革走到了财务改革的前头,无论从财政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会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或财务事项都通过会计方式反映出来。当一个单位实现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时候,当一批会计人员晋升高一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时候,当新的会计准则、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时候,当会计域秩序得以净化,会计诚信使得会计造假没有市场的时候,作为会计管理工作者不也时时感到欣慰吗?这些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不可计量的间接效益是巨大的,是历史性的。

所以,笔者认为,从会计角度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有效化地解财政、金融、财务风险,任务十分艰巨,会计管理工作者并非无用武之地,而是力不从心。以人为根本,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大财政观念和服务意识,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踏实的作风去工作,在平凡中体现伟大,在服务中寻找快乐,做财政工作的基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

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之期刊增减说明

财务管理写作表专业服务

写作财会类写作财务论文,财务论文写作代表写作论文网专业写作财务管理论文

财会期刊目录会计期刊财务管理杂志目录

财会论文网帮发表高会论文和写作会计论文写作财会论文写作财务论文

财会论文写作表写作网|

会计论文写作写作网

提供会计高级职称论文写作服务

专业写作高级会计师论文经济师审计师职称论文

上海论文网上海论文写作上海上海论文网提供上海写作服务

上海写作论文网写作会计写作职称

会计类哪些会计专业刊物才是省部级以上刊物

申报高级会计师论文有年限有效要求吗

浙江省高级会计师评审时增刊吗可以

可以发表高级会计师论文的杂志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及要求

贵州省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及要求

云南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评审申报条件及要求

新疆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及论文要求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努力提高新任校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使“**”期间新上岗的小学校长能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经研究,决定举办**县“**”第一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未取得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小学正、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具体培训名单见附件)。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帮助校长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

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熟悉邓小平教育理论,明确办学方向;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

树立开放性的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

二、培训内容和授课时数

本次培训采用学分制,共计300学分。其中210学分为集中培训,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小学教育科研等内容为主的课程;90学分为实践调研,包括县内外学校实践考察学习和学员在岗研修等活动。具体内容及课程安排另见教学计划。

三、培训时间和形式

培训时间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理论研讨和观摩交流相结合。第一阶段培训时间为2007年12月27日、28日两天,其余时间另行通知。

四、报到时间与地点

参训学员须于2007年12月27日上午8时15分前到县教师进修学校报到,8:30举行开班典礼并正式上课。

五、考核与结业

(一)学员学完每门课程后,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必修内容的理论考核、学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专题论文、研究报告或教改方案的撰写,以及学员参加面授的考勤和自学、研讨等内容。

(二)培训期间每位参训学员应结合学习及管理实践,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县外学校实践考察结束后,参训学员要上交一份考察报告。论文和考察报告成绩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学员学完本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发给由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并中编号的《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合格证书》。

六、培训费用及其他事项

培训经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学习期间差旅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报销。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一、评选原则

1.坚持德、能、勤、绩、廉并重原则;

2.坚持从优从严原则;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二、评选范围

教师进修学校,职业学校,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三、评选条件

1.具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独立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2.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3.工作勤奋,作风民主,勇于创新,深入课堂;

4.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定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突出;

5.学校管理科学,风清气正,在教育系统公认度高(达到80%以上),社会声誉良好;

6.在校(园)长岗位上连续任职5年以上,原则上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学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幼儿园具有幼教高级教师职称。近三年,主持过市级(含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并获得市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或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在市级(含市级)以上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论文2篇以上(省级1篇以上)。

7.教育教学综合水平居全区优秀行列。在担任校长期间,所在学校在市、区获教学质量优秀奖累计2次以上(年前在全区教育质量评价中获“金、银、铜杯奖”累计2次以上),幼儿园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累计获得2次以上表彰奖励;没有发生过校园重大治安和安全事故。

四、评选程序

1.评审机构: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教育局、区直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名校长评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具体负责名校长的评选工作。

2.组织推荐:由学校对照评选条件,在书面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推荐人选。推荐人选填写《名校长申报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学校审核后,报评审小组办公室。

3.资格审查:评审小组办公室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到所属学校进行民意测评,测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的人选在全区校长范围内进行测评,测评认可度应达到80%以上。测评通过者,确定为名校长候选人。

4.公开演讲:组织名校长候选人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演讲,演讲内容包括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5.评审领导小组评议:评审领导小组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名校长提名人选。

6.组织考核:由区教育局党委负责对名校长提名人选进行考核,提出考察意见,并确定名校长拟命名人选。

7.审核批准:名校长拟命名人选在区教育局、所属学校及区教育局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无不良反应后,报区委、区政府批准授予“名校长”荣誉称号。

8.表彰奖励:获得“名校长”荣誉称号的人员,从批准的次月起享受每月500元的名校长津贴。

五、名校长管理

1.教育局负责名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名校长开展工作研讨和交流,宣传总结和推广名校长的经验和成果。

2.名校长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区教育局负责考核,三年组织一次复评。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名校长称号,停发名校长津贴。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取消其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

(1)评选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

(3)因非正当理由无法履行名校长职责的;

(4)受党纪、政纪处分,受刑事处罚的。

4.名校长职责

名校长是本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优秀代表,须承担以下职责:

(1)认真总结学校管理经验,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教育理论刊物上发表教育管理论文1篇,或在市级以上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教育管理研讨会提交论文进行交流。每两年必须主持1项市级及以上的教科研课题。

(2)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并能够在本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推广的新经验。每年至少要在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开设1次专题讲座。

(3)承担培养任务,每位名校长至少要确定1-2个培养对象,帮助其尽快成长。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 资历、资格

1.1 教龄职龄:每年分别记0.5分。

1.2 学历资格:取得晋升规定的学历、教师资格每年分别记0.5分。

2. 教育工作

2.1 教育管理:任现职以来,担任校级领导、中层(年级组长)、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每年分别记3分、2.5分、2分、1.5分;连续任教毕业班两年以上的学科教师从第三年起每年记1分。上述教育管理工作年限可互通累计,但不重复计算。

2.2 年度考核: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每次记1分。

2.3 表彰奖励:任现职以来,获得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综合表彰奖励的,国家、省、市、县、校分别记5、4、3、2、1分。

3. 教学工作

3.1 教学能力:获得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分别记2、3、4分,市、省、部级依次递增2分。

3.2 评比竞赛:任现职以来,获得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及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单项奖的,学校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5、1、0.5分,县、市、省、部级依次递增1分。

3.3 指导学生:任现职以来,指导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竞赛获奖(或者作品发表),国家、省、市、县、校级分别记5、4、3、2、1分。为体现学科间的公平,每位申报者只记与申报学科一致最高级别的一次。

3.4 教学实绩:高级五年、中级四年以来,年度考核中教学实绩分值在前三分之一的记5分,中三分之一的记4分,后三分之一的记3分,按年累计。考查科教师视具体情况酌情记分。

4. 教科研工作

4.1 课题研究:任现职以来,承担国家、省、市、县、校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的,参加人分别记5、4、3、2、1分,核心组成员加1分,主持人加2分。

4.2 论文专著:任现职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1.5、1分,市、省、部级依次递增1分,在教育教学类报刊公开发表的每篇记4分;教育教学专著每本记10分。根据评审要求,正常申报人员提交3篇,论文必须与申报专业一致,管理人员提交的教育管理论文不超过1篇。

说明:

(1)方案中教育主管部门含教科院(教研室)、电教馆(中心)、教育学会。

(2)教师优质课和论文评比及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生参赛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认可,经逐级推荐。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研讨会经验交流文章按同级论文一等奖记分。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财经》2013年第24期“追查光大‘乌龙指’”)

>> 读者评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读者评论 2013年25期 读者评论 2013年25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加强证券监管和执法力度

(《财经》2013年第24期“追查光大‘乌龙指’”)

光大证券披露,“8·16”事件导致当日对冲交易盯市损失约1.94亿元。许多投资者当天跟盘入市,亏损不小。

光大应该赔偿受损股民,因为“乌龙事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而是给其他投资者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但是,交易所和证监会确定交易有效,那么损失从交易所开始就已经没法界了。

光大“乌龙指”事件表明,金融业务过度创新可能导致一些致命的风险。很多金融创新业务是打制度的球推出来的,如果这个步伐迈得过大,可能涉及违规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证监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监管者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能力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过程。 北京 Stephen 加大保障房资格审查

(《财经》2013年第24期“重构住房保障”)

对于保障房大力建设却又空置的现象,问题出在保障房的“资格审查”上。

在我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规章制度是不可逾越的,而对那些有门路、有办法、有后台的人来说,再严密的审查都会形同虚设。近来,媒体报道的开奔驰宝马住保障房的人不在少数,骗购骗租现象屡禁不绝,甚至在有些地方,保障房堂而皇之地成为公务员的福利房、官员的腐败房。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增强,相信保障房经过人为操作成为“腐败房”的现象会有所收敛。

建议政府率先出台一些保障用房的条例或者比较规范的制度,明确规定保障房申请者的准入条件以及事后处罚的问题,来尽量避免一些类似空置房或骗购、骗租的情况出现。 四川 赖美姿 防涝乃持久战

(《财经》2013年第24期“洪涝倾城”)

近日来,媒体一直对洪涝灾害的进展进行实时报道,但很少有媒体能够透彻分析城镇内涝的根本原因。贵刊此次做的一系列报道,不但分析了内涝的根源,还提出了治理建议。

资格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管理 手段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是一个生产设备较先进、机组数量众多,人员年龄结构轻、素质普遍较高的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因为是由不同的股权组成,该企业10台机组由三家不同公司实施一体化的管理。这就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精益化和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工作持有畏惧心理,企业的管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基于上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一、建立机制,营造深厚的创新氛围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创新的组织机构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领导、中有主管人员、下有实施人员的三级责任主体。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公司领导及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经营管理委员会有常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一名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并且在各个部门都设置了兼职的管理创新联络人。做到人尽其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良好运转。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是整个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创新,以培养胜任岗位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为目标。对于技能人员推行“实操型、模块化”的培训及内部取证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检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实操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中心、试验室等技术研究的场所”,培训与研究相结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对于管理人员内部通过部门间的交叉培训,使员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便于业务接口工作的良好开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为管理创新奠定基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重”,培育有远见,有谋略的企业员工。经过有效的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树立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作为企业创新工作的领路人,带动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才能开展具体的创新活动。

3.实现有力的激励机制

制定物质激励的原则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科学技术评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加大对管理创新的激励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项目负责人奖励全部金额的60%。通过形式新颖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各个项目及成果负责人进行专题访问,在厂内电视台、培训中心“荣誉墙”以及“每日之星”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这样会大大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主动创新的意识,成功打造了员工自主创新、企业经济创效的良性循环。营造崇尚知识、乐于创新的氛围,体味着创新带来的自豪感。

二、科学管理,使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管理创新交流的平台

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员工相适应的经验交流平台。设立QQ群或微信群等员工喜闻乐见的现代沟通交流空间,群里除了管理创新工作的各级负责人外,还有各级的经营管理专家以及历届获奖管理创新成果的负责人,这些专家作为群里的“技术支持”,只要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随时可以找专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创意的员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这里,大家共商“厂是”。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管理创新活动的载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在此进行推广交流。

2.畅通管理创新信息通道

与管理办公室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业管理方面知名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管理领域最新的情报以及行业内成功的案例,将这些素材上传至QQ群中,让大家随时随地轻松掌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管理创新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管理创新方面的知名老师,到现场为大家讲解当前管理创新的形势和方向,员工们现场拿出自己的选题或管理成果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为大家提出了的详尽的指导和中肯的意见,为解决管理难题及提升现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3.管理创新课题的攻关

自2008年起,企业实现了三家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台机组生产运营中,在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课题摆在人们的面前,托电员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就这样,公司每年会组织一次到两次的管理课题征集,课题来源于各项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或可以优化的项目,重点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规范管理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生产等方面,课题经专业人士认证及主管领导审批后确定并进入管理创新课题库,课题优先由经营管理专家选择,其余课题“实施挂牌招标制”,由员工自由选择。

4.总结固化成果

一个课题完成的标志,除了已经解决了问题或是达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还要求将经验总结出来,形成管理论文和管理成果,在厂内推广甚至在系统内推广,以供借鉴。并且要在厂内评比,每年组织一次到两次的评比活动,由专家组成评审团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评比打分,并对论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由完成人反复修改完善,这才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全部完成,对于获奖的项目由管理创新主管人员及时的兑现奖励。并将修改后的论文或成果对外推荐发表或参与评奖。

三、持续改进,管理创新成效逐步彰显

1.创新文化初步形成

员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热情不断增加,2013年管理创新课题征集了20个,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创新课题43个。员工从理念上认同了企业的创新文化,主动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逐渐活跃起来,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基本建立。

2.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集团公司级专家人才96人,集团公司双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01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06人。集团公司、中央企业及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1人。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管理创新成果丰硕,2010年至今,该公司共有34项(次)管理创新成果获奖省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成果奖,共有16篇论文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奖,14篇论文入选全国电力企业优秀论文集。仅2014年一年,就获得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电力行业五年经典案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京市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三项,获电力行业管理论文三等奖以上得论文有十六篇,对外发表管理论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不断提高

“发现问题有机制,解决问题有人才”,员工的创新行为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的过程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助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了安全生产周期达到3000多天,未发生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达到管控达标指标,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创一流”排名第一。发电能力及利润水平屡创新高。

四、结语

企业通过对创新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并且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上一篇:资格制度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动化机床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