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06:15:26

转运工作方案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了巩固村级环境整治成果,深化村级环境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村级环境建设整体水平,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根据省、市、县村庄环境整治及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要求,结合我镇及各村实际,现就做好收集和转运各村生活垃圾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垃圾收运体系为“村组收集、镇村转运、县级处理”的统筹收运处置体系

1.各村保洁员要及时将生活垃圾送至村级垃圾集运房、中转池。(每自然村一座)

2.镇环境整治办组建运输车队负责将各村生活垃圾转运至镇垃圾压缩中转站。

3.压缩后的垃圾由镇环境整治办衔接有关单位派车运至垃圾焚烧厂处理。

二、考核办法

(一)各村

1.各村垃圾无害化处置量考核占当月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考核中的16分。

2.各村根据镇环境整治办下达的月度垃圾量完成,完成未达50%的扣10分,然后按比例得分。完成超过50%但不足100%的按比例得分。

3.各村不得将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倒至中转池或集运房。

(二)车队

1.运输车队定期到各村垃圾集运房转运,确保无垃圾积存,完不成除责令改正外每次扣罚车队200元。

2.所转运各村生活垃圾单独称重计量,确保有据可查,每十天通报到各村。

3.转运结束后,确保做到车走地净,否则,除责令改正外每次扣罚车队驾驶员100元。

三、经费安排和筹措

1.镇财政配套资金19万元。

2.各村需自筹清运费用12.97万元。(详见附表)上半年1月份到账50%,下半年7月份到账50%。对不及时足额到账的村按2013年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资金考核评分细则进行考核,并停止垃圾转运服务。

3.该资金专款专用,用于运输车队人员工资、保险、车辆、设备维护、保养、油料等开支。

四、保障措施

垃圾收集是垃圾转运的基础,各村要加强对垃圾收集工作的领导管理,明确保洁员职责和工作要求,协调解决运输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按照“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医废处置原则,强化政府主导、镇卫生院负责、产废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制,依法处置医疗废物,全面落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等规范化要求,实现镇内1个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和3个个体诊所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全覆盖。

二、加强领导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若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当,流入社会及环境,不仅会造成环境危害,而且会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管理,经研究决定,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人员管理,负责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工作,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过程中的职业卫生个人安全防护、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检查工作。

三、规范管理

(一)综合管理。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等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做好台帐、转移联单、运送等记录与交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台帐、转移联单等所有资料必须至少保存三年。

(二)分类管理。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需用专用容器盛放,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并使用双层包装物及时密封其产生的医疗废物;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回收袋要用封条封口、并贴封口标签。

2.各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三)医疗废物安全转运。

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转运过程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法律法规执行。运送人员应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医疗废物的内部运送时,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等内容进行登记并与专(兼)职运送人员进行双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橡胶手套、防护鞋等,在回收传染性废物时,戴双层手套、防护镜,防护用品用后不能存放在生活区,要及时消毒清洗。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均由市固废公司转运处置。卫生院负责接收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交由市固废公司;卫生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至暂存间暂存;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安全转运至卫生院。各医疗机构转运原则上1日/次,交通不便偏远的医疗机构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日/次。各转运环节均须做好交接及相关记录。

四、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技能及职业防护

(一)专业技能。

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掌握医疗废物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熟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装卸、搬运医疗废物容器(包装袋、利器盒等)、周转箱(桶)的正确操作程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

(二)职业防护。

在医疗废物处置(收集、转运等)过程中,坚持使用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坚持岗前、离岗体检,在岗期间体检2年/次,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

五、应急处置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现象,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

六、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及报表

1、各医疗废物产生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即:填写《秭归医疗废物管理台帐》,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卫生院接收辖区内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应单独建立《秭归医疗废物管理台帐》。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按照市城乡工作会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围绕建设“生态”的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运作模式,努力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着力打造我镇最佳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二、目标要求

(一)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由镇区延伸到村庄,真正达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目标。

(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率,镇区、村(居)全部达100%(不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镇区达到100%以上,村(居)达到95%以上。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三、实施办法

(一)村收集:1.以村(居)为单位,各村(居)根据户数和自然村庄等实际情况,安排若干名垃圾收集保洁人员,每名垃圾收集保洁人员配置1辆垃圾专用平板车,逐户上门收集,原则上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收集保洁员;2.垃圾收集人员每天按时将收集的垃圾送到各村(居)指定的垃圾转运点,村(居)安排专人负责将垃圾装上镇垃圾压缩车。

(二)镇转运:根据日产垃圾量和行政区域范围交通道路等实际情况,要求每个村(居)至少设置1至2个垃圾转运点,每天由镇环卫中心负责将各个垃圾转运点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场。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10日-15日)。各村(居)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把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省、市、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的要求上来。

(二)方案制订阶段(5月16日-20日)。各村(居)要按照此方案要求,结合各村(居)的实际,制订详细的操作方案。

(三)组织实施阶段(5月21日-31日)。各村(居)按照要求落实垃圾转运点、保洁人员、筹措资金、购置工具设备,确保2012年6月1日投入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村(居)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此项工作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圆满完成。

(二)落实资金。各村(居)要迅速落实资金,确保垃圾转运点建设、垃圾清运设施购置经费以及正常运行后的保洁人员工资落实到位。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防范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和扩散,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报告、诊断可能传入的病例,科学、规范、高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救治、疫情处置、采样送检等工作,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依法防控、科学救治、属地管理、联防联控。

三、组织体系

县卫生局成立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职责任务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在县政府领导下,负责协调、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治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防治专家组,按照市卫生局要求目前暂不设立定点医院,如疫情发展需要,将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及市卫生局要求,再行设置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做好物资储备,组织培训演练,开展防治工作督导检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与信息通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制定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做好消杀和疫情处置,对处置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及时采集病例标本,做好标本保存、运送工作,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定健康宣教工作方案,普及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对下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业务指导。

(三)医疗机构

负责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病例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疏导工作。

(四)院前急救机构

负责辖区内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和必要时的密切接触者转运工作,做好转运过程中的防护和消毒隔离工作。需要跨区域转运病人的,要事先报告县卫生局,经向市卫生局请示批准后再行转运。

(五)卫生监督所

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实验室生物安全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学校、企事业等集体单位落实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公共场所、饮用水等卫生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六)防治专家组

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趋势研判与风险评估,提出防治策略与措施建议;参与制订、修订工作方案;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监测预警、调查处置、应急响应与终止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医学观察场所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做好生活垃圾处理,相关场所设施的消毒工作;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按规定每日向县疾控中心报送监测观察数据信息;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五、应对措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和《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等,组织制订本县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治工作方案,并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和防治策略调整,及时更新修订。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实验室采样送检、医疗救治、病例转运、院内感染控制、健康教育等防治技术方案。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工作方案,科学开展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要加强对发热病例的症状监测,仔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对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接触史以及3周内曾经到过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发热病例及时登记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并立即采样送检。

(三)培训与物资储备。县卫生局要重点加强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病例转运、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等,规范开展病例诊疗和疫情防控等工作。要增强医务人员敏感性,提高识别能力,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抓紧做好各类物资的储备,县疾控中心要做好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各级急救机构要检查车辆、设备、设施、防护用具等,负压救护车要处于备用状态。

(四)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防护。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发现可疑病例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采集标本。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统一送至市疾控中心,再由市疾控中心送往省疾控中心检测。

(五)病例诊断与。县卫生局在接到埃博拉出血热可疑病例报告后,在2小时内派出县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县专家组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按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进行初步诊断或排除。县内首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由省卫生计生委和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诊断确认,后续病例根据省卫生计生委授权后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诊断确诊。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信息工作获省卫生计生委授权后,由市卫生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相关信息。

(六)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的判定与管理参照中国疾控中心的有关要求执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七)医疗救治准备。县卫生局要制定专门的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提高病例早期发现与诊治能力。县卫生局已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专家组,指导县乡村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诊断和救治工作,对疑似病例做出初步判断和排查,做好初期医疗救治,二级医院要成立由感染(传染)、ICU、急诊、肾科、呼吸、医院感染管理等专业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严防疫情扩散。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中医药在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八)病例转运。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转运工作。医疗机构需转运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向县卫生局报告,经请示市卫生局获批准后,方可将患者转运至市级定点收治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原则上应在本市定点收治医院(市人民医院)救治,确需跨市转运的,由市卫生局报经省卫生计生委同意后,方可实施转运。对于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应严格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相关通知要求执行。

(九)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宣传部门研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强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普及埃博拉病毒科普和防护知识,把握好宣传口径。要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电台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知识,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实现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十)联防联控机制。县卫生局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出入境、商务、旅游、教育、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和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本地在疫区和疫区来我市人员信息,做到本底清楚,及时落实防控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对人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从保护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意义。在县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细化完善工作方案,强化薄弱环节,确保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提高应对能力。在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强化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例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监督检查。要认真开展对疫情防范和应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检查;督查工作方案制定、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处置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做好物资储备。向县政府申请经费的投入,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检测试剂、耗材、消杀器械、防护用具、转运车辆、床位、设备、设施等物资,确保所有物资处于备用状态。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 成立组织

为彻底解决镇秸秆焚烧、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问题,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财政、环保、交通、林业、派出所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秸秆焚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验收、考核等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并与镇村干部年末绩效奖挂钩。

二、整改进度

(一)关于“中央反馈任务十三:全省目前仍有70%以上的行政村尚未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全车辆、人员,为村收集,镇转运提供必要保障;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专门经费,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开展,实施治理工作季度通报和检查制度,各村要及时维修和新建垃圾收运设施设备,确保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规范;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机制,建立健全镇、村卫生保洁队伍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有人清扫,有人管理,有人监督考核镇、村制定村规民约签订“三包”责任书,增强爱护环境责任意识,镇政府年初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治理目标找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改落实工作.

(二)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五:省控双胜断面仍为劣V类水体。2017年和2018年1—5月份双胜断面是劣V类水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污水、污泥存在直排现象,镇、镇、海龙镇等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辉发河及其支流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制定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级考核要求。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督促养殖户做好养殖粪污“日产日清”工作;由小组成员不定期下去检查,镇政府针对没有建设空间、养殖规模小、动态变化大的散养户,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符合环保标准的集中堆肥场(现已建完)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逐步实现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对流经我镇支流的河道综合整治。

(三)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八: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只做到了村收集,转运过程乡镇存在随意掩埋的现象,污染周边环境。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各村屯已建设统一设置、统一标识的垃圾收集点。镇政府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保护措施,一抓到底”的原则,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初步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示或宣传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

(四)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四:第一轮督察指出,省有关部门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管理、煤炭质量管控等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履职不严不实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推动从源头、体制机制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但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工作,但责任压得不实、工作浮于表面,整改推进比较被动方面。

第一季度我镇定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并依据《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考核办法》对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严把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审批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100%;整合规范煤炭经营,杜绝劣质煤炭的流通销售。

(五)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五:2018年6月,省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改推进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县做好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并于7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制订并上报备案。截止“回头看”进驻时,全省仍有10个县区未按要求制订工作方案,18个县(市、 区)一直未上报排查情况方面。

第一季度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辖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台账,制定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宣传和教育方案。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

三、整改要求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医疗救治工作预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工作责任制,

成立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确定定点医院,积极进行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传染病院或二级以上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为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疗的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本辖区医疗机构转诊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定点医院要健全工作专班,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检分诊、医疗救治和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在上级专家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承担本地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利用发热门诊并设立流感样疾病的分诊点。

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和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要询问近期有无到过国外,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诊断程序

非定点医疗机构接诊的、经确认的不明原因肺炎或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患者,应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市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各市州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省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年度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级临床专家组初步判定后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由卫生部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后续发

生的病例,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诊断,并及时将病例的有关情况和专家组意见报卫生部备案。

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既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也要防止假阳性病例出现,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五、送检与报告程序

定点医院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应立即采集患者呼吸道样本(如咽拭子、口腔含漱水、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和血液样本,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年度首例及后续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原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初步检测后,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综合医院或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疑似、确诊病例的病情进展、诊疗情况、病情转归及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定点医院应将上述信息每天向当地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在报告事件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进行报告。

六、病人转运与转诊

市、州级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转运病人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进行转运,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转运过程中传播。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要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要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物品以减少职业暴露,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手消毒并脱出防护用品。隔离病区内,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具必须采取消毒措施,隔离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

构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专家组主要由临床相关专业(呼吸科、传染病科、儿科、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中医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开展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疑难危重病

人抢救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做好医院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九、开展人员培训,充实物资储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要督促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层层抓落实。

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医疗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现有的负压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要保证处于备用状态,积极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十、启动应急值班,加强监督管理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发热;旅客;排查;转运

[中图分类号]R364.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52-03

2009年3月28日,墨西哥一名4岁小男孩在美国加州实验室被确诊为被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成为本次流感流行的首例确诊病例;3月30日在美国加州发现了第2例病例;4月13日,墨西哥出现首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2009年4月16日,墨西哥政府流感疫情警报;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全球警告: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2009年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从三级提升为四级,4月30日提升为五级,即病毒的人际传播发生在同一地区(如北美洲)至少2个国家。200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级别由五级上升为六级。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第9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5月11日,我国四川省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2009年5月19日,广州市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月29日,广州市出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二代病例。截至2009年6月22日18∶00,我国确诊病例441例,广东省122例,其中广州市56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外送排查发热旅客502例,其中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前沿口岸单位,是联防联控工作关键部门,同时也是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笔者亲身参与了发热旅客排查转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和救治。本文结合排查转运工作实践,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甲型H1N1流感期间发热旅客排查转运的特点,对目前机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了深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见表1、2。

表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发热旅客排查转运情况

(2009年4月29日~6月21日)(例)

2009年5月11日~6月22日,广州市共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6例;2009年5月11日~6月21日,白云国际机场外送排查502名发热旅客中有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占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55.3%。

1.2 方法

1.2.1 组织与实施2009年4月29日,医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具体防控工作。院长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应急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2009年4月29日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09年4月30日,医院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动员大会。2009年5月7日,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转运工作》。2009年5月12日制订并下发《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处理程序(试行)》。2009年5月31日,民航广州医院针对广州市出现二代病例的严峻态势,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再次动员大会。

1.2.2 相关知识培训2009年4月30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3日,防疫站对医院消杀队队员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和规范消毒培训。2009年5月5日,防疫站对全体救护车司机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11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3个预防控制技术方案。2009年5月13日,医护科组织急救站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操作流程培训。2009年6月3日,举办《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培训――咽拭子采样方法》讲座,邀请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李铁钢为全院医护人员培训。

1.2.3 排查及转运流程

1.2.3.1 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一名司机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随车医护人员由卫检局负责指派)-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2009年6月19日,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调整为: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1.2.3.2 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明确诊断(非甲型H1N1流感),病情轻送急救站门诊处理;病情重送民航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疑似甲型H1N1流感-确定送到指定医院排查-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同时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不能明确诊断-请示科室领导-不能解决-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1.2.3.3外送发热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防护措施(卫检局提供防护用品):穿工作服、隔离衣、戴N95口罩、戴鞋套、戴手套、戴工作帽。

1.2.3.4航空器上密切接触者的定义:2009年5月初,以病例为中心同排、前后3排共计7排的旅客;7月8日修改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1名、前后排各3名的旅客。

1.2.3.52009年5月3日,民航广州医院隔离病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现共设病床13张;配备了相应的隔离物品;5月5日增加隔离病区的面积,隔离病床由13张增加至24张,完善相关隔离物品的配备。

2 结果

截至2009年6月21日18∶00,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排查转运发热旅客502名,其中,国际航班旅客462名,国内航班旅客40名;白云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机场应急救援情况下,成功排查40名,成功转运143名,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高度重视,紧跟指引,迅速贯彻

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来势汹汹,峰回路转。自2009年4月29日局发明电〔2009〕1262号《关于严格防止境外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经民航运输传入我国的紧急通知》以来,各阶段防控指引不断调整,5月上、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预防控制技术方案;5月28日〔2009〕9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7月9日局发明电〔2009〕224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以及卫发明电〔2009〕122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7月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修订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2版)》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修订版)》;我院防控办自始至终密切关注政府在各个阶段的防控精神和指引,及时调整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及外送程序,及时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打有准备之战。

从本研究疫情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9年6月中旬以前,输入性病例多于本土病例;6月下旬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基本各占一半;7月以后本土感染病例数已经超过输入性病例。

从各个阶段的防控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防控指引的调整:初期“严守国门,把疫情堵在国门外”;中期“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内紧外松,层层落实”;后期“纳入常态化和程序化进行管理,防范社区传播”。

3.2 严密组织,措施到位

我院反应迅速,积极应对。在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同日,我院制订了《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防控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及时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岗位以及阶段的防控知识培训;针对国内航班旅客排查问题的难点,及时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的处理程序(试行)》。

3.3 有效协调,通力合作

白云机场急救中心积极协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处理国际航班可疑旅客的转送人员医学观察工作,有效参与多起国内航班发热旅客的处置工作,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对航空旅行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协查工作。

3.4 依法依规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2009年5月上、中旬,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但由于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引中,对与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同机旅客的处置以及有发热患者的航班如何作出继续航行的界定比较模糊,导致在防控工作开展初期发生机组、旅客围堵、哄骂医务人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但造成联防联控工作的被动,也给机场的服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我院从2009年4月30日开始,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防控联席会议上多次提出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和飞机放飞的处理程序,从5月13日开始分别向民航总局、民航中南管理局、广州市应急办和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建议和请示:尽快召开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明确决定处置国内航班与发热患者同机旅客去留以及飞机放行的程序和责任单位。

2009年6月24日根据集团公司防控办的提议,民航中南管理局主持召开“甲流疫情最新进展及广州民航各单位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置协调会”,听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的疫情介绍和当前形势的应对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送院排查处置、报告流程。

3.5 对旅客进行心理干预

部分发热旅客有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拒绝排查和转运;参加排查和转运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及时转达政府、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一方面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对他们进行相关常识的宣传,以增强其安全感,达到舒缓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3.6 对前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当国内航班上发现发热患者时,有些航空公司和部门动辄将与发热患者同航班旅客滞留机上,要求急救站医务人员迅速作出诊断并决定同机旅客的去留、飞机放行问题,限于急救站现有的辅助检查条件和医务人员处置的能力(省疾控中心专家提示:一份标本从采样到出结果最短时间为6 h),上述要求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规定,尽管医务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但仍然发生滞留旅客情绪失控而冲卡、人身冲突等负面事件,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工作造成压力,院领导及时慰问受诘难的医务人员,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3.7 急救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应急救援保障

对于转运发热可疑入境人员,检验检疫部门应首先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商解决;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航空应急救援的前提下,提供车辆协助转运患者。

关于来自疫区发烧患者的国内飞机放飞权应该由承运航空公司自己界定,机场急救中心和民航医院负责提供临床诊断意见。

[参考文献]

[1]曾光.甲型H1N1流感防治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3-4.

[3]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3号)[S].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施配备[S].2008.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合理安排和调度医疗资源,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例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能力和水平,千方百计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把可能出现的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发现在早。通过加强广大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等措施,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定等措施,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发现能力,努力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2、处置在小。建立学校、幼儿园、厂矿等重点场所、地区的医学检测工作。严格执行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区、镇、村三级医疗救治联动机制。加强协调与相互沟通,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整体推进。

3、定期收治。严格执行病例集中定点收治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病例转运和定点收治医院诊疗流程及病区管理。

4、规范诊疗。建立区、院两级专家组织,统筹医疗救治资源,严格执行卫生部诊疗方案,规范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工作,确保抢救成功率,努力降低死亡率。

5、分级有序。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职责分工,确定区人民医院为集中定点医院,矿务局二院为二线定点收治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要到定点医院急中收治。乡镇卫生院要做好医学隔离观察病例的检测转运工作。

6、严控院感。严格执行预案内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消毒隔离,加强业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严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7、加强配合。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调配合,按规定配合,按规定做好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开展全员培训

全区各医疗机构要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全员培训,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内容各有侧重的培训班。培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培训教材主要是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2009年修订)》、《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年修订)》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培训要沉底盖边,区卫生局负责区级定点收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关业务骨干的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对全体医务人员(村卫生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例的发现能力。

2、规范开展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提高发现下列病例的敏感性: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一级及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对上述病例要转二级综合医院作进一步诊断,不得截留病人。二级以上医院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3、严格诊断程序

区卫生局接到我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一小时内派出专家组进行判定;并及时报告市卫生局,由上级专家组进行判定。后续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由市专家组确认。凡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必需经区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会诊。

4、有序集中收治

严格执行定点集中收治制度。非甲型H1N1流感定点收治医院不得收治此类病人。根据疫情进展,先区人民医院、后二线定点医院,有序开放定点收治医院。严格属地收治,对确需市级定点收治医院的,须报市卫生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市级专家组会诊后确定。对于特殊身份病例,要向市卫生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其确定定点收治医院。

5、分级分类医疗救治

对甲型H1N1轻症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要严格落实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和《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和规定。对符合标准的轻症患者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居家治疗要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有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专人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需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要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定点医院要强化呼吸道传染病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程序和流程,有序开展集中收治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要在定点的三级医院集中收治。要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年修订)》的要求,加强与定点三级医院的沟通,确保重症病例及时安全转运到指定定点医院。

6、规范实施转运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经规范程序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应按《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要求,必须由区急救医疗站派出符合转运条件的救护车转运至区定点收治医院。转运中,必须有区级专家组成员随车,并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7、提高诊疗水平

区卫生局成立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区人民医院和其他一级以上医院都要成立院内专家组,负责病例诊治工作。要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结合临床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诊断、治疗措施实施医疗救治。对病例实施分类管理,定点收治医院要根据临床症状病例分为轻、中、重分别进行收治管理,特别要重视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重点救治。要加强对病例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8、强化院感控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高度重视院感控制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要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的工作,合理设置、调整就诊流程,从现在开始,严格把门诊发热病人与不发热病人分开,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人与一般发热病人分开,门急诊输液室要特别重视把发热与不发热病人分开。要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指南(试行)》的要求,严格消毒隔离各项措施的落实。发热门诊和留观室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要求,有独立的区域和通道,并做好消毒隔离。定点收治医院要加强定点收治病区的院感控制,尽可能创造病房负压环境,收治病区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严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重视手卫生。相关的门急诊、留观室、输液室和病区要注意通风。

9、严格信息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按规定程序和方案报告病例,不得瞒报、迟报、谎报。要严格执行传染病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擅自向社会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病例救治信息,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10、加强沟通协调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为医疗救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与疾控机构的协调配合,发现发热呼吸道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要及时向区疾控机构报告;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例的样本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11、开展健康宣教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传单、板报、广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宣传形式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病知识,宣传该病是可防可治的。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导新闻媒体,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保障条件

1、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对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各单位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卫生局成立由主管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处室等为成员的“*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指挥医疗救治工作。

2、做好物质准备

各单位都要加大力度做好药品储备和抢救设施、设备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一级以上医院要立即对照标准对发热门诊或感染性疾病门诊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达到规范要求。区急救医疗站要保证用于转运的救护车符合SARS病人的转运条件,同时,要准备好收治重症病例的ICU病房及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区卫生局将对区定点医院收治能力进行梳理,尽快向政府汇报,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补充、完善。

3、合理调配资源

区卫生局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合理调配区域内人力、物力等医疗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医疗救治工作水平。各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坚决服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救治资源的统一调度、指挥。

4、及时总结提高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可资借鉴的医疗救治经验不多。各单位要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医疗救治工作的实际,及时总结和吸取医疗救治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由沿线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对各自辖区岸线外2公里水域内的水草和蓝藻开展集中打捞、运输处置和长效管理。

二、工作要求

1、打捞方式

水草和蓝藻打捞工作由各镇(街道)负责组织管理并由各镇(街道)下属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各镇(街道)根据本辖区水域水草和蓝藻的分布及生长情况,合理安排人员、船只开展集中打捞和长效管理。

2、打捞区域

东山镇:西大缺港至白浮门(包括三山岛、余山岛和老河等),共40公里;镇:缺港至吴中水源地,共12公里;镇:水源地至大风车,共8公里;香山街道:大风车至吕浦港闸(包括长沙岛、叶山岛),共28公里;镇:环岛路沿线(包括横山岛、阴山岛),共64公里;镇:港闸至铜坑港闸,共23公里;吴中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共1.5公里。

3、打捞标准

按照《水草和蓝藻打捞工作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执行。

4、打捞时间

每年从4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集中打捞,其中7月、10月、11月为重点打捞阶段。

5、统计上报

各镇(街道)将每天出动的船只数量、水草和蓝藻打捞量如实上报。由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以表格形式(传真、电子表各一份)每天下午4:00之前报水草蓝藻专业打捞队存档备案。

三、工作经费

1、打捞工作经费为每年每公里7.0万元标准,包括打捞船只租用费、人员工资和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相关费用。

2、水草转运和后续处置工作由街道具体负责实施,临湖区域水草由东山镇负责转运和后续处置。水草转运和后续处置费用按照每年每公里1.0万元标准核拨。

3、每年7月初和12月底区财政根据各镇(街道)日常考核和季度综合考核得分情况核定工作经费,实行以奖代补。

四、工作考核

1、考核分日常巡查考核和季度综合考核,采用百分制,日常巡查考核得分占总分比例60%,季度综合考核得分占总分比例40%。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二)应急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接待就诊患者时,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严格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

1、对来自疫区,与有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登记后,无异常者可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送指定场所实施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情况下,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人员及与其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直接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环境或物体的人员;

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3、既有流行病学史,又有症状体征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组织会诊,并立即在有防护情况下,由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诊断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逐级会诊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指派县级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组会诊,明确初步诊断;并逐级上报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市、省专家组会诊及病理学检查确认。

(三)转运流程。对我县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转运工作,由县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转运组(附件5)或市中心医院负压救护车承担,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用普通交通工具转运病人。

五、医疗救治工作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单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人、救治组和联系人,进一步做好物资设备、药品和防护物品等相关应急物资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医疗防控和救治。

(二)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再次组织开展全员防病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强化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预检分诊,发热病人的甄别及鉴别诊断,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治疗、报病流程及消毒防护等,要注重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诊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并规范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到分区合理、标识醒目,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人员,应登记造册,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全县已统一设置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派员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工作的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务必确保本单位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的医务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机构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配合支持医学隔离观察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五)严格消毒隔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9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消毒和医务人员防护,尤其重视对预检、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的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

(六)做好应急值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主要领导、县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医疗应急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确保快速有效的处置与人员调度安排。县卫生局将对医疗机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

(七)做好信息报送与医患沟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试行)》等有关要求,及时准确的报送相关信息。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上一篇:疫情安全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企业防疫工作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