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发加工范文

时间:2023-03-14 16:56:15

外发加工范文第1篇

制单№款号 、货品 、名称 、 数量 、货期 、单价 、每 件 、成本价 、备注

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甲方以下达“生产加工制单”方式委托加工,明确委托加工服装的款式、数量、货期、及提供OK样板、工艺制作要求和质量标准,经双方认可,即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具有与合同同等法律效力。如在生产中途需要改板或在其它特别需求等,必须有书面通知。

三、乙方负责每款生产加工单的双程运输费用。缝纫线由___方提供,其费用由___方承担。线的供应商:______线价:_______________

四、乙方需对甲方提供的所有工艺技术资料、实样、唛架及样板等检验确认无错,方可投入生产。若有问题,需及时通知甲方。否则,造成质量的问题及经济损失,由加工方承担。

六、乙方交货成品数量缺失,以每千件为单位,三件以下按货品的成本价的两倍予以赔偿。三件以上按该货品的成本价加市场零售价的两倍予以赔偿(在加工费中扣除)。

七、大货送甲方做尾部工序的,发现成品油污、跳线、烂孔、抽纱、色差等情况,通知乙方来解决。如乙方不及时来返执或货期紧迫,甲方尾部帮手配片、返执,甲方则扣除乙方返工工时,按每小时3.00元计算,在加工费中扣除。

八、甲方提供每款布料、物料,按制单裁数规定物料损耗计算,超出部分的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清点来料、核对一切来料并签收。布料、物料如有质量问题不能生产,应及时交予甲方处理。否则造成损失由乙方承担。

九、裁床开裁前负责对布料进行检查。如发现布料有质量问题(含布料短码)及实际用量超过制单用量,应立即通知甲方商量解决办法,双方确定无异后,方可开裁。

十一、结算方式:按甲方实际出货数量结算,5‰可接受次品视情况而定(最多按单价半计),超次品按成本价扣回。此月出的货待下月25号至30号结算,如有特殊情况会另行通知。

十二、甲乙双方应本着精诚合作的态度,如因合同或其它产生争议,协商不成,双方可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十三、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由双方代表签字这日起生效。

甲方(供应方):_____________ 乙方(加工方):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外发加工范文第2篇

合同编号:

甲方提供原材料。

乙方必须使用甲方提供规定的原材料,乙方应在_________ 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将服饰成品交甲方检验合格完成,甲方提供乙方 使用的原材料与实际单耗为标准。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一、委托加工项目 1、委托加工产品:_________ 2、数量:以甲方下单为准 3、单价:_________ 4、交货期限:按乙方接单日起( )天内交货。具体时间以订单为准。 5、甲方提供、商标、吊牌、防伪标识。

二、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 1、乙方严格按照甲方提出的质量要求进行加工,参照【生产通知单、样衣、工艺制单】为标准,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制作出大货样衣,经甲方确认后封样,该样品由甲方保存,方可大货生产。 2、技术标准按照《企业质量问题细则》见附件及国家标准。如企业质量细则标准中有低于国家标准或者与国家标准不符的,按国家标准执行。

三、乙方对质量负责的范围及局限; 1、颜色、尺码规格的确认 2、绣花、印花、、其他特殊工艺的确认 3、裁剪工艺、缝纫工艺、的确认 4、其他质量问题的确认、 5、回修率不能超过 8总生产量,如有超过范围按每件扣款五元。

四、技术资料、图纸提供办法及保密要求 1、甲方提供服装款式、标志图案等纸样的技术资料 2、乙方必须对甲方提供的服装款式、纸样等技术资料进行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泄漏任何相关资料,也不得在甲方订单之外利用甲方提供的资料自行加工、销售。 3、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留存服装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五.包装要求及交货地点、运输方式 1、乙方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内、外包装及发运包装 2、甲方指定交货地点_________ 3、运输方式为_________运费由_________负担。

六.结算方式:

1、在乙方检验合格交货后,三十天后由乙方提供领料单、合同书、交货清单交给甲方。 2、甲方以银行划转方式与乙方结算。乙方银行帐户为: 银行户名:_________

七、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双方规定的时间交货,如逾期交货,乙方应向甲方支付价款总值 20的违约金 2、乙方若制造假冒产品,给甲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为人民币___壹___万元,甲方有权通知相关监督检查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3、乙方由于保管不善,致使甲方提供的原材料及其他物品毁损、灭失的,应当赔偿甲方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4、乙方若违反甲方的保密要求,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返还相关资料,并视实际情况要求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5、乙方必须严格遵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及技术指标,未达到质量要求、技术指标,乙方向甲方支付产品报次赔偿金 200成本价, 6、乙方无权销售本合同中涉及的加工产品,如乙方私自销售本合同签订的加工产品,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按该批产品总金额的 500支付违约金

7、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或途径与甲方客户直接联系,乙方若有此行为,甲方有权终止加工合同,若由此造成甲方损失,甲方有权追究其违约法律责任。

甲方代表签名:

乙方代表签名:

签定合同日期: 年 月 日

外发加工范文第3篇

2008年3月1日,由中国海关总署颁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实施,此次《决定》的出台,将会对拥有外发加工业务的加贸企业产生很大影响,企业需及时掌握。由于新法规刚刚执行,在操作层面上可能还将遇到一些问题,我刊采访了海关总署加贸司及保税监管司司长何力,他对本《决定》进行这样的解读。

何力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3号,以下简称原《办法》)自2004年4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对于统一规范保税加工业务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原《办法》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在充分考量现行外发加工监管现状和问题的情况下,结合保税加工监管作业流程再造改革的进度,本着“有效监管、高效运作”的原则,海关总署对原《办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08年1月14日以海关总署令第168号了《决定》。《决定》的出台是以海关管理的转型升级适应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受到了基层海关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

与原《办法》最大的区别

《决定》与原《办法》的最大区别在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保税加工货物外发加工管理制度,包括:重新定义外发加工、实行对经营企业的单边管理、取消主要工序不得外发的限制性条件、明确外发加工保税货物经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等。

《决定》对外发加工业务管理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更加贴近海关监管和企业经营实际,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海关执法标准;在简化外发加工行政许可的同时,也更加方便企业操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发加工进行了重新定义,更明确、更规范;二是取消了主要工序不得外发加工的限制性规定,更合理,更具操作性;三是外发加工货物经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本企业,更简便、更切实。总体而言,对加工贸易企业更为有利。

对于为什么《决定》要对外发加工业务管理进行重新明确这一问题,何力做了这样的说明:“这主要是由于原有的外发加工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海关监管和执法,也比较容易使企业运营处于被动。由于外发加工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若要开展外发加工,必须先向海关提出申请,由海关审批。而海关审批同意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外发加工的环节是否为主要工序。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一方面会导致海关执法不明确,由于加工贸易行业面广、产品复杂,难以界定什么是加工的‘主要工序’,轻则影响执法效率,重则造成自由裁量权过大影响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办事效率,而且由于主要工序的难以界定,难免造成企业的困扰。实际上,由于企业加工能力和特点的差异以及市场细分的趋势,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工序上的转移,既是加工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保税加工增值水平的国家产业政策原则。基于以上原因,《决定》重新明确了外发加工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取消了‘主要工序不得外发’的限制性规定。”

《决定》取消了原《办法》第二十五条对“主要工序”的限制,以适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第二十三条增加了“按照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办理”的表述,确保海关仍能有效监管。

《通商》:《决定》修改了原《办法》的具体哪些内容呢?

何力:《决定》涉及对原《办法》五条七款内容的修改,具体如下:

一是修改了原《办法》中关于外发加工的定义。

原《办法》第三条第十一项规定“外发加工,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因受自身生产工序限制,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的某道工序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新《办法》修改为:“外发加工,是指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

对外发加工定义的修改主要是考虑到除了生产工序限制外,现实中更多是因企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旺季需求,或者因订单数量多和单票订单无法拆分而需要外发加工,对此海关如果不予批准外发加工,企业为维持市场和追逐利润,往往采取擅自外发加工方式。为此,新《办法》除生产工序限制外,对于企业出现紧急履约等情况的,经海关批准企业也可外发加工。

二是调整了外发加工的适用条件和管理方式。

由于加工贸易行业繁多,产品加工工序复杂多样,尤其在现代联合生产的情况下,对于生产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工序的主次只是相对而言的,同时,在对“主要工序”标准的认定上,企业与海关存在较大差异,海关又没有明确可执行的标准,导致现场海关难以统一规范执行。基于上述情况,《决定》取消了原《办法》第二十五条对“主要工序”的限制,以适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第二十三条增加了“按照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办理”的表述,确保海关仍能有效监管。

三是明确了外发加工货物经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的原则。

对于外发加工环节产生的大量毫无价值的边角料或有毒有害的边角料及副产品,如果企业仍需将这些货物运回,不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也增加了海关监管的难度,因此,为尊重企业生产实际,《决定》将原先“应当运回”的表述修改为:“外发加工的成品、剩余料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货物,经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本企业。”

四是为与相关法规、规章相衔接,完善了核查、行政处罚等相关条款。

其一,为与《保税货物核查管理办法》相衔接,删除了原《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十二)项有关核查的定义。其二,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相衔接,修改了原《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表述。

“此外,海关为了确保《决定》的落实也做了相应的配套工作,”何力说,为配合《决定》的实施,海关总署将同步制发执行通知和对外公告,明确外发加工业务管理的流程、收发货管理、税收保全以及经营企业的责任义务等内容,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外发加工的监管。

目前,海关总署已完成H2000外发加工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并在广东省内部分海关进行试点。H2000外发加工管理子系统推广使用后,外发加工业务统一使用该系统进行管理。H2000外发加工管理子系统的使用,将在简化手续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外发加工货物从申请到收发货的全过程管理,并提供对外发加工货物延伸核查的手段。

外发加工范文第4篇

为了适应加工贸易形势的变化,规范加工贸易有关业务,近日海关总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国家将放宽对加工贸易外发加工的管理,新规定在3月1日开始实施。

据了解,修改后的《办法》规定:“外发加工,是指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同时说明了:“外发加工的成品、剩余料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货物,经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本企业。”

原先有些企业在与国外客商签订加工合同时,因为自身加工条件的限制,只能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部分工序,不能完成的某道工序只能请其他企业代劳。按照老的规定,如果该工序为主要工序时海关将不予批准。这样合同将无法签订下来,或者外商需把整个加贸合同拆开。新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修改后的《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并规定了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加工贸易货物、加工贸易企业、经营企业、加工企业、单位耗料量、深加工结转、承揽企业、外发加工、核销等用语的含义。此外,《办法》还同时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

财政部调整部分进出口关税

为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财政部2月18日通知说,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新型大马力农业

装备而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自2008年3月1日起,将停止相应整机及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根据财政部通知,以进口申报时间为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而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为国家资本金,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通知规定,享受退税政策的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包括指定技术规格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大型小麦免耕播种机、水稻覆土直播机以及采棉机等设备。

此外,自2008年3月1日起,对新批准的内、外资投资项目,进口指定技术规格的履带式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大型小麦免耕播种机、水稻覆土直播机、采棉机等,将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

外发加工范文第5篇

[摘 要] 委外业务是委托方提供原材料,由加工方进行加工,加工后委托方支付给加工方加工费用的业务。委外管理是用友U8供应链的重要产品,掌握委外业务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委外管理模块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 委外业务;委外加工;管理模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0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53- 04

1 委外业务概述

委外业务是委托方提供原材料,由加工方进行加工,完成加工后委托方支付给加工方加工费用的业务。而由加工方提供原材料并加工的业务我们通常视为采购业务。严格说来,委外业务应该属于采购业务的一种,只不过其采购对象是加工费用。

委外加工是由于本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或有特殊工艺要求,或自制成本高于委外成本,或因其他原因(如工期紧张、订单紧急等),需要由企业提供加工委外件的材料,由委外供应商领料后负责完成委外件的生产,之后结算相应加工费用的一种加工运作模式。

用友U8.72委外管理系统支持的委外业务特征为:委外前后发生实际物料变化,同时进行实际收发料存货核算。该系统实现了对委外业务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即提供委外订单下达、委外材料出库、委外到货、委外入库、委外材料核销、委外开票、委外结算等完整委外业务流程的管理。但其中的委外材料出库、委外入库业务要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委外业务以委外订单为核心,支持严格按照委外订单进行收发料、开具委外加工费发票的业务处理。

2 委外业务前期准备

使用委外管理模块需要做好如下前期准备工作:

2.1 建立账套、启用委外管理系统

用友U8.72提供委外管理与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系统集成应用的模式,不提供独立应用模式,即启用委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均已启用。同时建议用户启用委外管理时,启用月份应大于或等于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付款管理的未结账月份。

2.2 设置存货档案中的关键参数

对于成品,存货档案中货物属性需为委外和外购(涉及采购入库单)。

对于材料,存货档案中货物属性需为委外和生产耗用(涉及材料出库单)。

2.3 设置物料清单资料维护中的母子件

比如设置母件为要委托加工的存货,子件为委托加工过程需要耗用的材料。

2.4 设置供应商档案中的关键参数

委外供应商必须具有委外+采购或服务的属性。

2.5 设置供应商存货对照表中的关键参数

对照表中的供应类型为委外供货的才能对委外单据进行供货控制。

2.6 设置仓库档案中的关键参数

为了管理发给委外商的材料,必须将仓库档案中的仓库属性设成委外库。

2.7 设置委外系统选项参数

系统选项参数是指在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控制参数,系统参数的设置将决定用户使用系统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数据流向。

2.8 对期初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委外管理模块,需要对期初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对已发出但未进行材料核销业务的处理、已进行材料核销但未结算加工费业务的处理、期初委外发票的处理等,期初数据处理完毕后应进行委外管理的期初记账。

3 委外业务操作过程

3.1 委外业务流程及系统实现

委外业务流程及系统实现见图1。

3.2 委外业务操作流程

3.2.1 签订委外协议――委外订单

委外订单又可称为“委外加工单”或“外协加工单”,是与委外加工商签订的委外加工协议或合同。可以通过路径“委外管理/委外订货/委外订单”新建,它记录着委托谁加工、加工什么、加工多少、什么时间交货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委外订单中的业务类型为委外加工。

委外业务必须先填制委外订单,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或物料管理部门通常以委外订单为核心,依据委外订单进行委外后续的发料、到货、入库、开票、核销、结算等业务。委外订单可以修改、删除、审核、弃审、变更、关闭、打开、锁定、解锁。委外订单审核前可以直接修改,审核后的委外订单需弃审后方可修改。委外订单必须审核,否则无法被后续业务单据参照。可以通过委外订单列表查看所有委外订单的情况。

3.2.2 发出原材料

(1)发出原材料――材料出库单。材料出库单是向委外供应商发货的凭据,可以参照委外订单签订的委外件计算出所需要的原材料及数量。可以通过路径“库存管理/出库业务/材料出库单”新建,它记录着发出什么、发出多少、从什么地方出库、怎么出库等信息。材料出库单可以修改、删除、审核、弃审。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出库单中的业务类型为委外发料。

(2)发出原材料――材料出库单记账。材料出库单审核后就可以记账了。在存货用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核算成本时,材料出库单记账后即可在材料出库单上查看材料出库成本。

3.2.3加工完入库

(1)加工完入库――委外到货单。委外到货单是委外供应商送到货物的书面凭据,是委外供应商的送货单,也是库管员对到货验收入库的依据,可以通过路径“委外管理/委外到货/到货单”新建,它记录着到了什么、到了多少、到价格等信息。委外到货单只能参照委外订单填制,填制无误后保存并审核。需要注意的是,到货单的业务类型为委外加工 。

(2)加工完入库――委外入库单。委外入库单的生单来源可选为“委外到货单”,可以通过路径“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生成,它记录着入了什么库、入了什么、入了多少、入库价格等信息。将无误的委外入库单保存并进行审核,此时通过“库存管理/报表/库存账/现存量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到委外物料的库存现存量。需要注意的是,采购入库单的业务类型为委外加工。

(3)加工完入库――委外入库单记账。点击“记账”按钮,对审核过的委外入库单进行记账处理。

3.2.4 财务处理

(1)财务处理――委外发票。委外发票是由委外供应商开出,记录委外件加工费的凭据。委外发票分为专用委外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委外发票(普通发票)和运费发票。委外发票的生单来源可选为“委外入库单”,委外发票记录着开什么商品加工的发票、加工了多少、加工的金额是多少、税率是多少等信息,可以通过路径“委外管理/委外发票”新建。需要注意的是,委外发票的业务类型为委外加工。

(2)财务处理――材料成本核销。委外件的成本包括两个部分:材料成本、加工费。在计算委外件的成本时要先进行材料成本的核销,后进行加工费的结算。

材料成本核N是将材料出库单上的出库成本自动填写到委外件入库单上作为委外件的材料成本。

委外材料成本核销的三个要素:核销的单据(委外入库单、材料出库单)、核销的方式(按订单核销、按供应商核销 )、核销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被核销的材料出库单必须经过存货核算系统记账,并且有出库成本的材料出库单才可以进行核销操作。核销时一张委外入库单可以对应多张材料出库单;材料出库单上每个明细的材料出库数量也可以分解成多次来核销。

(3)财务处理――加工费结算。加工费结算是将委外发票上的加工费自动分摊追加到委外入库单上,加工费与材料成本之和作为委外件的入库成本。进行加工费的结算前,必须先进行委外入库单和材料出库单的材料成本核销操作。加工费结算的两个要素:结算的单据(委外发票、委外入库单)、核销的数量。核算人员以委外结算单的形式记载委外入库单记录与委外发票记录的对应关系,进行结算时委外入库单可以拆单也可以拆记录,但委外发票只能拆单不能拆记录。委外结算采用手工结算的方式;运费发票可以单独进行费用折扣结算。

(4)财务处理――登记应付款。财务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对委外发票明细进行审核、记账后制单。此后,已审核的委外发票与付款单进行付款核销,并回写委外发票有关付款核销的信息。

3.3 委外业务统计表

企业可以通过委外订单收发明细表、委外订单缺料分析表、委外材料收发明细表、委外材料余额表、委外核销明细表等统计报表加强委外业务的管理。

4 结 语

用友委外管理系统适用于离散型工业企业的委外加工业务管理,如家电、机床、汽车配件、机械配件、阀门管道、五金制品、交通设备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委外业务的存在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虚拟企业的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委外业务管理是企业的明智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莉莉.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教程(U8.7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外发加工范文第6篇

近年来,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在部分加工贸易环节,200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海关保税监管工作需要。因此,为保证海关监管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保证《办法》内容适应海关保税监管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办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修改。

由于此次修改的内容不多,涉及的条文共5条,因此采取了修改决定的形式进行修改。

取消了“主要工序”不得外发加工的限制

具体体现在对《办法》第三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五条的修改上。

《办法》原第三条对“外发加工”作了定义:“外发加工,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因受自身生产工序限制,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的某道工序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

现将其修改为:“外发加工,是指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

取消了对“某道工序进行加工”的限制。

相应的,《办法》原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经营企业将主要工序外发加工的”,海关不予批准外发加工业务。现删除了此限制。

对《办法》作这样的修改主要是考虑到加工贸易的品种繁多、且发展迅速,海关和企业对相当一部分货物加工贸易的“主要工序”认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海关也没有明确可执行的标准,很难统一执法尺度。在实际监管中,企业也经常由于申请报批时,海关难以及时审批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对外发加工的这种限制在实践中难以落实。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此次修改取消了“主要工序”不得外发加工的限制,不等于放弃或削弱对外发加工业务的监管,而是要创新监管手段,实行更加严密、有效的监管。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准备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将外发加工业务与深加工结转业务用基本一样的监管方式和同一个监管作业系统进行管理。目前,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已着手在H2000深加工结转子系统中增加对外发加工业务实施监管的功能模块和作业程序,以保证对外发加工业务的有效监管。同时该司也在起草相关具体的管理规定,以规范对外发加工的管理。因此将《办法》原二十三条第一款“经营企业经海关批准可以开展外发加工业务。外发加工应当在加工贸易手册有效期内进行”修改为“经营企业经海关批准可以开展外发加工业务,并按照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修改了外发加工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

即,外发加工有关货物经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批准可不运回本企业。

《办法》原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企业应当将外发加工的成品、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货物运回本企业。从执法实际来看,海关监管存在很大难度,对企业来说也有诸多不便。例如,当外发加工环节产生出大量价值不大或产生有毒有害的边角料及副产品时,就地处理比较适宜。再如,西部企业将最后一道工序外发至东部地区进行加工时,在加工地办理出口手续可以方便企业,也可以减少海关监管环节。

鉴于这些情况,对《办法》第二十四条进行了修改,规定外发加工中的相关加工贸易货物,经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批准,可以不运回本企业。

删除了“核查”的定义

《办法》原第三条对“核查”作了定义。由于2008年海关总署一类立法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核查办法》将对海关“保税核查”进行重新定义,为了避免规章中相同概念的冲突,本次修改删除了《办法》中关于“核查”含义的解释。

修改了有关法律责任的表述

外发加工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与完善加工贸易管理,规范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促进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防止重复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加工区),只能设在已经国务院批准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条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海关在加工区内设立机构,并依照本办法,对进、出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

第四条加工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区外)之间,须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经海关总署对加工区的隔离设施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加工区有关业务。

第五条区内设置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出口加工企业、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以及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

除安全保卫人员和企业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加工区内居住。不得建立营业性的生活消费设施。

第六条区内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

第七条在加工区内设立的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应向海关办理注册手续。

第八条区内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记录本企业有关进、出加工区货物和物品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和损耗等情况。

第九条加工区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和海关稽查制度。

区内企业应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并与海关实行电子计算机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第十条区内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海关不实行《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管理。

第十一条海关对进、出加工区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人员及区内有关场所,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进行检查、查验。

第十二条国家对区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

第十三条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不得进、出加工区。

第二章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

第十四条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由货主或其人根据加工区管理委员会的批件,填写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备案。备案清单由海关总署统一制发。

第十五条海关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按照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办法进行监管。

第十六条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第十七条从境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二)区内企业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模具及其维修用零配件,予以免税;

(三)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及消耗性材料,予以保税;

(四)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予以免税;

(五)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生活消费用品,按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海关予以照章征税。

第十八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区内企业加工的制成品及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余料、残次品、废品等销往境外的,免征出口关税。

第三章对加工区与区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

第十九条对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照制成品征税。如属许可证件管理商品,还应向海关出具有效的进口许可证件。

第二十条区内企业的加工产品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废品等应复运出境。因特殊情况需要运往区外时,由企业申请,经主管海关核准后,按内销时的状态确定归类并征税。如属进口许可证件管理商品,免领进口许可证件。如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所列商品,应按现行规定向环保部门申领进口许可证件。对无商业价值的边角料和废品,需运往区外销毁的,应凭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环保部门的批件,向主管海关办理出区手续,海关予以免进口许可证件、免税。

第二十一条区内企业在确有需要时,可将有关模具、半成品等运往区外进行加工。经加工区主管海关关长批准,由接受委托的区外企业向加工区主管海关缴纳货物应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值保证金或保函后办理出区手续。

委托区外企业加工的期限由加工区主管海关参照合同期限核定。货物加工完毕后应按期运回区内。区内企业凭出区时填写的委托区外加工申请书及有关单证,向加工区主管海关办理验放核销手续。加工区主管海关在办理验放核销手续后,应及时退还保证金或保函。

第二十二条区内企业销往区外的机器、设备、模具等,按照国家现行进口政策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区内企业经主管海关批准,可在区外进行产品的测试、检验和展示活动。测试、检验和展示的产品,应比照海关对暂时进口货物的管理规定办理出区手续。

第二十四条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须运往区外进行维修、测试或检验时,区内企业或管理机构应填写《出口加工区货物运往区外维修查验联系单》,向主管海关提出申请,并经主管海关核准、登记、查验后,方可将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

区内企业将模具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时,应留存模具所生产产品的样品,以备海关对运回区内的模具进行核查。

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不得用于区外加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应自运出之日起2个月内运回加工区。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运回的,区内企业应于期限届满前7天内,向主管海关说明情况,并申请延期。申请延期以1次为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

第二十六条运往区外维修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运回区内时,要以海关能辨认其为原物或同一规格的新零件、配件或附件为限,但更换新零件、配件或附件的,原零件、配件或附件应一并运回区内。

第二十七条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其出口退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从区外进入加工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所需合理数量的基建物资等,海关按照对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区外企业凭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手续,具体退(免)税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下达。

(二)从区外进入加工区供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等,海关不予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

(三)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基建物资等,区外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供上述货物或物品的清单,并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经海关查验后放行。上述货物或物品,已经缴纳的进口环节税,不予退还。

(四)因国内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须将国家禁止出口或统一经营商品运至加工区内进行某项工序加工的,应报经商务部批准,海关比照出料加工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其运入加工区的货物,不予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

第二十八条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物品,应运入加工区内海关指定仓库或地点,区外企业填写出口报关单,并持境内购货发票、装箱单,向加工区的主管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须经区内企业进行实质性加工后,方可运出境外。

第四章对加工区内货物的监管

第三十条区内企业进、出加工区的货物须向其主管海关如实申报,海关依据备案清单及有关单证,对区内企业进、出加工区的货物进行查验、放行和核销。

海关对进、出加工区货物的备案、报关、查验、放行、核销手续应在区内办理。

第三十一条加工区内的货物可在区内企业之间转让、转移,双方当事人须事先将转让、转移货物的具体品名、数量、金额等有关事项向海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区内加工企业,不得将未经实质性加工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销往区外。区内从事仓储服务的企业,不得将仓储的原材料、零部件提供给区外企业。

第三十三条区内企业自开展出口加工业务或仓储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账册和有关单据,向其主管海关办理一次核销手续。

第三十四条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在加工、储存期间,因不可抗力造成短少、损毁的,区内加工企业或仓储企业应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报告主管海关,并说明理由。经海关核实确认后,准其在账册内减除。

第五章对加工区之间往来货物的监管

第三十五条加工区之间货物的往来,应由收、发货物双方联名向转出区主管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核准后,按照转关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货物转关至其他加工区时,转入区主管海关在核对封志完整及单货相符后,即予放行入厂或入库。

第三十七条加工区之间往来的货物不能按照转关运输办理的,转入区主管海关应向收货企业收取货物等值的担保金。货物运抵转入区并经海关核对无误后,主管海关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担保金退还企业。

第六章对进、出加工区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

第三十八条运输工具和人员应经海关指定的专用通道进、出加工区。

第三十九条从加工区运往境外的加工产品及由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应交由经海关核准、并由设立于区内的专营运输企业承运。下列货物经主管海关查验后,可由企业指派专人携带或自行运输:

(一)价值1万美元及以下的小额物品;

(二)因品质不合格复运区外退换的物品;

(三)已办理进口纳税手续的物品;

(四)其他经海关核准的物品。

第四十条进、出加工区货物的运输工具的负责人,应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运输工具的名称、数量、牌照号码及驾驶员姓名等清单,向海关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承运加工区货物进、出加工区或转关运输的所有运输企业的经营人,应遵守海关有关运输工具及其所载货物的管理规定,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未经海关批准,从加工区到区外的运输工具和人员不得运输、携带加工区内货物出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从境外运入加工区的货物和从加工区运出境外的货物列入进、出口统计。从区外运入加工区和从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实施单项统计。统计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外发加工范文第8篇

关键词:珩磨;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精密加工

中图分类号:V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0-0070-02

1 概述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属于非金属涨圈类,其加工难度较大,对加工刃具及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碳石墨弹性开口环零件的加工分析、研究,设计了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加工工具及加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加工效果。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种类较多,零件材料一般都是高精度、抗摩擦弹性模量较大的石墨材料,对于高精度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的加工工艺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弹性开口环应具有高的加工精度和低的粗糙度值,并对零件的外圆与衬套内孔的贴合度有严格的要求,加工难度非常大。

另外,每个零件都要检查其弹力,弹力不足,零件外圆与衬套的贴合度难以保证,弹性开口环将随轴旋转与衬套发生摩擦,使工作温度升高,破坏材料的热安全性,引起更大的摩擦发热,导致密封装置损坏。除了零件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以外,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的工艺处理、自由状态下的开口间隙和工作状态下的开口间隙等都是影响零件弹力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对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的加工精度、形状结构、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掌握碳石墨材料主要的性能和材料的切削性能,确定了合理的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工艺处理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满足了设计要求,使得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加工工艺有效、可靠。

2 零件的特点及加工难点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是单开口的薄壁环形件,开口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工作间隙和自由状态间隙。工作状态下存在的开口间隙为0.1~0.25mm,是热补偿间隙,用以确保零件在工作时热膨胀而不发生顶死现象,以防止密封失效。自由状态下存在的开口间隙4.5mm,是弹力补偿间隙,用以确保零件工作时其外圆一直与相对静止的衬套内壁紧密贴合,避免弹性不足,零件随轴转动,零件的外圆与衬套内孔发生摩擦,影响零件的密封效果,导致密封失效。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外圆表面、两端面及衬套内孔工作表面加工应具有小的粗糙度,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外圆与衬套内孔贴合表面允许透光沿周不大于20%,最大透光量不大于0.02mm,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加工精度要高,工作端面粗糙度小于0.2~0.4μm,两端面对外圆的垂直度不得大于0.01mm。

该零件材料为高精度细颗粒抗摩擦石墨,具有硬度和强度较低、脆性较大、加工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表现在:

(1)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能及传统的加工工艺的限制,零件自由状态下的开口间隙很难保证。

(2)采用常规研磨、珩磨加工等,表面粗糙度、透光度、平面度等要素很难保证。

(3)保证零件外圆等的技术、粗糙度等的要求,必须采用珩磨,无磨料加工来完成。

(4)由于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结构特殊性的限制,石墨涨圈无法在珩磨时止转,珩磨加工非常困难。

3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加工难点解决措施

针对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的加工难点,我们对该零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零件外圆的精密加工:粗珩外圆——精珩外圆。

(2)零件自由状态下的开口间隙和外圆贴合度的保证:为保证零件在自由状态下的开口间隙和贴合度,必须保证碳石墨的弹性,满足零件的综合性能的需要,为此在加工中安排了零件的热处理工序。

3.1 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的精密加工

零件的外圆表面粗糙度为0.4μm,尺寸公差为0.02mm,在加工中只能用珩磨加工来完成,这也是以密封为特点的碳石墨弹性开口环精加工的必经

之路。

零件在珩磨加工前,其零件的加工状态为:工作状态开口间隙为0.05mm,外圆加工余量为0.04~0.06mm,粗糙度为1.6μm。

零件在珩磨时,模仿工作状态进行加工,由于零件工作状态时开口间隙较小,在珩磨加工时无法防止零件转动。由于自身的弹力,零件在加工时将随珩磨套一起旋转,外圆只有少量的不规则的相对运动来去除一定的余量,珩磨加工质量较差,根本达不到珩磨要求,也无法保证零件的加工要求。

从零件径向尺寸结构和加工精度着手分析,经过工艺试验,珩磨外圆工艺步骤如下:将零件的珩磨工序分为粗珩和精珩。

粗珩时,根据精珩的夹具结构,将珩磨套的内孔尺寸和珩磨夹具的结构进行调整:将珩磨套内孔直径尺寸按外径尺寸加大0.025~0.03mm,使零件在粗珩时适当地增大其开口间隙;改变珩磨夹具的设计结构,由于粗珩珩磨套内孔尺寸的加大,使零件的粗珩状态的工作间隙加大,因此可以在其夹具上增设止转片,防止零件在粗珩时随珩磨套一起转动,影响零件的粗珩质量。这样粗珩时的珩磨运动轨迹既有转动又有上下运动,使珩磨轨迹产生交叉花纹,符合珩磨要求,从而确保粗珩的加工质量,使粗珩顺利进行。

粗珩后,实际零件的外圆直径和工作状态的开口间隙也相应加大,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必须通过精珩来完成。精珩时,使用高清洁度的煤油进行加工,珩磨套尺寸与工艺尺寸相一致,粗糙度为0.2μm以上。在加工过程中,只是去除微小的加工余量,以修正外圆的尺寸、圆度和粗糙度,精珩使珩磨质量得到保证。

3.2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原加工工艺加工完成后,零件的自由开口间隙变小,零件本身的弹力不足,与检查环规的贴合度不够。为了满足零件的开口间隙的要求,保证零件的弹力,在加工中安排了热处理工序。

毛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以一定的温度进行一定时间的稳定处理。经过试验加工,还是满足不了零件的要求。最后根据分析、试验,将热处理工序调整到粗加工后进行热处理。

加工步骤为:粗车环粗磨平面切开口热处理修开口。为了保证零件的开口处的质量,切开口间隙要小于零件要求的自由开口间隙,热处理后再修开口,保证零件最终要求的自由开口间隙。

根据上述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零件,外圆粗糙度、加工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等都满足了工艺和设计要求,工艺效果稳定。

4 结语

经过实际加工验证,这些工艺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加工效果,为后续零件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零件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工艺方法,对碳石墨开口环类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航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性能、改进和发展密封技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云电.现代珩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林基恕.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机械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外发加工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外圆加工;三维仿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58-02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日益明显。机械制造基础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学生从基础向专业学习过渡的重要任务[1,2]。然而,由于机械制造方法及制造工艺过程理论实践性强的特点,如何将枯燥抽象的加工、制造理论生动真实的展现出来已成为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外圆加工方法作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便成为需要生动展现的重要对象。鉴于三维仿真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优点,本文运用三维仿真软件[3],研究车削、磨削、镗削外圆加工方法的三维建模及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的实现方法,力求提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外圆加工方法的特点

外圆加工方法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最基本的加工理论[1],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该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各类表面加工方案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部分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二维图形和语言描述,很难形象展现各种加工过程中零件、刀具、夹具的运动状态及各加工方法的优越之处。例如,车削适合加工回转体外圆面,而对于那些大型的不便回转的支架或箱体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可利用镗床镗削,但是镗削非常适合加工不可回转零件上的孔及孔系,一般镗刀是绕刀杆轴线旋转。加工外圆时镗刀杆则需要安装到平旋盘上,以保证镗刀有较大的回转空间[1]。并且为避免镗刀杆刚性不足,镗削不适合加工过长的外圆表面。这些理论若仅凭二维图形表示自然会烦琐抽象,语言叙述更枯燥乏味,如果能展示零件的立体结构,并辅助以零件移动的同时平旋盘与刀具如何旋转,加工时零件外圆表面如何变化的动态过程演示,则会很方便地让学生理解上述问题,并给学生以深刻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零件外圆加工的三维动态仿真分析

1.外圆加工仿真的实现方法。为了在课堂上展示外圆加工的三维动态过程,利用SolidWorks2013三维仿真软件,进行车削、磨削、镗削加工零件外圆表面的三维动态仿真样机。

利用三爪卡盘装夹加工回转体零件外圆柱面是最常见的外圆车削方法,为展现车削过程中刀具、工件运动的最基本原理,建立车床主轴箱、三爪卡盘、车刀、阶梯轴零件的三维模型,并建立三爪卡盘装夹阶梯轴的装配模型。插入主轴箱,使其固定,再插入三爪卡盘,阶梯轴零件和车刀,添加配合约束,以限定卡盘除绕轴线旋转外的5个自由度和阶梯轴的6个自由度。添加车刀与阶梯轴的配合,保证车刀刀杆垂直与卡盘及阶梯轴零件回转轴线、刀尖与轴线等高,选择拉伸切除命令,绘制断面草图,以实现刀具纵向进给,获得车削阶梯轴外圆仿真动画如图1所示。

外圆磨削是常见的外圆表面精加工方法,为了展现磨削外圆的原理,首先建立砂轮装配体、阶梯轴零件三维模型。为了模拟磨削外圆的真实场景,新建装配体文件,首先插入砂轮装配体模型,使其固定,然后插入阶梯轴零件,添加配合确定砂轮轴与磨床头架及阶梯轴中心线间的位置;为实现砂轮对阶梯轴最大外圆的磨削动作,添加砂轮右侧表面与轴肩左端面距离为0mm,并选择装配体特征菜单的拉伸切除命令,绘制横断面草图,选择阶梯轴为切除对象,更改砂轮装配体状态为浮动,在阶梯轴外圆上添加旋转马达,在砂轮上添加反向马达,选择砂轮与阶梯轴轴肩的距离配合,输入距离值,生成仿真动画如图2所示。

镗削是镗刀旋转作主运动,零件或镗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为展现镗削外圆与车削外圆的不同,建立支架三维模型及平旋盘和镗刀模型。为实现镗削加工,建立装配体模型,插入平旋盘及镗刀装配体,使其固定,再插入支架三维模型,添加配合,保证平旋盘外圆与支架外圆同轴,镗刀前端面与支架外圆端面距离,利用拉伸切除命令设置切除外圆直径和长度,更改平旋盘及镗刀状态为浮动,为实现动态过程仿真,并在平旋盘外圆面处添加旋转马达,为展现切削时支架沿平旋盘轴线移动,在支架右侧放置键码并设置拉伸切除距离值,获得仿真动画如图3所示。

2.外圆仿真效果的对比分析。从上述动态仿真可很容易地分析出:(1)车削、磨削、镗削三种外圆方法工作原理不同,车削外圆柱面时,被加工零件旋转,车刀沿着零件回转轴线移动;而磨削外圆是磨具与被加工零件相对旋转的同时,零件沿轴线移动;镗削加工则是镗刀旋转,工件沿着镗刀回转轴线移动。(2)车削和镗削外圆都是利用一把金属切削刀具,切削时已加工表面随刀刃的移动而增大,而磨削则是砂轮上很多磨粒随着砂轮转动来切除零件上的材料,切削层要薄很多。(3)车削外圆时工件轴线必须与回转中心线重合,为避免重心偏移,零件不能过分复杂,而镗削则只需要工件平移进给,因此更适合加工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不易回转零件。(4)镗削外圆时镗刀杆处于悬臂状态,因此不适合加工长度较大的外圆。由此可见上述仿真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车削、镗削、磨削外圆的基本理论,可以使外圆加工原理和特点简单化、直观化。

三、结论

分析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外圆加工理论的特点,利用三维仿真软件SolidWorks2013进行了车削阶梯轴外圆、磨削阶梯轴外圆和镗削大型支架外圆的三维建模和动态仿真方法研究,通过三种外圆加工方法动态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外圆加工三维仿真动画直观的展现了三种加工方法所用刀具及加工原理的不同,生动的显示了外圆加工方法的各自特点,为提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正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健峰,杨洲,王慰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78-80.

[3]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SolidWorks2013实例宝典[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ylindrical Processing Simulation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e Foundation Teaching

YANG Li-ping,ZHAO Li-hong,HUANG Xue-mei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The 3D simulation of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ylindrical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re researched. Then,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turning cylindrical surface which clamped by a three jaw chuck is given. At last,simulation methods of grinding stepped shaft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boring stent cylindrical surface are researched. From Analysis of cylindrical surface processing 3D simulation,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cylindrical surface processing simulation can not only simplify the cylindrical processing principle,but also improve the vivacity of the cylindrical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外发加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研究

1引言

《数控编程》课程为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为该课程的重要内容(项目),也是该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下面以螺纹轴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为例介绍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的一般方法与技巧。螺纹轴零件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该零件总长为165mm,最大直径为ϕ50mm,材料为45钢,毛坯为棒料。轮廓面为回转面,需要加工的面有右端面、右外圆、右外圆切槽、右外螺纹、左外圆、左外圆切槽。具体分为右端面、右外圆、右外圆切槽、右外螺纹数控车削加工以及左外圆、左外圆切槽的数控车削加工。

2右端面、右外圆、右外圆切槽、右外螺纹车削加工

2.1初始化加工环境

(1)创建加工坐标系,机床坐标系指定MCS坐标为(0,0,0)车床工作平面为ZM-XM,设置XC轴为机床主轴。(2)创建车削加工几何,指定部件边界,创建毛坯几何,毛坯为棒料,长为170mm,直径为60mm,设置安装位置坐标为(5,0,0),远离主轴箱。(3)创建避让几何,几何体子类型为AVOIDANCE,名称为AVOIDANCE。出发点指定点坐标(100,40,0),运动点到起点为直接,点坐标为(30,40,0),运动到回零点为径向-轴向,点选项为与起点相同。(4)创建刀具:a.端面车刀、外圆粗加工车刀选择OD_80_L,名称为OD_80_L,刀尖半径为R0.5mm,方向角度为5°,刀具号为1,使用刀具夹持器,样式为L样式。b.外圆精加工车刀选择OD_55_L,名称为OD_55_L,刀尖半径为R0.2mm,刀具号为2,使用刀具夹持器。c.切槽刀选择OD_GROOVE_L,名称为OD_GROOVE_L,刀片宽度为3mm,刀具号为3,使用刀具夹持器。d.螺纹刀选择OD_THREAD_L,名称为OD_THREAD_L,刀具号为4,使用刀具夹持器。2.2右端面车削加工(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FACING,刀具为OD_80_L,几何体为AVOIDANCE,方法为LATHE_FINISH。(2)设置切削区域,给定轴向修剪平面1点的坐标。(3)切削深度为恒定,深度为2mm。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600转/min,切削为0.2mm/转。右端面车削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2所示。

2.3右外圆粗车加工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ROUGH_TURN_OD,刀具为OD_80_L,几何体为AVOIDANCE,方法为LATHE_ROUGH。(2)设置切削区域,给定轴向修剪平面1点的坐标。(3)刀轨设置中切削深度为恒定,深度为2mm,变换模式为省略。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500转/min,切削为0.3mm/转。右外圆粗车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3所示。

2.4右外圆精车加工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FINISH_TURN_OD,刀具为OD_55_L,几何体为AVOIDANCE,方法为LATHE_FINISH。(2)设置切削区域,给定轴向修剪平面1点的坐标。(3)刀轨设置选中省略变换区,切削参数取消选中允许底切,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800转/min,切削为0.3mm/转。右外圆精车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4所示。

2.5右外圆切槽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GROOVE_OD,刀具为GROOVE_OD_L,几何体为AVOIDANCE,方法为LATHE_GROOVE。(2)设置切削区域,设置轴向修剪平面1的点坐标,区域选择的区域加工选择多个。(3)步距为恒定,距离为2mm,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300转/min,切削为0.2mm/转,非切削移动逼近点坐标(-40,32,0)。右外圆切槽的刀具路径如图5所示。

2.6右外螺纹加工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THREAD_OD,刀具为THREAD_OD_L,几何体为AVOIDANCE,方法为LATHE_THREAD。(2)螺纹形状:选取顶线、终止线、根线、深度选项为根线,起始偏置为3mm,终止偏置为1.5mm,根偏置1.083。(3)切削深度为恒定,深度为0.3mm,螺纹头数1,螺距变化为恒定,距离为2mm,精加工刀路刀路数1,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300转/min,切削为2mm/转。右外螺纹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6所示

3左外圆、左外圆切槽车削加工

3.1初始化加工环境

(1)创建加工坐标系,机床坐标系指定MCS坐标为(-165,0,0),并旋转坐标系,车床工作平面为ZM-XM,设置XC轴为机床主轴。(2)创建车削加工几何,指定部件边界,创建毛坯几何,毛坯为棒料,长为90mm,直径为ϕ60mm,设置安装位置坐标为(-90,0,0),在主轴箱处。(3)创建避让几何,几何体子类型为AVOIDANCE,名称为AVOIDANCE_1。出发点指定点坐标(100,40,0),运动点到起点为直接,点坐标为(10,40,0),运动到回零点为径向-轴向,点选项为与起点相同。

3.2左外圆粗车加工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ROUGH_TURN_OD_1,刀具为OD_80_L,几何体为AVOIDANCE_1,方法为LATHE_ROUGH。(2)切削区域,设置轴向修剪平面1的点坐标。(3)刀具方位为绕夹持器翻转刀具,刀轨设置中切削深度为恒定,深度为2mm,变换模式为省略。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500转/min,切削为0.3mm/转。左外圆粗车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7所示。

3.3左外圆精车加工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FINISH_TURN_OD_1,刀具为OD_55_L,几何体为AVOIDANCE_1,方法为LATHE_FINISH。(2)切削区域,设置轴向修剪平面1的点坐标。(3)刀具方位为绕夹持器翻转刀具,刀轨设置选中省略变换区,切削参数取消选中允许底切,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800转/min,切削为0.3mm/转。左外圆精车加工的刀具路径如图8所示。

3.4左外圆切槽

(1)创建工序,工序子类型为GROOVE_OD_1,刀具为GROOVE_OD_L,几何体为AVOIDANCE_1,方法为LATHE_GROOVE。(2)切削区域,设置轴向修剪平面1的点坐标。(3)刀具方位为绕夹持器翻转刀具,步距为恒定,距离为2mm,进给率和速度中主轴速度为300转/min,切削为0.2mm/转,非切削移动逼近点坐标(-20,32,0)。左外圆切槽的刀具路径如图9所示。

4结语

《数控编程》课程不仅要掌握3轴铣削、2轴车削的手工编程,还需掌握3轴铣削、2轴车削的自动编程及多轴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UG软件CAM模块数控加工功能十分强大,数控车削加工零件时采用自动编程可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永涛,陈建文,陈建威.精通中文版UGNX6数控编程与加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田伟,刘文.UGNX6.0中文版数控加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杜智敏,韩慧伶.UGNX5中文版数控编程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上一篇:钣金加工范文 下一篇:电火花加工范文

友情链接